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01-13
作者簡介:范潔波,韓山師范學院講師。(廣東潮州/521000)
*本文系廣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當代大學生的發(fā)展”(項目批準號2012WYXM_0060)的階段性成果。 摘要:在大學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臨外部環(huán)境壓力和內部教育缺陷雙重困境。走出新時期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困境,可采取增強理性認同、增強情感認同和增強過程體驗等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困境;對策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盵1] 同時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盵2]在當下,探討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這一課題,既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需要,也是新時期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需要。
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壓力(一)市場經濟沖擊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性
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在給社會帶來新活力的同時,也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帶來巨大的沖擊。這種沖擊,源于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分配形式和利益關系的多樣化,源于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的不斷增強,源于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傳播的快捷與便利。這種沖擊,使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受到了質疑,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出現(xiàn)了困惑。這些問題雖然一定程度上是市場經濟帶來的產物,有其進步的一面,使人們的眼界更加開闊,思想更加活躍,選擇更加多樣;但它使社會的價值觀念更加復雜和多樣,難以形成價值觀共識。面對這些問題,一些大學生在思想上出現(xiàn)困惑與疑問,甚至還有一些學生認為市場經濟講求利益、崇尚個性,對學校正面倡導“核心價值觀”不以為然。
(二)價值觀多元化消解核心價值觀的主流地位
當今的時代特征,從國際范圍來講,是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而就我國而言,是改革開放、社會轉型、價值重建。社會轉型伴隨全球化和市場經濟同時推進,相互影響,構成現(xiàn)今中國社會的基本態(tài)勢,表現(xiàn)為多元價值觀的交織和并存,如集體主義價值觀、市場經濟價值觀、儒家思想價值觀,還有民間的不同信念和信仰等價值觀的交匯與互動。價值觀多元化已是我國社會不爭的事實。更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提出“軟實力”戰(zhàn)略以來,積極宣傳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等核心價值觀,通過互聯(lián)網、影視、餐飲等載體和平臺加強宣傳和滲透,與我們爭奪年輕一代。價值觀多元化是社會開放、社會進步的標志,但也是社會難以聚合、走向分裂的信號,尤其是西方思潮對年輕一代的影響不可估量。當代大學生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其價值觀形成勢必受價值觀多元化的客觀環(huán)境影響。而且,大學生群體思維活躍,掌握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能力強,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在西方強勢價值觀宣傳影響下極易接受其觀點,理想信念容易發(fā)生動搖。因此,如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多元,化混亂為統(tǒng)一;如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當代大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是當前高校面臨的重大課題。
(三)網絡快速發(fā)展背景下現(xiàn)實核心價值觀淡化
現(xiàn)今社會,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必需品。據我們對韓山師范學院在校生的一項調查顯示,98%的學生有自購電腦,95%的學生報裝寬帶,可見網絡的普及率相當的高,正改變著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以快捷、方便、無時空限制、信息量大等特點給予大學生豐富的知識以及精彩表現(xiàn)個性的獨特舞臺;另一方面,它以間接的“人機交往”代替通常意義上的人際交往方式,讓一些上網者沉溺于虛擬世界不可自拔,削弱了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淡化了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尤其是海量的魚目混珠的信息浪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誤導其對現(xiàn)實、對人生的正確的價值判斷,導致現(xiàn)實核心價值觀的偏離。更值得關注的是,部分大學生由于缺乏對國際復雜形勢的了解,對我國當前出現(xiàn)的“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國情缺乏客觀的審視,加之受網絡極不負責任媒體的過分負面宣傳報道的影響,內心深處累積了對當前社會不滿、消極的情緒。與此同時,西方發(fā)達國家以其強勢的文化宣傳加強對中國大學生的滲透、影響,導致不少大學生盲目崇拜西方價值觀,簡單地認為經濟發(fā)達國家之所以發(fā)達,就是因為他們有先進的主流價值觀?;趪鴥韧猸h(huán)境交錯影響,大學生的個體本位價值觀很容易倒向盲目推崇的西方價值觀上。價值選擇迷失,極大影響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踐行。如何揚長避短,發(fā)揮網絡的正能量,引導大學生健康使用網絡已是當務之急。
·教師與學生·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困境及對策 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存在的內部缺陷(一)各種教育力量未能形成合力
