李 毅
(云南大學 云南昆明 650091)
自白實質(zhì)上都是作出者對其不利事實的一種承認,無論是對全部事實的承認還是對部分事實的承認,也無論是對犯罪本身的承認,還是對犯罪的間接承認,無論這種承認的方式及手段如何[1]。在訴訟史上,自白曾經(jīng)扮演過重要角色,是合法的取證手段,被廣泛使用,它把被追訴人當成刑事訴訟客體。但隨著人的主體意識的增強,刑事訴訟中的人權保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被追訴人的主體地位得到確立,強制性自白變?yōu)榉欠ǎ我庑宰园滓?guī)則得到確立。
自從糾問式訴訟模式產(chǎn)生以來,自白盡管只是刑事訴訟中的證據(jù)之一,但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早期社會,刑事案件發(fā)生后,受偵查技術手段的限制,經(jīng)常找不到目擊證人,物證也很難發(fā)現(xiàn),但是官方又必須對刑事案件進行有效的處理,不能對此無所作為。因此,尋求被追訴人的自白就成為一種便捷的渠道,并顯得尤為重要,被追訴人的自白可以增強案件處理的說服力,因為是被追訴人自己親口供述的。
自白都可歸為被指控人作出的對己不利事實的陳述或承認,這種陳述或承認的價值首先體現(xiàn)為一種證據(jù)價值,即作為司法機關指控和認定被指控人有罪和處以刑罰的依據(jù)[2]。這說明自白實際上有一種證明功能。在我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陳述是法定的證據(jù)之一,能夠成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在歐美國家,任意性的自白也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盡管被追訴人被賦予了沉默權,但是被追訴人作出自白的還是占很大一部分。1966年美國洛杉磯郡代理地方檢察官的調(diào)查顯示,在被調(diào)查的4000宗案件中有自白的案件占47%左右,而同期紐約市地方檢察官的調(diào)查表明,在當年受理的殺人案件中有自白的占68%。在英國倫敦和伯明翰,1980年所調(diào)查的刑事案件中自白證據(jù)占50%,在1978年Worcester刑事法院對394名被告人案件的調(diào)查中,被告人向警察作出自白的人數(shù)達70%[3]。在西方主要法治國家,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沉默權,說不說話和說什么話都是其自愿的行為,又由于自白是行為人作出對己不利事實的陳述,所以自白的內(nèi)容就相對來說非??煽?。自白通過兩個方面對案件具有證明作用。第一,直接證明。是指自白能夠直接、單獨證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實。就是說,其無需經(jīng)過推理的過程,就可以直觀地證明犯罪行為是否為被指控人所為。犯罪行為如果是被指控人所為,他對有沒有犯罪行為,有哪些犯罪行為,犯罪行為的主客觀狀況最清楚,這種親歷性是其他人無法比擬的,所以自白一般屬于直接證據(jù)。第二,佐證。是指自白不能單獨、直接證明刑事案件的主要事實,需要與其他證據(jù)相結合才能證明刑事案件的事實。即使被追訴人的自白不足以作為直接證據(jù)使用,但是,官方還是可以通過其他證據(jù)的收集如被害人或第三人的陳述、物證等,來驗證案件的主要事實,反過來也驗證自白的真實性與否,這時,自白起到佐證的作用。
經(jīng)濟功能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就是如何在各種可能的選擇中,也就是在各種主觀上客觀、自然與人際條件的制約下,選取代價最小而收獲最大那一種選擇[4]。刑事案件發(fā)生后,偵查機關就會利用各種偵查手段收集與案件有關的證據(jù)。但是,這些收集的證據(jù)都是碎片化的,只反映案件的某一個方面,偵查機關要花很大的力氣對之進行重組,以期把這些碎片拼成它的原樣,還原事實的真相。然而這種重組注定是困難重重,因為可能會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而不能使這些碎片完全回復到他的本來面目。首先,受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偵查機關不可能收集到所有的與案件有關的材料,總有一些遺漏的材料,即收集的碎片不可能拼成原圖,只是殘缺不全的一個圖畫,依靠這個殘缺不全的圖畫去偵破案件是非常困難的。其次,由于偵查人員本身的原因,可能會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某些材料,而這些材料對于拼成案件的原圖是至關重要的。而自白恰恰可以彌補這樣的缺陷。自白可以還原整個犯罪過程的全貌,使偵查人員可以通過被指控人的陳述得到犯罪的整幅圖畫,而不是缺東角少西角的碎片。偵查人員可以通過自白作出人的陳述查找案件的人證、物證等證據(jù)材料,避免了偵查人員漫無目的的偵查工作,而有目標的偵查活動既節(jié)約時間也節(jié)約精力,能使案件得到快速地偵破。所以自白的經(jīng)濟功能對于偵查人員來說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一個案件在沒有自白的情況下,可能偵查人員要花很長時間都不能破案,使案件成為“懸案”,而在被追訴人的自白指引下,偵查人員不費吹灰之力就贏得案件的偵破。這種強烈的對比也使偵查人員傾向于在案件的偵查過程中獲得被追訴人的自白,因為它提高了偵查人員的工作效率。自白的獲取,成本非常低,而效率卻是最高的,它省卻了一系列的、漫無目標的、麻煩的證據(jù)收集過程。
