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於梨華與洛夫的創(chuàng)作成就越來越受到大陸學者的重視,本期刊登的《論於梨華小說中的美國形象》和《“眺望原鄉(xiāng)”解讀》兩篇文章,就是對於梨華與洛夫的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的一個倡導。曾麗華的《論於梨華小說中的美國形象》,關注了於梨華小說中的臺灣留學潮和海外華人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tài)。作者用大量例證,揭示了離散所造成的身份認同危機和文化邊緣人的特殊生存狀態(tài)。帥震的《“眺望原鄉(xiāng)”解讀》一文,在剖析於梨華小說《又見棕櫚,又見棕櫚》和洛夫的《邊界望鄉(xiāng)》的基礎上,概括出臺灣作家的原鄉(xiāng)情結——它不僅提供心靈的安頓,而且極具精神張力,承載著人們生命循環(huán)和精神救贖的終極意義。在帥震看來,原鄉(xiāng)情結是於梨華與洛夫?qū)懽鞯撵`魂。可以看出,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觸及了臺灣文學中的“根”的意識,無疑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特別對于我們開展海峽兩岸文化建設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不斷加劇,越來越多的人跨出國門,在海外創(chuàng)業(yè)、留學。他們所面臨的“散離”,以及生命中不自覺的“根”的意識,為此類研究提供了大量豐富的例證。在此基礎上,海外華人文學會越來越豐富,所以,開展相關的研究將會產(chǎn)生深遠的社會文化影響。希望通過對於梨華與洛夫等為代表的臺灣文學創(chuàng)作的認知和討論,感受到中國當代文學的發(fā)展與變化,了解“全球化時代”在文學中的審美形象與豐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