大學時期是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大學生價值觀產生影響的因素不外乎社會、學校和家庭三大塊。然而,三方面的教育力量存在很大的差距,未能形成合力,相反的,消解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社會方面,客觀地說,當前我們的社會在一天天地進步,好人好事、感動中國事跡層出不窮,這些都在無時無刻地傳播正能量,給學生以正面的教育和感染。但同時,道德領域的失范、經濟領域的失規(guī)、政治領域的腐敗、生活領域的奢靡等不良現(xiàn)象也不容小覷,不少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有意加以渲染,這就給學生的思想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可以說是在“拆”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臺”。學校方面,高校作為育人的機構,應以加強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教育為使命,以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己任,遵循教育規(guī)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積極的人生價值觀。然而,毋庸諱言,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狀況仍然不甚理想,真正能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正面引導并不多。因此,學生的認同程度和內化、踐行效果也存在很大差異,實際效果有待提高。家庭方面,家庭教育也是學生成長特別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因素,然而現(xiàn)實脫節(jié)的情況卻是常態(tài)。改革開放、市場化和獨生子女政策實施三十多年來,許多家長對子女教育和成長的要求日益趨向功利化,他們要求子女的標準往往是“唯分數主義”,對學校開展的德育實踐活動不以為然,更談不上配合和鼓勵。以上三方面的教育力量,各存利弊,而最大的問題是未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因此《意見》明確指出:“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引導廣大家庭和社會各方面主動配合學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社會風氣鞏固學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會與學校攜手育人的強大合力?!盵3]
(二)當代大學生自身主體性價值追求存在缺失
當代大學生有一個普遍的特征,那就是個性化明顯。究其成因,可謂時代的產物,也就是我國當代處于社會轉型期所致。主要有三種表現(xiàn):一是主體意識強。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強,社會參與意識、公平競爭意識、效率觀念等現(xiàn)代化價值取向突出,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4]。這種主體精神的確立在當代大學生中反映更加直接和明顯,表現(xiàn)為大學生的個性化傾向,凡事“以我為中心”,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發(fā)生沖突時,往往先考慮個人利益、眼前利益,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利己主義、個人主義傾向。二是價值目標功利化。在學習能力訓練方面,過分注重實用主義,盲目推崇功利主義,重眼前利益輕長遠考慮,重專業(yè)技能訓練輕為人處事之道。三是價值行為上知行不一。在一項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識的調查中,被調查的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均有高度的認同感,學生都知道反對什么、贊成什么;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但當落實到一些具體的行為的時候,很多學生卻沒能夠堅持自己的觀點。他們贊賞正義美德,真正實踐起來卻畏手畏腳;他們推崇平等公正的社會秩序,但卻難以嚴于律己;他們愛國熱情高漲,空有報國之志卻無具體行動。可以說,知其該為而不為,知其可為而難為,當代大學生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的知行矛盾相當突出。
三、走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困境的路徑(一)上見天光、下接地氣,增強理性認同,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
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關鍵是讓學生信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性、真理性、號召力。這就需要我們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科學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讓學生信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我黨以往倡導的價值理念特別是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升華,向世界宣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主旋律,為世界貢獻了中國共產黨的新理念新智慧。它的提出,有力地回應了西方價值觀的沖擊與較量,堅實地確立了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的戰(zhàn)略支點。[5]“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結構而言,是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涵蓋了主要價值觀主體的價值追求;就內涵而言,是從價值目標、價值準則、價值行為三個層面揭示價值觀主體的價值追求?!叭齻€倡導”既彰顯了國家、社會的目標,又張揚了人的主體性,實現(xiàn)了國家、社會、個人的價值愿景相統(tǒng)一。在開放的時代,意識形態(tài)的領導權和主導權的實現(xiàn),靠的不是強權或號召,而主要是理論本身的科學性和強大魅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集科學性、包容性和超越性于一體的理論,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是引領大學生發(fā)展的一面旗幟。
二是合力打造有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外部環(huán)境。大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很大程度上在于理論的可信和威力;而出現(xiàn)動搖甚至偏離則主要來自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與消解。提高教育效果,需要各種教育力量負起責任,合力聚焦。首先,政府要牽頭,媒體要配合,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社會、學校和家庭要聯(lián)動,齊抓共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黨的十八大產生的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人,出臺“八項規(guī)定”,提倡節(jié)儉,開展以反對“四風”為主題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全面凈化社會風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為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政治文化氛圍,有利于大學生理性認同主流價值。高校應響應和利用這一契機,把黨的政策和路線教育活動引入校園,因勢利導地開展各類教育活動。
