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廣州亞運館設計

2014-04-16 06:35:50勇,陳
建筑設計管理 2014年7期
關鍵詞:廣州建筑設計空間

潘 勇,陳 雄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廣州 510000)

1 項目綜合背景

2010年,廣州成為亞洲矚目的焦點——第十六屆亞運會在此召開,這是我國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承辦的又一重大綜合性國際體育盛會。舉辦亞運會,首先涉及場館建設的準備工作,廣州曾經主辦過兩屆全國運動會及多個世界單項賽事,具有較好的場館基礎,因此廣州亞運場館策略是新建部分場館并對舊場館進行改造。

本屆亞運會共有四大主場館,廣州亞運館是其中唯一新建的主場館,項目位于廣州亞運城南部,緊鄰風景優(yōu)美的蓮花灣,是一個包含體操館、綜合館、亞運歷史展覽館等綜合場館組群,用地面積101 086 m2,總建筑面積65 315 m2。

2 國際設計競賽回顧

2007年11月由廣州市政府委托相關部門舉辦國際建筑設計競賽征集設計方案,在全球眾多的申請者中遴選了8家知名設計機構參加競賽,其中有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等兩個境內獨立參賽設計院及6個中外設計聯(lián)合體,包括扎哈·哈迪德建筑師事務所(英國)、英國奧雅納工程顧問、德國GMP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等國際知名設計機構均受邀參加。

經過兩輪激烈角逐,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原創(chuàng)設計的“飄逸彩帶”建筑概念設計方案最終脫穎而出并中標實施,這是為數不多的在重大項目國際建筑設計競賽中,由中國建筑師原創(chuàng)設計中標的案例,在當今中國高端建筑原創(chuàng)設計領域大部分由境外建筑師控制的背景下,這是難得的一個突破,對弘揚本土原創(chuàng)設計文化具有特別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3 富有創(chuàng)意的概念設計

亞運館用地所在的區(qū)域為全新開發(fā)的亞運城,對新建項目在風格上沒有特別的制約,因此廣州亞運館設計具有較大的自由度,同時作為亞運會主場館,也需要極具創(chuàng)新的設計。針對項目各種條件的分析,我們決定嘗試讓靜止的建筑“運動起來”,設計一個“源于體育,回歸體育”的廣州亞運館。捕捉體育運動的動感,通過建筑把那瞬間表現(xiàn)出來,并在設計風格上有所突破,體現(xiàn)廣州乃至中國新文化的開放性——一個具有前衛(wèi)設計風格的創(chuàng)作在構思中逐漸清晰。

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廣州亞運館的比賽項目——藝術體操,這是一項極具藝術魅力的體育運動,靈巧、優(yōu)美、動感、韻律——這一系列運動的瞬間在我們眼中抽象為有節(jié)奏、連續(xù)躍動的曲線組合。用建筑的方式把它捕捉下來,這就是我們要表現(xiàn)的主題。在我們的想象中,這一系列舞動的曲線又像有歡快跳動的音符,最終凝固成建筑,成為廣州亞運館旋律般流動的屋面曲線,延綿飄動起伏、炫目而流暢的建筑形態(tài)猶如舞動、飄逸的彩帶,極富詩意。這無疑是一個充滿藝術魅力、具有流動和飄逸感的動感建筑!是一個演繹在“動、靜”之間的夢幻建筑!

廣州亞運館的創(chuàng)新設計帶有具未來感的前衛(wèi)建筑形象,視覺震撼力強烈,彰顯了亞運主場館的獨特標志性!對于前衛(wèi)的設計風格,我們還有人文方面的考慮:廣州在經歷了改革以來30年高速發(fā)展后的今天,經濟文化發(fā)展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國際大都市雛形隱約可見,亞運會的舉辦無疑有助于提升廣州的國際形象,但要成為真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都市,廣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更加進取及開放,我們希望以建筑的創(chuàng)新設計對應這一姿態(tài)。

4 創(chuàng)新的建筑語言與空間體驗

我們希望表達的主題,既運動又抽象。常規(guī)二維表現(xiàn)手法遠遠無法實現(xiàn)它所需要營造的造型及空間。特殊的需求激發(fā)了建筑師的潛能:我們決定嘗試使用新的建筑語言,用三維曲面形式去塑造新的建筑及空間體驗。

有趣的是,理性的設計主題帶來了風格前衛(wèi)的創(chuàng)新設計——有機連續(xù)組合曲面的設計,創(chuàng)造了新穎獨特的建筑效果,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4.1展示了全新的與人互動的建筑體驗

