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栓文
〔關(guān)鍵詞〕 詞義理解;望文生義;
原因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5—0072—01
“望文生義”指的是不懂某一詞語的正確意義,從字面去附會,做出錯誤的解釋。在平時的語文教學(xué)活動中,時常會發(fā)現(xiàn)學(xué)生會出現(xiàn)此種錯誤,如將《桃花源記》中的“黃發(fā)垂髫”理解成“黃黃的頭發(fā)垂下來”,其實,“黃發(fā)垂髫”分別代指老人和小孩。那么為什么會望文生義呢?多年的教學(xué)經(jīng)驗告訴我,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不辨多義詞,以一釋多
我們知道,漢語里面,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很多,多義詞一般都有其原始意義,即本義,此外,還有引申義、比喻義、借代義。如果只知道一種意義,而不知道其他意義,卻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用一種意義解釋,這勢必會出錯誤,鬧笑話。以常見常用的“春”字為例:
“春”是季節(jié)名,這是本義,在“十年春,齊師伐我”(《曹劌論戰(zhàn)》)中,望文生義不會出錯。但在“青春”一詞中,“春”就不能理解為季節(jié)名,而要想到它的比喻義,即青年時期,因為,一年美景春為首,春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就像人一生中的黃金時代,但在“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中“青春”卻不能理解為青年時期,而要理解為“大好時光”。再如在 “春心蕩漾”中“春”字既不是本義、也不是比喻義,而要想到它的引申義,即春天是土地解凍、百草萌生的時期,也是動物情欲沖動的季節(jié),所以把男女的愛慕之心叫 “春心”。還有“妙手回春”一詞中的“春”字,不能理解為以上含義,而要理解為生機、活力,這樣“妙手回春”解釋為高超的醫(yī)術(shù)能使將死的人恢復(fù)生機。此外,“春”是一年中的一個季節(jié),修辭學(xué)有一種借代格,可以用事物的局部代整體,因此“春”可以代表一年,如“老人家在風(fēng)風(fēng)雨雨中已度過了八十個春秋”一句中“春”就是借代義。
二、不明古今異義詞,以今解古
詞義有古今的不同。有的差別細(xì)微,如“衣裳”的今義是“衣服”或“服裝”,而古義是“上曰衣、下曰裳”?!凹t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李清照《一剪梅》)中“輕解羅裳”就解釋為“輕輕解下綢裙”,“ 裙”顯然屬于下衣了。再從詞的意境上理解,詞中的主人公離開室內(nèi)要到船上去,穿上裙子啰里啰嗦、磕磕絆絆很不方便,自然要解下。但有的差別很大,如諸葛亮《出師表》中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其中“卑鄙”一詞要按古義理解為“身份低微,出身鄙野”,而不能用今義解釋為“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因為劉備不可能歷盡跋涉之苦,幾次三番地去請一個“卑鄙”的人來輔佐自己成就大業(yè)的。有的截然相反,如“去”的今義是到某處去(去街道、去學(xué)校),而古義是離開某處?!蹲砦掏び洝分杏小坝稳巳ザ蔌B樂也,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的句子,其中的“去”就要解釋為“離開”,若按今理解,句義則前后矛盾,因為游人一到樹林,禽鳥跑也不及,還能樂嗎?以上例子中,如果混淆了古今詞義的不同,望文生義,以今解古,會曲解文意。
三、不分專用詞與普通詞,以一般釋特殊
詞有泛指一般事物、具有一般意義的普通詞和特指某種事物、具有特殊意義的專用詞,這些詞在形式上沒有什么區(qū)別。如曹操的《短歌行》中有“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句子,學(xué)生望文生義,將“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理解為“誰能解除我心中的憂愁呢?只有杜康”,顯然將“杜康”理解為人名了,其實,“杜康”專指“好酒”,原來,曹操在借酒澆愁。
四、不知偏義復(fù)詞,以雙釋單
文言文中的偏義復(fù)詞,一般是意義相反的兩個字構(gòu)成,但只能就其中的一個字解釋該詞的意義。如《孔雀東南飛》中有“伶俜縈苦辛,晝夜勤作息”的句子,意思是說劉蘭芝受可恨的婆婆的虐待,白天黑夜地不停勞作,顯然對“作息”一詞的理解,只說“作”而不說“息”,因為“息”是休息。劉蘭芝在婆婆的嚴(yán)厲監(jiān)督之下不可能勤休息。在這樣的詞中,如果把構(gòu)成詞的兩個字的意思都解釋出來就有悖原意了。
總之,望文生義是很容易出錯的,在解釋詞語意思時,切不可馬虎從事,應(yīng)該多思、勤查,掌握解詞的方法,撥開云霧,辨識廬山真面目,避免望文生義,從而確切地掌握詞義。
編輯:劉於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