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冰 吳嘉瑞 林志健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100029
高等教育臨床中藥學科建設體會與思考
張 冰 吳嘉瑞 林志健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100029
臨床中藥學科是一門新興的中藥學二級學科,闡釋其學科內涵、學術外延,探討學科主要任務,對于推動臨床中藥學科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第一批建設的重點學科,北京中醫(yī)藥大學臨床中藥學科十余年來一直致力于臨床中藥學科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特別是對學科的理論內涵與外延進行了深入探討。本文著重從學科內涵、外延、研究方向、人才培養(yǎng)體系、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成果轉化等諸方面探討臨床中藥學科建設與發(fā)展的思路,希冀為臨床中藥學科的健康永續(xù)發(fā)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臨床中藥學;學科;內涵;研究方向
臨床中藥學是一門以研究中藥基本理論為基礎、以研究中藥臨床合理應用為核心內容的學科,具有醫(yī)藥交叉的學術特點。其主要任務是推動全程化藥學服務,實現(xiàn)中藥應用的安全、有效、經濟與適當性,宗旨是指導臨床中藥的合理應用。近期,國務院學位辦確立了新一輪二級學科目錄,臨床中藥學科作為中藥學項下的二級學科繼續(xù)招收研究生,表明臨床中藥學科的發(fā)展與成熟。作為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首批重點學科建設單位,北京中醫(yī)藥大學臨床中藥學科一直致力于學科內涵、外延、重點任務、學科方向等方面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并取得了突出的進展。本文著重從學科內涵、外延、研究方向、人才培養(yǎng)體系、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成果轉化等諸方面探討臨床中藥學科建設與發(fā)展的思路,希冀為臨床中藥學科的健康永續(xù)發(fā)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明晰臨床中藥學科的學術核心,確定臨床中藥學的學術內涵,需要全面分析其形成的歷史背景與成長過程。臨床中藥學是在大中藥學科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中藥學二級學科,具有其自身獨特的學術特色與科學內涵[1-3]。筆者認為,臨床中藥學科具備以下三個學術特點:
首先,臨床中藥學科是一門醫(yī)藥交叉的學科。大中藥學科經過分化,根據(jù)研究領域的不同,逐漸形成了臨床中藥學、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中藥鑒定學、中藥藥劑學等一系列二級學科。同時,隨著臨床用藥問題的大量涌現(xiàn),病患呼吁安全用藥、合理用藥,促進了藥學服務理念逐步深入,要求臨床藥師直接面向患者、面向醫(yī)療機構、面向整個社會,提供全面的、全方位的藥學服務[4-6]。這種臨床藥學服務需求,同樣對實現(xiàn)中藥臨床合理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動了醫(yī)藥交叉學科——臨床中藥學的建立。在中藥學一級學科中,臨床中藥學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它的研究內容既包括中藥基本理論等中藥學基礎知識,也包括臨床合理用藥和中藥藥物警戒等中藥臨床使用知識;它既為中藥研發(fā)提供理論和臨床支撐,同時更是指導中藥臨床應用的知識體系。
第二,臨床中藥學科是一門專業(yè)基礎與臨床實踐密切結合的學科。臨床中藥學繼承發(fā)揚中藥學基本理論,強調醫(yī)藥交叉、基礎與臨床交叉的學術特色,具備獨特、完整的理論體系。臨床中藥學的核心是研究中藥臨床合理應用,目的是實現(xiàn)中藥應用的安全、有效、經濟與適當性,主要任務是推動全程化藥學服務,主要內容包括中藥基礎理論與中藥應用理論兩大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不僅面向患者,面向中西醫(yī)臨床醫(yī)師和藥師,而且還面向藥品生產及管理部門。
第三,臨床中藥學是中醫(yī)中藥的紐帶學科。臨床中藥學與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診斷學、中醫(yī)內科學等臨床學科均有學術交叉,但臨床中藥學是以指導中藥臨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為根本目的的學科,具有鏈接中醫(yī)學和中藥學的紐帶特點,是中醫(yī)臨床與中藥應用的橋梁。
隨著臨床中藥學科的成熟與發(fā)展,明晰其學術外延,推動學科的次級分化是必然趨勢。
首先,臨床中藥學科具有醫(yī)藥交叉的學術特點,與中醫(yī)學、中藥學的學術聯(lián)系密切。應該明確的是,臨床中藥學以中藥學為基礎,以中醫(yī)學基本理論為指導。換言之,中藥性能理論與應用理論是臨床中藥學科的基礎理論,依靠這些理論辨識中藥性效特征;同時中醫(yī)學病生理觀、辨證論證是臨床中藥學認識人體、指導用藥的前提。