圍繞廣州亞運館,當視線焦點隨著建筑屋面曲線的變化而移動,建筑仿佛也開始流動起來。隨著觀察點的不同,亞運館在各個角度分別呈現(xiàn)出不斷變化、形態(tài)各異又高度統(tǒng)一的獨特的建筑造型。參觀者的行為和視角與建筑效果形成了互動——變幻的多層次趣味性視覺及空間效果不斷地吸引參觀者,以它獨有的方式去引導對方的探索欲望:另一個角度會是怎樣的?廣州亞運館展示了一種全新的建筑體驗!這是不同于以往建筑的獨特體驗,帶來了“步移景異”的戲劇性效果。

4.2設計了多種形態(tài)、層次豐富、連續(xù)流動的非均質灰空間,以創(chuàng)新的方式重新演繹傳統(tǒng)檐下空間

廣州亞運館是3個功能館的組合,通過流線組織、標高變化、空間轉換等方式將各館體量整合起來,并在它們之間塑造出各種形態(tài)趣味變化并相互銜接的灰空間,通過灰空間將各館功能流線串接起來,成為一系列不同空間的組合,展現(xiàn)了多層次豐富的空間形態(tài)。

4.3營造積極、開放及舒適的城市公共空間

1)通過流線設計及空間組織方式吸引市民經過及停留,活躍空間氣氛。廣州亞運館室外廣場空間包括西側主入口廣場、與地鐵四號線銜接的2層漫步道廣場、蓮花灣南岸廣場、室外廣場均通過坡道或平層與各場館入口相連,場館入口則由貫通的灰空間有機連接起來,市民可以方便到達。同時還設置了連接相鄰街區(qū)與地鐵的通道,方便市民借道。設計中利用計算機模擬,對各場館區(qū)室外及半室外灰空間微氣候作了分析,發(fā)現(xiàn)通過調整立面開口加強氣流組織,對上述空間微氣候的改善有積極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其舒適度,適宜人們停留。

2)注重2層廣場平臺的景觀組織和引導,通過建筑的造型及開口調整,利用廣場的開闊度,將對應方向的城市景觀透進來,豐富各區(qū)間廣場的景觀效果,同時2層室外廣場及漫步道不僅具有交通的功能,實際上還與蓮花灣沿岸人行步道一起形成連續(xù)景觀道,將亞運城及蓮花灣最美的場景連接起來,方便開拓旅游資源。通過以上各種景觀、流線及空間組織的引導,亞運館的室外及半室外灰空間將成為市民樂于前往、游憩、停留的積極的城市公共空間,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亞運館的公共性。

3)塑造多維異型變化的動感室內公共空間。建筑屋面的流動變化,不僅體現(xiàn)在室外建筑造型,同時也反映在室內空間。屋面、外墻面的連續(xù)運動在室內產生了多個空間維度的變化,在體操館、綜合館、亞運歷史展覽館中均創(chuàng)造了奇趣各異的動感空間,這些形態(tài)豐富的非均質空間的變化是順暢而連續(xù)的,甚至產生了空間的“旋轉、變形”:出現(xiàn)了同一空間由開始的3 m×5 m(高×寬)水平延展空間連續(xù)變化到15 m×3 m垂直豎向空間的趣味性效果,這也是我們設想的全新建筑體驗的一部分。

5 清晰的功能及流線組織

廣州亞運館包括體操館、綜合館、亞運歷史展覽館,是一座集體育、展示功能的建筑群。體操館設固定席位6 200個,賽后可改造為8 200座籃球館,具有多種功能靈活性;綜合館包括臺球館及壁球館,臺球館設固定坐席522個,活動坐席565個,壁球館設活動坐席1100個;展示面積達4 700 m2的亞運會歷史展覽館,功能為展示歷屆亞運會歷史。

亞運會及亞殘運會期間在廣州亞運館舉行的比賽項目包括5個亞運項目、2個亞殘運項目共7個比賽項目,分別是亞運比賽項目:體操、藝術體操、蹦床、臺球、壁球;亞殘運會比賽項目:乒乓球、舉重。

廣州亞運館中各比賽館的主要功能區(qū)均包括:觀眾區(qū)、比賽場地區(qū)和內部功能區(qū)。亞運歷史展覽館主要功能區(qū)則為展示區(qū)。體操館、綜合館首層包括比賽場地區(qū)、運動員區(qū)、新聞媒體區(qū)、貴賓區(qū)、賽事管理區(qū)、場館運行區(qū)和設備用房等各功能分區(qū),體操館還有與比賽場地規(guī)模相當的熱身場地,并實現(xiàn)人性化的平層設計。各功能分區(qū)均設有獨立的入口,由設置于沿體操館及綜合館各功能分區(qū)入口南北兩條不規(guī)則環(huán)路,連接場外道路,兩場館均可獨立運行。觀眾大廳及看臺區(qū)設在2層,通過2層室外架空平臺及坡道連接首層室外廣場及停車場等。