道德是一個關系到某些規(guī)范性模式的價值側重概念,因為這些模式的目的就在于在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揚善驅惡[5]。人是生活在社會之中的,要遵循一定的社會道德,雖然個人有個人的道德觀,但是個人的道德觀是受社會道德觀的深刻影響的,即使是一個真正的犯罪人,盡管其犯罪行為是一種反道德、反法律的行為,但是其在犯罪以后的偵查、審判程序中的行為還是可以表現(xiàn)出社會道德性,也是對此前犯罪行為的一種彌補。自白的道德功能在于首先是通過陳述犯罪和與犯罪相關的信息,表明自己真誠的悔過,以求得社會和國家機關的諒解。通過配合國家機關的行動,也表明自己的一種態(tài)度,合作而不是對抗,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同時也與經(jīng)濟功能緊密相連,可以使偵查機關花更少的時間,提高處理案件的能力。其次,自白的道德功能還表現(xiàn)在作出自白這個行為本身。對于自白人來講,一旦作出自白,很可能在隨后的審判中被定罪和判刑,嚴重的犯罪行為甚至還可能面臨死刑判決,這是非常有風險的,那么為什么被追訴人還要作出自白呢?因為這是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利益的。這種舍小顧大是一種道德的高尚,雖然被追訴人在此前的犯罪行為中已經(jīng)作出了有害社會的行為,但通過自白也是對先前反社會行為的一種彌補,通過這種行為也可以達到真誠悔過的目標,表明自己“向善”的追求。對偵查人員講實話是高尚的人。另外就是偵查人員的權威,這種權威具有道德性,它是為了整個社會的利益,并不是為了偵查人員的私利,在權威面前,被指控人不得不講實話,也這是道德強制的結果。在權威中,不是意見的內(nèi)容,而是它的來源,即使人可以感覺到的說話人的身份、資源和個人品質(zhì)引起的遵從[6]。因此,在內(nèi)心向善和外部權威的共同作用下,被追訴人作出了具有道德性的自白。
正是由于自白具有證明、經(jīng)濟、道德功能,使得自白在刑事訴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希望被追訴人做出自白則成為刑事偵查的目標。現(xiàn)代刑事訴訟,被追訴人的自白要取得證據(jù)能力都必須具備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自白出于陳述人的自由意志,而不是強制獲取的,這就是自白任意性法則。我國法律規(guī)定了禁止以刑訊等強制手段獲取自白,但是,在司法實踐中,以刑訊等強制方法獲取自白的現(xiàn)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出現(xiàn)了龐德所說書本上的法(law in the book)和實踐中的法(law in action)的脫節(jié)。
在西方主要法治國家,從正反兩個方面來保障被追訴人自白的任意性。正面是賦予被追訴人沉默權,沉默權的享有使得被追訴人可以自由選擇陳述與否,充分反映了被追訴人的刑事訴訟主體地位;反面是法律對獲取自白的禁止性規(guī)定,不僅禁止刑事訴訟中偵查人員對被追訴人使用刑訊等強制手段獲得自白,在審判階段,還要求法院排除強制性自白,自白任意性規(guī)則是法院審查證據(jù)的標準。我國與西方主要法治國家對自白的態(tài)度有一定的區(qū)別,我國沒有從正面賦予被追訴人沉默權,就是說被追訴人對于偵查人員的訊問沒有拒絕回答的權利,但是,從反面對以強制性手段獲取自白做出了禁止性規(guī)定,不能通過刑訊等手段逼取自白,刑訊所逼取的自白不能作為證據(jù)使用。我國《刑事訴訟法》第50條規(guī)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按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無罪、犯罪情節(jié)輕重的各種證據(jù)。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jù),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端佬贪讣C據(jù)規(guī)定》第19條規(guī)定,采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jù)?!斗欠ㄗC據(jù)排除規(guī)定》第1條規(guī)定,采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屬于非法言詞證據(jù)。從法律規(guī)定來看,我國對待自白的態(tài)度是非常明確的,就是禁止以刑訊等強制手段獲取自白,而且從偵查、審查起訴到審判階段都涵蓋在內(nèi),如果有以刑訊等強制方法收集自白,則排除這種自白,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jù)。