第二,在學術外延上,臨床中藥學科與中藥藥理學、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診斷學、方劑學以及臨床藥學有學術交叉,但又有顯著區(qū)別。如臨床中藥學與中藥藥理學相比,中藥藥理學側重于研究中藥和機體(包括人體、病原性生物及實驗動物)相互作用及作用規(guī)律[7];但臨床中藥學立足于發(fā)展中藥基本理論和臨床應用,旨在闡明中藥及其配伍功效的現(xiàn)代藥理學含義,用以深化傳統(tǒng)認識并拓展臨床應用,并不刻意追求全面揭示藥物的全部藥理作用和機制。再如臨床中藥學與現(xiàn)代臨床藥學從內涵上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其共同之處是都是以確保臨床用藥的安全與有效為核心,均以提高臨床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為目的,研究手段也有相通之處。不同之處在于臨床中藥學以中藥為研究對象,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8-9]。而現(xiàn)代臨床藥學則以化學藥品為研究對象,以現(xiàn)代醫(yī)學理論為指導。
第三,根據(jù)臨床中藥學科特點與研究任務,可逐漸次級分化為中藥基礎理論、中藥臨床監(jiān)測與評價、中藥臨床治療學、中藥臨床信息學等三級學科。相關分支學科的形成與研究內容的不斷豐富拓展為臨床中藥學科的長足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臨床工作需要是確定臨床中藥學科研究方向的重要依據(jù)。臨床工作對臨床中藥學的要求是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經濟和適當。鑒于學術特點與臨床需要,確定臨床中藥學的研究方向,對于發(fā)展臨床中藥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中藥藥性理論是中藥臨床應用的基礎與指導原則,是中藥理論體系的靈魂。開展中藥藥性理論的研究,將為臨床合理應用中藥提供科學依據(jù)。中藥藥性理論研究是臨床中藥學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是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的根本。具體研究內容包括開展中藥藥性理論繼承挖掘與科學實質研究,闡釋中藥藥性基本理論和中藥應用特點與實質。第二,中藥藥物警戒是現(xiàn)代藥物警戒理論與傳統(tǒng)中藥藥物警戒思想相互融合而成的中藥安全用藥理論體系,是與中藥安全相關的科學與活動,是臨床安全使用中藥的保障。作為臨床中藥學的研究方向之一,中藥藥物警戒具體研究工作包括深入挖掘中藥傳統(tǒng)的安全用藥思想,探討中藥臨床安全用藥理論與中藥安全性實驗研究,開展中藥上市前與上市后安全性監(jiān)測與評價,進行中藥安全用藥普及宣傳等。第三,中醫(yī)藥在治療慢性病和疑難雜癥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采用先進手段,闡釋某類中藥在臨床優(yōu)勢領域的作用機制、相互作用,進行中藥療效評價是臨床中藥學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將中藥防治相關優(yōu)勢病種的基礎研究作為臨床中藥學的研究方向之一,有利于促進中藥的臨床應用,促進中藥現(xiàn)代化與國際化進程。第四,中藥的經濟學評價對于合理配置有限的中醫(yī)藥資源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目前中藥經濟學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即使是這些少量的研究也大多照搬傳統(tǒng)的西藥經濟學評價模式,沒有體現(xiàn)中藥的特色。中藥經濟學評價作為臨床中藥學的研究方向之一,其主要任務是探討符合中藥特色的經濟學評價模式,全面衡量中藥的價值,促進中藥應用經濟性。
4.1 完善臨床中藥學科學術思想
關注人類健康是21世紀國際社會的共同主題,“全程化藥學服務”作為一種新的藥學觀念、理論、策略,將為人類帶來更多的健康和幸福[1]。臨床中藥學關注中藥臨床應用的有效性、安全性、適用性,以“全程化藥學服務”為宗旨,指導臨床合理使用中藥[11]。臨床中藥學在新形勢下中醫(yī)藥健康事業(yè)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目前,臨床中藥學學科正處于一個方興未艾的好時機,臨床工作者應抓住這一機遇,抓好臨床中藥學學科建設與學術隊伍建設。完善與發(fā)展臨床中藥學學科體系和學術思想,加強學術對話與交流,繼續(xù)深入探討臨床中藥學科的學術內涵與外延,完善學科的次級分化,打造學科特色。
4.2 探索形成完善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
探索完善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是臨床中藥學科立足和發(fā)展的關鍵。筆者認為,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可以參考國外臨床藥師標準化訓練模式[11],并結合中醫(yī)藥學特色,從以下四個方面建立新的課程體系:①設置醫(yī)學相關課程。適當增加醫(yī)學課程如病理學、生理學、診斷學基礎、內科學、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等課程,使學生獲得完整系統(tǒng)的醫(y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具備較好地與患者和醫(yī)師交流溝通的知識結構和技能。②調整藥學相關課程。在中藥學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的基礎上,開設醫(yī)藥交叉的實用性課程,如中藥治療學、臨床中藥學專論、中藥藥物警戒等。③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臨床藥學專業(yè)人才作為能夠解決臨床藥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問題的應用型人才,需要接受大量具體的臨床實踐訓練。④增加法規(guī)、信息與溝通交流類課程。使學生熟悉藥物使用過程中的政策、法規(guī)和管理手段,培養(yǎng)學生評價臨床用藥的能力和制定臨床用藥方案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與患者溝通的能力。