體操館觀眾看臺采用池座的形式,普通觀眾坐席排距850 mm,坐席寬度500 mm,具有良好的視線設計。賽后可增設活動席位2 000個,成為總規(guī)模達8 200坐席的籃球場或其他多功能場地。綜合館觀眾看臺設計則使用臨時可裝卸組合坐席,方便賽后拆除改造以靈活適應多種使用功能。

亞運歷史展覽館,是一個懸空的半球形建筑與空中展廊的結合體,具有獨特的空間體驗,可乘電梯上到最頂層展廳,然后由上到下,沿展廳一直螺旋下行,沿途觀展,由下到上反之亦可,觀展流線靈活、清晰、不重復。

6 新技術、新材料的綜合應用

廣州亞運館項目雖然在極短的時間內設計完成,但在設計方法、新技術及新材料應用等方面均作了大量的探索工作。

6.1 三維模擬設計技術

全程設計均使用當時在業(yè)內領先的三維模擬設計技術,以駕馭這一絕無僅有的多方向連續(xù)變化三維曲面的建筑。包括鋼結構系統(tǒng)、金屬屋面板系統(tǒng)、玻璃幕墻及金屬幕墻系統(tǒng)、室內裝飾設計、復雜的曲面異型空間設計等均是三維曲面,這些系統(tǒng)的設計均是建筑師與結構工程師在計算機輔助建模中協(xié)同完成設計的。全程三維模擬設計技術讓建筑師可以更全面的駕馭復雜的三維建筑與空間,形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連續(xù)飄逸的動感曲面及多變的空間結構,同時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費用。

這種非線性變化的建筑造型與空間所帶來的動態(tài)建筑體驗,將不同于以往的建筑。相對而言,三維設計比常規(guī)的平面二維設計更加難于控制,從多種不規(guī)則曲面的平順交接、精確定位、設計表達、設計核對監(jiān)控、后期施工工藝等各環(huán)節(jié)均需全面考慮。

6.2 復雜的不銹鋼金屬屋面板系統(tǒng)

建筑屋面及延伸的外表面覆蓋的是不銹鋼雙表皮金屬屋面板系統(tǒng),內層為180°直立鎖邊不銹鋼排水板,飾面材料為高耐候性不銹鋼板。由于建筑屋面為多方向自由變化曲面,因此主要在三維模擬設計技術中定位及表達屋面板系統(tǒng),除了通過三維模擬解決設計表達方面的問題,對于如此復雜的多變的曲面,還需要建立合理的金屬屋面排水體系,解決包括屋面板排水方向如何適應自由曲面的在不同區(qū)位、尤其是多個不同曲率交接處的排水坡度,同時注意確保不同曲率屋面之間搭接的平順等一系列非常規(guī)的問題。金屬屋面板系統(tǒng)中還整合了虹吸雨水收集及綜合利用系統(tǒng),實現(xiàn)屋面雨水的再生利用,體現(xiàn)了可持續(xù)性設計的環(huán)保理念。

屋面板飾面板采用高耐候性啞光不銹鋼板,使用年限超過50 a。雖然是啞光表面處理,這種飾面材料仍然具有較強的反射能力,因此對光線非常敏感,能把光線變化更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同時建筑的曲面有流動變化,不同方向光線的反射會帶來漸變的效果,因此亞運館在不同的氣候及天光條件下,呈現(xiàn)出多種表情。天氣是多云或陰天的話,建筑就像融合甚至消失在背景中;天晴時,它則反射出絢麗明朗的色調,顯示“心情愉快”。人們都笑稱其為:“有表情”的亞運館。

6.3 多種組合幕墻系統(tǒng)

廣州亞運館幕墻面積達到了1.5萬 m2,采用了單、雙曲面玻璃的拉索玻璃幕墻、駁接爪件的點式玻璃幕墻、橫明豎隱的構件式玻璃幕墻等多種幕墻形式。

其中隱藏拉索式雙曲面玻璃幕墻,具有創(chuàng)新的受力體系,由于省卻了2次幕墻受力結構,呈現(xiàn)出簡約通透的效果,當然它對主體結構設計、幕墻結構設計、施工工藝等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結晶體駁接爪件點式幕墻造型簡潔獨特,猶如多面晶狀體,各相鄰面的夾角均不相同,通過特殊設計的駁接爪構造,可以靈活調整各爪點的距離及角度,只需一種節(jié)點就滿足了所有部位的安裝要求,節(jié)省了造價、縮短了工期。

幕墻玻璃采用的是中空夾膠LOW-E形式的玻璃,隔熱、節(jié)能、透光、低輻射,而且抗撞擊力強,有單曲、雙曲玻璃鋼化玻璃及復雜雙曲熱彎玻璃等,涉及的節(jié)能玻璃品種達十幾種。

