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雅倩 蒙春花
作者簡介:
崔雅倩(1987—),女,漢族,山東日照人,會計碩士,單位: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yè),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蒙春花(1986—),女,漢族,廣西貴港人,會計碩士,單位: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yè),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摘 要:近幾年來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現象越來越突出,銀廣夏和鄭百文的例子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所以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問題越來越值得我們關注,本文從新準則出臺這一大背景出發(fā),明確了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目的,指出了盈余管理利潤操縱與利潤操縱之間的區(qū)別,分析了新準則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留下的空間,并尋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利潤操縱;盈余管理
新企業(yè)會計準則于2006年頒布,2007年1月1日起要求在上市公司范圍內實施。新的準則中既有一些統(tǒng)一的會計制度規(guī)定又有一些靈活的會計制度規(guī)定。統(tǒng)一的規(guī)定要求企業(yè)必須執(zhí)行,靈活的會計規(guī)定則可結合企業(yè)的自身特點加以選擇。這就為企業(yè)對利潤進行盈余管理,操縱利潤留下了隱患。
一、上市公司利潤操縱概述
利潤操縱一般是指上市公司為達到某種目的,運用多種非法手段調節(jié)利潤的行為,是管理者利用信息不對稱,不合法地調整企業(yè)的盈余。盈余管理是指一種利潤操縱行為,但它又同一般意義的利潤操縱有所區(qū)別,它產生的條件是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是在會計法律法規(guī)和準則的范圍內進行的,是管理者希望通過該管理而使企業(yè)的盈利能趨于預定的管理目標,其目的不外乎滿足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要求、合理避稅、便自己的管理業(yè)績和管理才能得到認可。
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目的一是為了取得上市資格,惡意包裝;二是為了增發(fā)新股或配股,操縱利潤;三是為了避免加冕“ST”或退市,虛構利潤;四是管理層為獲得分紅,虛構利潤。
二、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間
(一)公允價值應用。新會計準則的一大亮點是公允價值的全面引入,這是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重要標志。談到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預留的利潤操縱空間,首當其沖的不得不探討這一新引進的亮點,目前我國已發(fā)布的38項具體會計準則中涉有存貨、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非貨幣性資產等21項程度不同地應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可見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應用范圍很大?!肮蕛r值”的實質多是基于主觀判斷的定性因素,而非具有量化標準的定量因素?;谶@個原因,“公允價值”本身公允不公允其實很難判斷。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引入為企業(yè)管理當局會計處理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間,對上市公司會計監(jiān)管提出了挑戰(zhàn)。因此公允價值的引入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帶來了新的希望。
(二)借款成本資本化的范圍擴大。新會計準則擴大了借款費用的資本化范圍:除了固定資產外,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還包括需經過相當長時間購建或生產活動,才能達到可銷售狀態(tài)或使用狀態(tài)的存貨、投資性房產等;為生產或購建專門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占用的一般借款,除專門借款外,應將累計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超過專門借款部分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進而確定一般借款利息中應予資本化的金額。這項規(guī)定為上市公司運用借款費用操縱利潤埋下了隱患。依據新會計準則,企業(yè)可以采用一定的手段使專項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符合計入資產的要求從而擴大利息資本化范圍,提升企業(yè)業(yè)績.另一方面,也可采用將已完工的固定資產長期作為在建工程核算,這樣既減少了折舊的計提,又延長了利息支出計入資產的時間,從而實現操縱利潤的目的。對于上市公司來說,一些專業(yè)性的產品,它總可以拿出證據來證明產品沒有達到可銷售狀態(tài)。
(三)固定資產折舊和年限方法的變更。新會計準則要求公司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年限以及預計凈殘值每年至少復核一次,當與原估計有差異時,應當及時調整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和凈殘值,且調整采用未來適用法,不采用追溯調整法。故上市公司一旦找到證據表明固定資產使用壽命與原有估計存在差異,就可變更會計估計,從而實現操縱利潤的目的。折舊政策變更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有用性,便于財務報表使用者恰當地理解企業(yè)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而事實上大多數上市公司會計政策變更的結果均導致當期利潤增加。
(四)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新《債務重組》會計準則規(guī)定因債權人讓步,債務人獲得的利益將直接計人營業(yè)外收入,通過當期損益進人利潤表,且引人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后,以實物抵債的資產將以公允價值進行計量①。新《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會計準則規(guī)定:在交易具有商業(yè)實質下,且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確定的,按公允價值確認換入資產的價值,同時確認置換收益(營業(yè)外收入)。由此來看,新的非貨幣性交易和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毫無疑問增大了企業(yè)收益確認的空間。企業(yè)很可能出于平滑公司業(yè)績的需要,或在公司出現虧損情況下,通過債務重組的方式確認重組收益或通過與其他企業(yè)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方式,改變企業(yè)的當期收益狀況。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業(yè)務的會計處理中都涉及到公允價值,如上所述,企業(yè)還可通過操縱公允價值來調節(jié)企業(yè)的當期利潤。
三、新準則下防范利潤操縱的相關建議
(一)關注每股現金凈流量、凈利潤現金含量指標。凈資產收益率及每股盈余是評價公司盈利能力的慣用指標,但無論是凈資產收益率還是每股盈余,都只能從數量上反映公司的獲利能力,而每股現金凈流量即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總股本、凈利潤現金含量指標即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凈利潤,則可以從質量方面對企業(yè)的獲利能力作進一步解釋,在關聯(lián)交易等操縱利潤手法中,依據權責發(fā)生制原則確認的營業(yè)收入大多為應收款項,并沒有實質收益,凈利潤現金含量指標和每股現金凈流量反映了當期實現的收入中有現金保證的比例,可用于評價公司收益的質量。
(二)進一步完善企業(yè)會計準則及企業(yè)會計制度。企業(yè)通常利用會計制度、會計準則的可選擇性、靈活性以及未進行嚴格規(guī)定的“漏洞”區(qū)域進行利潤操控。因此,要預防企業(yè)利潤操縱行為的頭等任務是完善企業(yè)會計準則,規(guī)范企業(yè)會計制度。
(三)加強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在中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內部治理結構失效的情況,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是上市公司審計的實際委托人,也就是說管理當局聘用審計機構審計、監(jiān)督管理者自己本身的行為,且審計費用由公司管理層來決定,這從本質上破壞了審計關系中的平衡。注冊會計師獨立性欠缺,必然會影響審計的客觀性,導致注冊會計師一方面不能有效地識別上市公司利潤操縱行為;另一方面也不能有效地遏制企業(yè)與注冊會計師 “合謀”進行利潤操縱。
(四)健全法律法規(guī)制度,嚴懲利潤操縱行為。當前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公司法、證券法、民法刑法等沒有規(guī)定利潤操縱違法認定的細則和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使得會計信息捏造者能夠利用法律漏洞逃避懲罰。會計立法要體現國家和公眾對真實會計信息的需求,使得會計信息造假者的造假成本高于社會成本。因此,可以考慮建立民事追償機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民事賠償責任②。對造假的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人員處以重罰,同時也要對協(xié)同造假的注冊會計師進行嚴懲,提高造假者的違法成本,使造假者無利可圖,構成犯罪的,堅決追究其刑事責任。(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 陰堅毅.淺議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影響[J].會計之友(上旬刊), 2008,(2):38-39.
[2] 龔麗.新會計準則減值準備對企業(yè)操縱的防范[J].財會研究,2009,(1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