三是正確處理主流價值觀與多元價值取向的關系,讓學生通過甄別確立主流價值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獲得理性認同的基礎上,我們應該允許多元價值追求與其共存,和諧統(tǒng)一。因為從價值主體的角度看,價值觀的認同是雙向和多向的。正是各個價值主體相互理解、相互認可和相互接受,才能最終達到相融性、和諧性和一致性。面對大學生價值觀多元化的趨勢,我們要引導大學生理性運用辯證法去客觀評價多元價值觀,充分認識多元價值觀的得失利弊,既要尊重價值觀的差異,又要包容價值選擇的多樣性,在開放寬容的環(huán)境下引導學生進行價值觀的甄選過濾;在尊重差異中擴大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形成共識,在多元中確立主導,以主導引領多元,由此增強學生識辨中國主流價值觀的能力,突出主導價值觀的地位。例如,筆者針對時下某些青年學生在“民意”表達方面的偏頗,進行平等對話和深入討論,有效促進大學生形成社會主義的“民主”、“自由”價值觀。在討論“廣州群眾抗議日本‘購買釣魚島引發(fā)打砸日產汽車”案例時,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筆者適時啟發(fā)引導并作普法宣傳:我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公民必須遵守法律,正確行使民主自由的權利。筆者還結合當前社會上有些不法分子和黑惡勢力利用某些事件,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滋事生非,網絡造謠惡意中傷,新聞報道嚴重失實等事實,教育大學生在表達訴求時應理性地考量動機、場合、方式、影響等是否正當合法,引領學生認同下列觀點:1.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群眾走上街頭表達愛國熱情是愛國主義的表現(xiàn)。2.愛國不僅需要情感,更需要理性與守法。3.我國是法治國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破壞公私財物的行為都是錯誤的,觸犯法律必將受到懲處。4.必須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治精神。
(二)內強素質、外樹榜樣,增強情感認同,實現(xiàn)感性與理性的統(tǒng)一
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在各種情感體驗中形成恒定的價值觀,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可通過內強素質和外樹榜樣兩個途徑予以引導。
內強素質,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要在課堂學習、社會實踐、黨團活動、日常生活等方面形成合力,為大學生在感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形成愉快、信任、感激、熱情、激情等積極情感體驗,這對于大學生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義重大。
外樹榜樣,就是要發(fā)揮典型人物典型案例的示范和榜樣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人物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信念、意志、精神和風范發(fā)揮良好的示范作用。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了解和學習當代各行業(yè)公認的榜樣人物,感受和認同服務社會、利樂眾生、甘于奉獻、勇于擔承的利他精神與社會責任感,激勵和引導大學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大學生群體在情感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師長應率先垂范,發(fā)揮榜樣作用。根據大學生實際,挖掘生活化、現(xiàn)實化、大眾化的榜樣形象,加以推介,這樣的榜樣將更容易獲得大學生的認同和接受。例如,筆者布置學生分組搜集有關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案例,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展示交流,在討論中自我教育,在自律中自我完善,就有不錯的反響。學生們深入討論了錢學森、袁隆平、龔全珍、張麗莉、羅陽等榜樣人物的事跡,從中感悟其敬業(yè)奉獻精神、鉆研創(chuàng)新精神和艱苦奮斗精神并獲得熏陶教育。筆者抓住時機,激勵學生吸收內化榜樣人物事跡,以榜樣人物引領人生規(guī)劃,自覺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在服務人民和奉獻社會的實踐中實現(xiàn)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三)實踐體驗、感悟內化,增強過程體驗,實現(xiàn)知、信、行的統(tǒng)一
大學生有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性認同、情感認同后,還必須依靠充分的實踐去吸收內化。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還要注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勤工助學、志愿服務等活動中,切身體驗、感悟,并將實踐內化為自已的認知,外化為今后的自覺行動,實現(xiàn)知、信、行合一。
一是要創(chuàng)設實踐體驗的平臺和載體。只有我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各種社會實踐和見習實習活動去切身體驗,才能使他們逐步消化和吸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并在老師、師傅們的示范下修正自身、改變自我,完成其社會化轉變。例如,借助軍訓、參觀國防教育圖片展覽、參觀軍營感受部隊文化生活等活動,引領學生履行憲法規(guī)定的義務,增強國家安全意識,鍛煉一絲不茍、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品質和抗挫折的能力,有助于學生體驗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在學業(yè)中途,學生參與學雷鋒、“三下鄉(xiāng)”、“愛心支教”、“回鄉(xiāng)社會實踐隊”等多種形式的體驗活動,有助于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意識。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社會實踐活動就是通過引導大學生走進社會,深入基層,研究具體問題,解決細微問題,在親身的實踐體驗中感受社會責任,從而增強其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和改造社會的膽識能力,改變其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 “知、信、行矛盾”的弊端。
二是要關注和引導過程體驗。過程體驗可以讓學生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抽象、概括、形成觀念,再通過反思、同化等方式,將實踐感知或情感體驗內化為觀念,外化為行為習慣。教育者通過設計、安排不同角度的過程體驗,可以引導大學生在實際生活里真切客觀地面對認知沖突,形成自我認識和理解,從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己的固有觀念和行為準則。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轉換角度,站在客體的環(huán)境、立場、觀點上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以此獲得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在體驗價值沖突、進行價值選擇、處理現(xiàn)實價值問題的過程中增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理解。
大學時期是青年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去占領,其他價值觀就會去占領。我們要站在國家和時代的高度,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決當代大學生價值觀認知上出現(xiàn)的迷茫、困惑、盲從等問題,為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2][3]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國共產黨新聞網[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1223/c64387-23924110.html.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5] 周薇.“三個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概括[N].南方日報,2012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