盡管國家法律對以刑訊等強制性手段獲取自白持否定態(tài)度,但在司法實踐中,偵查人員并沒有嚴格執(zhí)行這一法律規(guī)定,在一段時間、一定范圍內(nèi),以刑訊等強制性手段獲取自白還相當普遍地存在,其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偵查人員的理念中關于被追訴人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得到確立,被追訴人的權利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近年來,刑事訴訟中的人權保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這在憲法和部門法中得到體現(xiàn),但是,問題的關鍵是偵查人員的頭腦中還沒有牢固樹立尊重人權的理念。受結果主義的影響,偵查人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是無論采取什么方式,過程并不重要,只要結果是正確的,都可以接受,這是典型的結果主義?,F(xiàn)代社會,程序得到高度重視,整個刑事訴訟都要依照法定的程序,違背程序的規(guī)定,即使獲得正確的結果,也是違法的。強制性自白恰恰是只看重結果,忽視刑事訴訟的過程,為了能夠獲取自白,不惜對被追訴人采用刑訊等強制性手段,這是對被追訴人權利的踐踏,是對法律程序的蔑視,它損害了法律的嚴肅性。
其次,其它證據(jù)不可得,造成對自白的倚重。在我國目前的司法實踐中通過調(diào)查實物證據(jù)偵破案件之所以困難,是與社會缺乏一套較為完備的證據(jù)客觀化生成機制有關。因為在我國目前的規(guī)范化日常監(jiān)控不足的情況下,客觀化的證據(jù)生成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還不健全,所以就可能造成沒有實物證據(jù)作為調(diào)查的線索[7]。不得不承認:在相當一些案件中,自白以外的證據(jù)并不足以對被追訴人定罪,而偵查人員又沒有收集到多少有價值的證據(jù),自白仍然是案件偵破的主要手段。這在密室犯罪(如行賄、受賄案件)、無被害人犯罪以及物證往往在犯罪結果發(fā)生后不復存在的案件(如縱火或者爆炸案)中尤為常見[8]。英國的茲姆巴多教授曾在1967年指出,80%以上的刑事案件是通過犯罪嫌疑人的供認而被解決的[9]。這也是我國偵查現(xiàn)狀的真實寫照,自白以外的證據(jù)往往不可得,被追訴人的自白是最便捷的可以收集到的證據(jù),自白在刑事訴訟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再次,破案的壓力。由于偵查手段不多,偵查技術不高,社會對犯罪缺少有效的監(jiān)控,發(fā)生犯罪行為之后,作為“攻方”的偵查機關常常面對犯罪無計可施,而作為“守方”的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卻可以輕而易舉地逃脫懲罰。但是,沒有破案都會面臨巨大的壓力,這個壓力可能來自社會,更來自系統(tǒng)內(nèi)部,而且會影響到偵查人員的考評、升職等,這會對偵查人員形成壓力。自白以外的證據(jù)常常不可得,為了破案,最便捷的方法就是以刑訊等強制性方法獲得被追訴人的自白,以緩解加在自己身上的各種壓力。但是,被追訴人不會輕易做出供述,被冤枉的被追訴人因為沒有犯罪行為而無可供述;真正的犯罪人會為逃避懲罰而拒絕供述。無論什么情況,被追訴人主動、自愿自白都是不可能的。通過刑訊等強制性方法能夠獲取自白,而且還可以獲取符合偵查人員主觀愿望的自白,這無疑會卸除偵查人員的破案壓力,刑訊逼供則成為破案的重要手段。
我國偵查實踐中以強制性方法獲取自白(主要是刑訊逼供)還相當程度地存在。從實際情況來看,每年被提起公訴的刑訊逼供案件不在少數(shù),但是最后定罪的卻不多見[10]。在法院對刑訊逼供的偵查人員的刑事處罰“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甚至“舉起,而不放下”時,偵查人員就不會有任何顧忌,刑訊逼供就會愈演愈烈??梢?,法院在對刑訊逼供處理上有點心慈手軟,這對遏制刑訊逼供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姑息養(yǎng)奸,助長刑訊逼供之風。
非法證據(jù)排除是法院實踐法律規(guī)定的重要手段,非法證據(jù)排除使有關證明能力問題的認識發(fā)生了重大價值轉變,即從以發(fā)現(xiàn)事實真相相對中心的證明能力問題轉換為正當程序為中心的證據(jù)能力問題,這樣轉換與刑事訴訟的基本目的的變遷有密切的關系[11]。在刑事訴訟中,保障人權得到強調(diào),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無疑是其具體體現(xiàn)之一,其實質(zhì)就是要求法院排除強制性自白。如果法律從后果上排除這些自白的適用,無疑等于打消了這種非法取證行為的動機,從而能夠起到預防非法取證行為的作用[12]。如果排除了強制性自白,偵查人員的刑訊逼供變得徒勞無功,刑訊逼供也就失去了動力。在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依據(jù)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否定非法證據(jù)的證據(jù)能力,實際上間接地否定并且制裁了偵查部門濫用偵查權的違法行為[13]。因此,對于以刑訊等強制性手段獲取的自白,法院不要懷有同情心,不要認為辦案人員的出發(fā)點是好的,只是好心辦成了壞事;法院要堅決排除強制性自白,不能作為證據(jù)使用,只有釜底抽薪,才能從源頭上遏制刑訊等以強制性方法獲取自白的行為。
