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皇帝坐擁世間富貴榮華??墒且灿谢实鄢缟泄?jié)儉,并且畢其生如一日的,在這些皇帝中,道光帝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他不僅把節(jié)儉看成是人生的樂趣和目標,并以此作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標準。
天子摳門 舉世無雙
道光皇帝帶頭過緊日子,他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毛筆、硯臺,每餐不過四樣菜肴,除了龍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補丁再穿。道光帝“衣非三浣不易”,什么叫“三浣”?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分別也叫上浣、中浣、下浣,三浣就是一個月,可見,他一個月才換一套衣服,說明衣服不多。又規(guī)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節(jié)慶不得食肉,嬪妃平時不得使用化妝品,不得穿錦繡的衣服。多虧皇后是個賢內(nèi)助,苦苦支應,仍感入不敷出,想了很多辦法,平衡多方利益,協(xié)調(diào)各面關系,才把皇家的日子對付著過下去。
道光皇帝以身作則,并想以此轉變官場奢侈腐化的風氣。他一看到官員衣服光鮮,就露不悅之情,甚至規(guī)定六品以下,不得衣著綢緞,一律布衣布靴。對于不能節(jié)儉的官員,他都加以處分。道光十年(公歷1830年),有人舉報盛京將軍經(jīng)常在家里演戲宴樂,道光帝立即革了他的職務。
在道光帝的影響下,官場風氣有所轉變,至少北京如此。幾天過后,官員們上朝都穿上打補丁的衣服。議事結束,紅日東升,乾清門內(nèi)外光明一片,只見滿朝文武個個灰頭土臉,顯得衣衫襤褸。
道光皇帝哪里知道,此時北京城里的舊貨鋪子把庫存的破衣爛衫都賣了個好價錢,品相稍好的舊衣服比新的還貴呢。有些窮京官兒買不起,就只好自己做舊,把新袍子弄臟弄破加上補丁。道光帝眼見滿朝文武都穿舊衣破袍,認為自己勤儉節(jié)約的理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于是節(jié)儉得更加起勁。
節(jié)儉只在影響自己
道光皇帝崇尚節(jié)儉,一則是生性吝嗇,視節(jié)儉為理想、樂趣;再則,是以此作為挽救財政危機的一種對策。
道光初年,清朝政府面臨財政危機。道光帝即位之初,財政上出現(xiàn)了平定三藩以來百年未見的窘境,國庫儲備僅剩下二千萬兩。不知道道光皇帝意識到?jīng)]有,這個國庫儲備余額還僅是賬面上的數(shù)字,實際到底有多少,他恐怕連核查的勇氣都沒有。怎么辦?當時中國是農(nóng)業(yè)社會,財源有限,既然生財無道,便只有在節(jié)儉上下工夫了。
但是,道光皇帝的節(jié)儉主要是省自己,其影響的范圍更是有限,離開了北京,官場生活依然故我,梨園聲色,飲食精靡,變本加厲,生活豪奢。
光緒年間,做過中國駐英法等國外交官的薛福成在《庸庵筆記》中轉敘了道光年間一位治河官員的回憶:當時,南河總督(那時黃河從江蘇省入海,負責治理江蘇境內(nèi)黃河的官員叫南河總督)設在清江浦(今淮安市),每年耗費治河經(jīng)費數(shù)百萬兩,但實際上用在治河上資金的不到十分之一,其余都被他們貪污或揮霍了。
貪官們的飲食、衣服、車馬之類,爭奇競巧,極端奢侈。就拿宴席來說,一種豆腐就有二十余種做法;一種豬肉也能做出五十余種花樣。豆腐需在數(shù)月前購集物料,挑選工人,細心制作。客人嘗了他們宴席上的豬肉脯,贊嘆不已。
據(jù)說,這種宴會食物種類繁多,一場宴席歷時三晝?nèi)?,其間名菜佳肴連續(xù)不斷。伴隨宴席,聲色犬馬,歌舞升平,奢華之極。
可見,道光皇帝的“節(jié)儉”對官場奢靡的風氣沒有多大影響,那么,其“節(jié)儉”影響了他的兒孫嗎?試看咸豐縱情于聲色,兒媳慈禧大興土木的生活就可知,其影響力是多么不值一提。
(源自新華網(w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