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衛(wèi)華
[摘要]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對開腹結腸癌根治術患者術前的心理影響。 方法 選擇患者80例,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實施本研究循證護理干預方法,對照組則實施常規(guī)護理,如一般護理、普通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恐懼情緒、抑郁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得分以及,術前晚20點時的生命體征。 結果 觀察組術前無恐懼比例高于對照組(P<0.05),中度以上恐懼比例低于對照組(P<0.05),抑郁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收縮壓、舒張壓低于對照組(P<0.05),心率慢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循證護理心理干預對于減少結腸癌開腹治療患者術前緊張焦慮及恐懼心理具有積極意義,更好的保證患者術前生命體征平穩(wěn)。
[關鍵詞]循證護理;開腹手術;結腸癌根治術;心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3-143-03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及環(huán)境污染的加劇,惡性消化道腫瘤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針對消化道惡性腫瘤最好的辦法就是實施根治性手術,目前我們普外科大多采用開腹手術進行[1]。普外科開腹手術患者術前對所患疾病的擔憂加上對手術的擔心,及術后疼痛的焦慮等是引起患者術前緊張焦慮的關鍵因素,過重的心理負擔將導致患者內分泌系統(tǒng)尤其是腎素血管緊張系統(tǒng)的分泌增多,引起患者血壓升高,加大圍術期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2]。本研究主要從循證護理學的角度出發(fā),對術前患者進行心理和生理干預,以減輕患者精神壓力,更好的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結腸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完成手術治療,術后使用靜脈自控鎮(zhèn)痛,按照數(shù)字隨機法分為兩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1~74歲,平均(57.6±4.6)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者21例,初中以下者19例,醫(yī)療費用來源:醫(yī)保報銷18例,商業(yè)保險報銷6例,完全自費16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0~74歲,平均(56.9±4.8)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者20例,初中以下者20例,醫(yī)療費用來源:醫(yī)保報銷18例,商業(yè)保險報銷7例,完全自費15例,兩組性別、年齡、手術方式、文化程度及醫(yī)療費用來源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循證護理方法
循證過程,首先通過萬方、維普等查閱國內相關資料,尋找臨床實證,并對所選擇證據(jù)的真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等進行臨床適用性及廣泛性的評估,并將尋找到的實證與普外科術前心理護理的臨床經驗和理論進行結合,并了解患者的實際需求,提出護理計劃,制成表格,遵照執(zhí)行。護理方法,抓住術前探訪是關鍵,在術前1天訪視患者,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采用合適語言及溫和的語氣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向患者說明手術的過程、安全性及治療所能達到的目的和效果,告之患者麻醉實施過程,并解除患者對術后疼痛的顧慮,對于焦慮甚至抑郁者在加強心理護理干預的同時采用音樂療法進行輔助調節(jié)[3],使患者對擬定手術方案做到充分了解,積極配合治療,同時要做好術前生理功能的調節(jié),在術前訪視時了解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背景、所患疾病種類及醫(yī)療費用來源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掌握患者的目前生理情況,盡量滿足患者生理的基本需求,更好的調節(jié)患者生理功能,提高手術耐受性,減少術前對患者的各方面的刺激,如盡量減少有創(chuàng)操作、避免反復搬動患者等。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申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均在全身麻醉氣管插管下完成開腹結腸癌根治術,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觀察組實施本研究循證護理干預方法,對照組則實施常規(guī)護理,如一般護理、普通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恐懼情緒、抑郁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得分以及,術前晚20點時的生命體征。
1.4 觀察指標
恐懼情緒(FAVS)評分:采用生理及心理功能變化問卷對患者于術前1h進行恐懼情緒調查,整理FAVS評分并進行分級,F(xiàn)AVS滿分10分,0分:無恐懼;1~3分:輕度恐懼;4~6分;中度恐懼:7~10分:重度恐懼。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均為焦慮,抑郁量表評分,分值分界值分別為7、7、50、53分,該分值以下表示患者無抑郁、焦慮狀態(tài)。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進行,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均數(shù)的比較使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后恐懼情緒比較