強制性自白曾經(jīng)在歷史上扮演過重要的角色,是糾問式訴訟模式的必然產(chǎn)物,并一度成為“證據(jù)之王”,由于其具有證明功能,并且收集起來比較方便、經(jīng)濟,還會體現(xiàn)一定的道德性,所以在刑事訴訟中,獲取被追訴人的強制性自白就成為偵查人員的首選,在權利意識沒有覺醒的時期,刑訊逼供就與強制性自白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刑訊逼供能迅速偵破案件,緩解破案壓力,而且也是偵查人員行使權力的一種方式。但隨著人的主體意識的高漲,刑事訴訟中人權意識的不斷提高,正當法律程序得到遵從,強制性自白逐漸向任意性自白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權、反對自我歸罪權、獲得法律幫助權等得到確立,使刑訊逼供逐漸失去了市場,自白成了犯罪嫌疑人的自愿選擇,而不能強制取得。
在中國,由于在偵查階段被追訴人的權利不夠完善,對偵查人員的監(jiān)督制約機制不夠健全,再加上法院對非法自白排除不太堅決,刑訊等以強制性方法獲取自白的行為屢禁不止,成為我國刑事訴訟中的一大頑疾。如何有效遏制我國司法實踐中的刑訊逼供,使法律的規(guī)定落到實處。首先,偵查人員要轉變觀念,強化權利意識,淡化權力意識,遵循正當法律程序,應當弱化自白的作用,自白只是證據(jù)種類中的一種,并不是重要的一種,不能拔高到“證據(jù)之王”的程度,還應當注意收集其他證據(jù),而且其他證據(jù)的作用并不比自白弱。其次,在遏制刑訊等以強制性方法獲取自白的過程中,法院應當發(fā)揮重要作用。一是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處罰刑訊逼供的偵查人員,以對本人和其他偵查人員起到警示作用,使刑訊者得到應用的懲罰;二是排除非法自白,強制性自白不能作為定案依據(jù),這種釜底抽薪的方式使偵查人員失去了刑訊逼供的動力,轉而向收集任意性自白方向發(fā)展。與此相聯(lián)系的是:一系列的偵查措施和偵查策略都將發(fā)生改變,技術性偵查手段被廣泛使用,自白的作用被弱化,偵查人員的權利意識得到強化,被追訴人的狀況將得到根本的改觀,偵查人員真正成為刑事訴訟中的主體,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得到落實,刑訊等以強制性手段獲取自白的行為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1]牟 軍.自白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6.
[2]牟 軍.自白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43.
[3]Lawrence S.wrighsman Saul M Kassin,Confession in the Courtroom,Sage Publication,Inc.,1993:1.
[4]樊 綱.經(jīng)濟文論[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5:5.
[5][美]E·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和法律方法[M].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370.
[6][美]丹尼斯·朗.權力論[M].陸震綸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42.
[7]左衛(wèi)民,周洪波.從合法到非法:刑訊逼供的語境分析[J].法學,2002,(10).
[8]彭 勃.日本刑事訴訟法通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126.
[9]徐美君.偵查訊問程序正當性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44.
[10]吳丹紅.角色、情境與社會容忍——法社會學視野中的刑訊逼供[J].中外法學,2006,(2).
[11][日]田口守一.刑事訴訟法[M].劉 迪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42.
[12]史立梅.程序正義與刑事證據(jù)法[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225.
[13]李建明.檢察機關偵查權的自我約束與外部制約[J].法學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