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龍 張斌華
(1.東鄉(xiāng)縣畜牧水產局水產站,江西 東鄉(xiāng) 331800;2.東鄉(xiāng)縣恒佳水產養(yǎng)殖有限公司,江西 東鄉(xiāng) 331800)
泥鰍在分類學上屬鯉形目、鰍科、花鰍亞科、泥鰍屬。別名土鰍、黃鰍等。泥鰍是一種雜食性小型底棲淡水魚類,個體雖小,但其生命力強,廣泛分布于池塘、水庫、稻田、河溝等。泥鰍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可食部分蛋白質含量高達18.4~22.6g,脂肪含量僅2.8~2.9g。泥鰍具有滋補壯陽、補中止瀉之功效,被譽為“水中人參”,深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為我國出口日本、韓國的重要水產品之一。隨著泥鰍國內外市場需求量增加,捕撈強度不斷增加,野生捕獲量逐年減少,天然資源銳減。2013-2014年,東鄉(xiāng)縣畜牧水產局水產技術推廣站聯合東鄉(xiāng)縣恒佳水產養(yǎng)殖有限公司開展了泥鰍的人工繁殖和苗種培育試驗,以成熟的3齡泥鰍(1500kg,雌雄比例為2:1)為親本,采用室內產卵池產卵、室內孵化槽孵化、人工注射激素催產、輔以人工受精、室外池塘培育苗種,在水溫20~25°C的條件下,共獲得泥鰍水花1億尾,3~5cm鰍苗4000萬尾。其主要技術如下:
東鄉(xiāng)縣恒佳水產養(yǎng)殖有限公司繁育基地位于幸福水庫(飲用水源)壩下,水源來自該水庫,水質符合NY5051—2001規(guī)定,溶解氧6.5mg/L以上,pH值6.7~7.2?;亟ㄓ惺覂犬a卵池16個,每個面積3m×5m×0.5m、水深0.4m。孵化池6個,每個面積2m×1.2m×1.2m。室外有種鰍培育池3個,每個面積1×667m2;鰍苗培育池15個,每個面積2×667m2;成鰍養(yǎng)殖池10個,每個面積5×667m2。池深1.2m,保持水深0.6m。池底平整,池形呈長方形,避風向陽,有獨立的進排水渠道,適合泥鰍養(yǎng)殖。
親鰍部分來源于自養(yǎng)成鰍。經過2年的強化培育,懷卵量明顯高于野生環(huán)境下捕獲的泥鰍。部分來源于河南、安徽等省。選擇不同地域的雌雄親鰍進行雜交,可獲得雜交優(yōu)勢。繁殖用的泥鰍,選擇3齡以上,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雌泥鰍選擇體長15cm、體重30g以上,體型較大,腹部膨大飽滿,用手撫摸柔軟而有彈性,將肚皮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輪廓,有透明感,肛門微紅的個體。如產過卵的雌鰍,腹鰭上方腹面兩側留有1個圓形白斑,應當剔除。雄泥鰍選擇體長10cm以上,體重15g以上,活潑健康,游動迅速,精液較多的個體。雌雄鑒別,在繁殖季節(jié),雌鰍的胸鰭寬、短,末端圓平,腹部膨大,生殖孔大而突出。胸鰭第二鰭條和第三鰭條基本相等,無追星。雄鰍胸鰭窄而長,末端尖且上翹。胸鰭第二鰭條長于第三鰭條,胸鰭上追星明顯。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的精液從生殖孔流出。選好的親鰍放入專池培育,以促進其性腺發(fā)育,從而達到人工繁殖的要求。放養(yǎng)密度為1000kg/667m2。投喂蛋白質含量為40%以上的人工配合飼料并添加維生素E(每100g干飼料添加5~10mg),日投喂量為泥鰍體重的3%~5%。每日兩次。
2.2.1 催產藥物及劑量