4.3 加強多學科合作研究,提高臨床中藥學的研究水平
科學研究是學科發(fā)展的必然途徑和重要支撐。臨床中藥學科應積極與生物信息學、藥物流行病學、系統(tǒng)生物學、循證醫(yī)學等學科合作開展基于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且具有中醫(yī)藥特色的臨床藥學科學研究,是臨床中藥學科科學研究在多學科交融中綻放新的活力,推動臨床中藥的安全、有效、經濟、適當?shù)膽醚芯?,增強學科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具體而言,臨床中藥學科可以與信息學結合,應用數(shù)據(jù)挖掘方法開展臨床決策、處方挖掘、藥性探索等領域研究;可以與藥物流行病學結合,開展具有中藥臨床特色的藥物安全性評價研究;可以與循證醫(yī)學結合,開展體現(xiàn)中藥特色的循證藥學研究,對中藥有效性進行評價。
4.4 探索臨床中藥學研究新方法、新手段
近年來,包括臨床中藥學在內的中藥學各二級學科一直在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法。特色研究方法的形成是學科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就臨床中藥學科而言,探索形成突出中醫(yī)藥特色,凸顯臨床藥學特點的研究方法是進一步促進學科研究發(fā)展,完善學科研究手段的重要途徑。筆者認為,臨床中藥學應在服務臨床原則的指導下,借鑒現(xiàn)代臨床藥學研究方法的基本模式,探索形成體現(xiàn)中醫(yī)藥理論內涵與特色的臨床中藥學研究新方法。如可以借鑒藥物流行病學中病例對照研究、隊列等研究方法,循證醫(yī)學中系統(tǒng)評價、隨機對照研究方法,藥物經濟學中“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等,開展中藥臨床安全性、有效性和經濟性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探索這些研究方法與中醫(yī)藥特色元素的結合點,逐步形成中藥流行病學、中藥循證藥學研究新方法。換言之,欲真正形成體現(xiàn)臨床中藥學特色的研究方法,需要將中醫(yī)藥元素植入這些現(xiàn)代研究方法之中,充分考慮中醫(yī)藥“辨證論治”、“整體觀念”等特點,探索形成中藥循證藥學、中藥流行病學等獨特的研究理念與方法,實現(xiàn)和推動臨床中藥學特色研究方法的完善與提升。
4.5 促進臨床中藥學研究成果的轉化與利用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是推動臨床中藥學發(fā)展,增強臨床中藥學生命力、競爭力,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關鍵,也是科技成果與經濟結合的最好形式。具體而言,作為一門以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為宗旨的學科,如何將研究結果轉化為對臨床有益的成果,是臨床中藥學科發(fā)展中的最關鍵問題。筆者認為,臨床中藥學研究成果的轉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其一,充分發(fā)揮臨床中藥學研究優(yōu)勢,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應用數(shù)據(jù)挖掘等方法提煉的經典名方和名醫(yī)經驗方并轉化為臨床制劑,為中藥新藥研發(fā)提供高質量素材。其二,發(fā)揮臨床中藥學研究特色,在廣泛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制定臨床用藥安全指南和中藥安全性監(jiān)測規(guī)范,為中藥臨床合理應用提供指導。其三,在探索、明確某種中藥對某類疑難病作用機制的基礎上,結合新藥研發(fā)技術,研發(fā)相應制劑,為促進疑難病、常見病的治療提供利器。綜上,臨床中藥學的成果轉化必須以促進臨床合理(安全、有效、經濟)用藥為首要原則,突出實用性與學科特色。
綜上所述,臨床中藥學科是一門具有醫(yī)藥交叉特點、極具特色的中醫(yī)與中藥學橋梁學科。在新的學術發(fā)展形勢下,臨床中藥學科應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完善發(fā)展臨床中藥學科學術思想,探索切實可行的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體系,加強與自然科學其他學科間的合作研究,探索臨床中藥學研究新方法、新手段,促進臨床中藥學研究成果的轉化,為學科內涵的進一步發(fā)展、豐富和保障臨床合理用藥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1]張冰,張浩軍.新世紀臨床中藥學發(fā)展的思考[J].中醫(yī)教育,2002,21(1):52-53.
[2]張廷模,陳勇,孫曉波.論臨床中藥學及其學科界定[J].四川中醫(yī),2005,23(5):14-15.
[3]高學敏,鐘贛生,張建軍,等.臨床中藥學學科界定要點[J].中醫(yī)教育,2004,23(4):43-46.