觀察組術前無恐懼的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x2=4.804,P=0.028),且發(fā)生中度以上恐懼者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x2=4.804,P=0.028)。見表1。
2.2 兩組干預后抑郁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抑郁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生命體征比較
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和心率均在正常范圍之內,而對照組則均超過正常范圍,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低于對照組(P<0.05),心率慢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循證護理是已經在多個學科得到實踐驗證,且得到肯定的一種護理模式,其有效的吸收各種護理模式的優(yōu)點,更好的解決護理相關問題,且其并非盲目的應用,而是在科學理念指導下進行的綜合應用,故價值較高[4]。術前嚴重的精神緊張將導致患者植物神經功能的紊亂,對于消化系統(tǒng)而言,則可能導致胃腸功能的運動亢進,胃腸道平滑肌出現(xiàn)收縮甚至痙攣,以及小動脈血管的收縮而引起組織的缺血缺氧,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等,導致應激性潰瘍的發(fā)生[5]。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生命體征均在正常范圍以內,且相對于對照組更為平穩(wěn),其可能是良好的心理護理加上音樂療法環(huán)境了患者緊張情緒,以往研究提示,術前進行音樂治療對于降低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及術前焦慮程度均具有一定價值。其中本組主要使用的音樂療法,可以使患者感到輕松愉悅,對于減輕手術患者術前焦慮情緒具有一定意義,輕松愉悅的樂曲,可以提高大腦右半球的興奮性,促使腦松果體分泌阿片類激素,并降低機體兒茶酚胺分泌水平,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降低應激反應程度,減少應激對機體的傷害,穩(wěn)定患者情緒[6]。對術前恐懼而言,觀察組術前無恐懼的比例高于對照組,中度以上恐懼者比例則顯著低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干預后抑郁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心理干預對于降低患者應激反應,尤其是術前的恐懼、緊張及焦慮等負面情緒顯著[7],心理情緒將影響術前患者的血管活性、內分泌等器官功能,導致患者血壓升高、脈搏增速[8]。而且心理因素是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始動因素之一,良好的心態(tài)對于降低術后患者痛閾,提高手術耐受性有積極意義[9]。通過有意識、有計劃的安排,對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干預,可以調動患者在情緒、態(tài)度、認知和行為等方面的主觀能動性,克服和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療[10-11]。通過本組研究我們認為,循證護理心理干預對于減少結腸癌開腹治療患者術前緊張焦慮及恐懼心理具有積極意義,更好的保證患者術前生命體征平穩(wěn)。
[參考文獻]
[1] 吳麗亞,李新彥,褚茜茜,等.循證護理對電子胃鏡前焦慮患者的影響[J].健康大視野,2012,20(12):173.
[2] 張雪珍.門診老年輸液患者焦慮的循證護理干預措施和效果探討[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2,16(33):4383-4384.
[3] 樊桂蓮,杜月娥,梁爽,等.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焦慮的循證護理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2010,3(24):22-23.
[4] 梁路艷.循證護理對產褥期婦女焦慮及抑郁狀態(tài)的影響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15):114,117.
[5] 任莉,王健,王曉.循證護理在潰瘍性結腸炎伴焦慮患者的應用[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3(4):107-108.
[6] 秦靈慧,謬群華.循證護理對有生育耍求的異位妊娠患者抑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10):136-138.
[7] 吳芙蓉.循證護理漠式在緩解小兒術前恐懼情緒應用的效果評價[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4):438-440.
[8] 黃文艷.循證護理在腸胃鏡手術前焦慮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9):39-40.
[9] 杜翠霞.循證護理80例圍生期焦慮婦女的臨床觀察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4):306-307.
[10] 粱滔巖.循證護理改善乳腺癌手術患者情緒及手術耐受程度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6):60-62.
[11] 唱榮艷,周花.循證護理在離退休老干部腦卒中后抑郁情緒中的應用[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18):3424-3425.
(收稿日期:20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