催產藥物采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地歐酮(DOM),劑量為每尾雌鰍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400國際單位+ 地歐酮(DOM)5μg,雄鰍減半,雌雄比例2:1,注射部位為腹腔或背部肌肉。注射器具采用0.5 mL的連續(xù)注射器和4號人用肌肉注射針頭,注射深度為0.2~0.3cm,針頭與鰍體呈30°角,可在針頭基部套上一截細橡皮管。由于泥鰍皮膚可分泌粘液,不易固定,在注射前可用脫粘毛巾包裹。催產水溫要穩(wěn)定在20℃以上。注射時間一般在15:00-18:00,注射次日清晨產卵,注射劑量為雌魚0.2mL,雄魚0.1mL。注射后的親魚放入產卵池的雙層網箱中,待產。
2.2.2 產卵與孵化
產卵池16個,為5m×3m×0.5m的水泥池,設計有獨立的進排水管道。水源來自幸福水庫(飲用水源)。產卵箱分內外兩層,外層箱采用80目篩絹布制成,內層箱用30目聚乙烯網片制成,泥鰍產卵后,卵落入外層網箱內。使用空氣壓縮機、納米曝氣管或微孔曝氣頭增氧。每批催產親魚數量為雌鰍100kg,雄鰍50kg,按2:1的比例,如果雄鰍偏小,可適當增加,正常情況下每批孵化魚苗6000萬尾左右。雌雄親鰍在未發(fā)情前,靜臥網箱底部,10h后,有少數上下躥動。接近發(fā)情時,雌鰍在前面游動,數尾雄鰍在其后緊追不舍;發(fā)情時,雌雄親鰍多活動在水表面,當發(fā)情達到高潮時,雌雄鰍的頭部和軀體相互摩擦并游出水面,雄鰍追逐糾纏雌鰍,并卷曲于雌鰍體腹,以刺激雌鰍產卵,同時雄鰍也排出精子,進行體外受精,這種動作因個體大小不同而次數不等,個體大的可在10次以上。每尾雌鰍一個產卵期可產卵3000~7000粒,效應時間視水溫而異。水溫在20℃時,效應時間為15h左右,水溫在25℃時,效應時間為10h左右,水溫在27℃時,效應時間為8h左右。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在泥鰍臨近效應時間,撈起雌鰍,輕壓雌鰍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進行人工授精。先把雌鰍捕出,擦干體表水分,將卵擠入干燥的瓷盆中,再擠入雄鰍精子,同時加入生理鹽水用羽毛輕輕攪拌數秒后倒入孵化槽中,即完成了人工受精。當親鰍產卵結束后,及時把親鰍從內層網箱撈出,同時收集卵粒放入孵化槽中進行孵化、因泥鰍卵為半粘性,放入前要脫粘處理。孵化時注意調整水流速,保持魚卵被水沖起懸浮于水中,避免卵粒堆積,造成缺氧,影響孵化率。產出的卵圓形,卵徑0.8~1mm,吸水膨脹后約1.3~1.5mm,呈黃色。受精卵的孵化時間,隨水溫而異,水溫18℃時,出苗時間70h;20℃時,出苗時間 50h;25℃時,出苗時間30~35h;28℃時,出苗時間25~30h。剛孵化出的鰍苗無色透明,呈”逗點”狀,苗細小,體長3~3.7mm,背部黑色,頭部彎向腹面,可明顯看到卵黃囊,側臥于水底或用頭部附著在網體上,偶爾上游后再沉到水底,經過55~60h,體長達到5.3mm時,卵黃囊全部消失,尾鰭條出現,胸鰭顯著擴大,鰾也出現,鰍苗開始攝食。
種苗培育池為面積(1~2)×667m2的土池,共15個。水深60cm,池中開挖魚溜,池埂池底夯實,進排水口設攔網。池塘四周用80目的網片圍起。水源來自幸福水庫。
池塘使用前 10d,用生石灰徹底消毒,每667m2用量75~150kg,毒性消失后,注入池水40cm。消毒后施300~400kg/667m2腐熟的畜糞作基肥,待水色變綠,即可投放鰍苗。
鰍苗孵出后2~3d,卵黃囊消失,能自主游泳,鰍苗開口攝食即可下塘培育。放苗前3d注水30cm,放苗時調節(jié)水溫與孵化池水溫一致,每667m2放養(yǎng)80萬尾左右。同一池塘放養(yǎng)同批孵化,規(guī)格一致的鰍苗。
鰍苗下塘后,每天投喂豆?jié){、氨基酸、黃豆粉等,早、中、晚各1次,投喂量視天氣、水溫、苗種攝食情況靈活掌握。初期日投喂量為鰍苗總體重的8%~10%,后期為3% ~5%。當天然餌料不足時,及時培育水質或投喂粉狀配合飼料,飼養(yǎng)20d,鰍苗體長達到3~4cm后,可轉入成鰍養(yǎng)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