[4]Franklin BD,van Mil JW.Defining clinical pharmacy and pharmaceutical care[J].Pharm World Sci,2005,27(3):137.
[5]居靖,屈建.藥學服務從理論到實踐[J].遼寧藥物與臨床,2002,5(1):9-11.
[6]Hepler CD.Clinical pharmacy,pharmaceutical care,and the quality of drug therapy[J].Pharmacotherapy,2004,24(11):1491-1498.
[7]陸茵,方正,孫志廣.改革中藥藥理學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J].西北醫(yī)學教育,1999,17(2):87-88.
[8]李煥德.臨床藥學研究與學科發(fā)展[J].中南藥學,2011,9(1):1-3.
[9]屈建.臨床藥學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8,28(22):1897-1905.
[10]Hepler CD,Strand LM.Opportun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pharmaceutical care[J].Am J Hosp Pharm,1990,47(3):533-543.
[11]Michael D,Antun B,Margaret C,et al.SHPA standards of practice for clinical pharmacy[J].Journal of Pharm Pract Research,2005,35(2):122-146.
Experience and thought of building the 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 disciplines
ZHANG Bing WU Jiarui LIN Zhijia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 discipline is a new second discipl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ow to explain its connotation,denotation,and explore its primary mission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 discipline.As a key discipline in the first batch constructed disciplines of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 discipline has been given a great concern 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In the past 10 years,the experts and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y have committed themselve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 discipline,especially to explore deeply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the discipline.This essay will explore the opinion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the 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 disciplin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disciplin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researching directions,the system of cultivating talented person,innovation of research approach,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conversion,and so on,which hope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to develop the discipline healthily and sustainably.
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 discipline;Discipline;Connotation;Research directions
R284
B
1673-7210(2014)03(b)-0141-04
2013-10-21本文編輯:張瑜杰)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展計劃項目(編號2011-CXTD-14);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重點學科”開放課題(編號2013-ZDXKKF-19)。
張冰(1959-),女,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臨床中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