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觀察日期】2013年9月24日
【觀察對象】小白
【觀察班級】中二班
【觀察時間】3:00-3:50
【觀察實錄】
場景一:寶貝之家
在音樂的伴奏下,小白快速掛牌,來到區(qū)域“寶貝之家”。
她拿起一個小陀螺玩起來,小紅過來說:“我玩玩吧?!薄安恍小!毙“渍f。
在環(huán)顧一周后,沒有找到可操作的材料,于是選擇了玩玩具。
隔壁餐廳很熱鬧,小白轉身來到了隔壁的“寶貝餐廳”。
這時,娃娃家來了一位新客人小剛。小剛拿出了小鋼琴彈起來,小白也跟著彈了起來。
一會兒,兩個人都不玩了。
分析:
小白在娃娃家中一共停留了5分鐘。一開始小白并沒有明確地選擇在娃娃家中擔任的角色,在環(huán)顧一周后,沒有找到可操作的材料,于是選擇了玩玩具。小剛的出現(xiàn)讓游戲出現(xiàn)了一次轉折——娃娃家來了一位小客人(小剛),但是因為娃娃家中沒有招待客人的材料,兩人只好又玩起了玩具。他們對游戲漸漸地失去了興趣。
反思:
材料是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原料,是幼兒學習的載體?!皩氊愔摇钡牟牧鲜且酝婢邽橹?。家庭生活用品,如茶具、水果點心等缺乏,過少的材料不能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在區(qū)域活動中,幼兒的興趣發(fā)展也依賴于對材料的操作,因此,區(qū)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至關重要。
場景二:寶貝餐廳
兩分鐘之后,小剛離開娃娃家,去了“寶貝餐廳”。
一分鐘后,小白也沖到了隔壁餐廳當起了廚師。
小灰正準備到小灶臺做飯。小白就對小灰說:“你走開,我來做飯?!?/p>
她先把食材放到灶臺旁邊的桶里,煮了煮,又拿到爐子上繼續(xù)煮。爐子不夠用,就從灶臺底下又找了一個小爐子。
她又開始選材料煮飯。她一邊做飯一邊說:“我做麻辣燙,快來吃呀。”
煮了一會兒,她又開始拿起旁邊的空瓶子當“調料瓶”撒調料。
每當小朋友靠近廚桌,小白就護著,直到最后活動結束,她始終沒有離開心愛的鍋臺。
在寶貝餐廳里,小白玩過的玩具有豐富的食材,還有小灶臺、爐子……
分析:
小白來到餐廳后,玩得津津有味。在整個游戲中,小白游戲態(tài)度積極,不僅能模仿真實生活中做麻辣燙的情形,同時也能創(chuàng)作出:
“我做麻辣燙了,快來吃呀?!?/p>
拿起旁邊的空瓶子當“調料瓶”撒料。
水不開、怎么煮等情節(jié),推動游戲的發(fā)展。
反思:
同一個孩子在兩個場景中的表現(xiàn)為什么會出現(xiàn)如此大的反差呢?
改進:
當某個區(qū)域較長時間沒人關注時,教師就要考慮調整材料。有時對材料稍作調整或增加難度就又會激起幼兒操作的興趣。
教師應盡可能地在游戲中為幼兒還原真實的生活場景,提供真實的操作材料,便于幼兒根據(jù)自身興趣選擇游戲進行活動。
雖然角色區(qū)材料的投放不是越多越好,但是材料的投放一定要適宜,才能保證活動的開展。
(作者單位 山東省東營市勝利油田孤島社區(qū)第三
幼兒園)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