6.4 大面積、高支模的清水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質感樸素、色澤沉著,不需要任何的外加裝飾,同時它的天然特性又有其他人造建材無法提供的個性魅力,這種在國外早已廣泛使用的技術,在國內則剛剛興起。

廣州亞運館的室內外立面外露部分的混凝土構件基本為現(xiàn)澆清水混凝土,其中包括弧墻、直墻、斜面造型等綜合構件,澆筑的清水混凝土墻的面積達到了2.5萬 m2,具有規(guī)模大、造型多樣、高支模等特點,最高的墻體高度達到了16 m,而厚度僅為20 cm。由于清水混凝土具有一次成型、后期難于修復及調整等特點,一般混凝土澆筑中允許存在的蜂窩、冷凝、色差的天然缺陷在此必須嚴格控制,因此清水混凝土澆筑對模板體系設計、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澆搗、養(yǎng)護、后期修補等工序均有嚴格要求。

6.5 倡導綠色亞運,包含多項節(jié)能新技術的可持續(xù)設計

廣州亞運館倡導綠色亞運及可持續(xù)利用設計理念,綜合采用了多項節(jié)能新技術:自然通風模擬、自然采光、低能耗圍護結構、太陽能照明、屋面雨水收集及綜合利用、水源熱泵的技術進行空調冷氣提供及熱水供應等多項節(jié)能新技術,節(jié)能率達60%,節(jié)能環(huán)保水平居于國內大型體育場館建筑前列,為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2009年度國家綠色建筑與低能耗建筑“雙百”示范工程。各種環(huán)保節(jié)能新技術為場館可持續(xù)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礎。

6.6 國內空間建筑結構首次采用蒙皮技術,提高單層網殼抗震性能

蒙皮這一結構概念最早來自飛機和輪船,蒙皮結構具有較大承載力及剛度,而自重卻很輕,且由于有肋的作用,蒙皮不會失穩(wěn)。在計算模擬中,地震時蒙皮面板能提供上弦平面很大的面內剛度,從而有效地控制了懸臂端構件的撓度和應力,是一個值得推廣的好方法。

6.7 鋼板剪力墻核心筒滿足大震彈性

廣州亞運館中的亞運歷史展覽館為復雜空間結構,結構建筑形式獨特,核芯筒為懸臂結構,在其頂部兩側亦為大懸挑結構,地震作用對此類結構影響很大,國內外鮮有類似工程。為加強抗震能力,設計采用了先進的鋼板剪力墻技術,以剪力墻為中心的外圍抗側力構件與鋼板剪力墻組合受力的設計提高了整體抗震性能:由中央鋼板剪力墻核芯筒和外圍框架支撐結構,支撐懸挑3層樓層外最大懸挑長度為34 m伸碗狀大懸伸結構,確保了“大震不倒”的設防目標。

6.8 全國首例建筑物采用TMD(調諧質量阻尼器)提高舒適度及抗震

亞運歷史展覽館的鋼結構大懸挑結構挑出34 m,當結構設計在滿足強度要求的實現(xiàn)最省用鋼量時,結構的主要振動頻率卻覆蓋了人群步頻:人在坡道上行走時,會使樓蓋結構產生豎向振動。當自振頻率降低到與人的步行頻率(1.5~2.5 Hz)接近時,人在結構上的運動將引起結構的共振,此時結構的豎向振動可能超出人能承受的程度進而影響人體的舒適度。

在各種因素的平衡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最合理的解決方式是應用結構設計的被動控制技術,即采用結構附加裝置——TMD(調諧質量阻尼器)對大懸

挑結構端部及其內部螺旋坡道進行減振控制,在結構的適當位置安放TMD裝置,達到耗能減震的目的。對比分析表明,控制后大懸挑端部和上層坡道跨中在人行激勵下加速度均滿足舒適度要求,且減振效率超過50%。

7 與建筑設計一體化的室內及景觀設計

廣州亞運館的室內裝修設計是室外建筑設計的延伸,由同一團隊設計完成。在我們的設計概念中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是不可分的一體,只是考慮到后期施工招標、工程實施階段的各種非設計因素的影響,才把整體設計分成獨立部分。為確保建筑藝術效果的整體性,室內設計在建筑方案創(chuàng)作時已同步設計構思。

在建筑施工圖設計階段又對室內設計做了進一步的深化,并結合室內設計的效果在建筑設計施工圖中就建筑室內空間、造型、材料進行統(tǒng)一的考慮,在土建施工圖中的設計有相當部分實際上就是室內設計的最終效果,如鋼結構設計、室外吊頂延伸到室內部分、室外不銹鋼金屬幕墻延伸到室內部分、清水混凝土墻體等。室內設計在形式上仍然追求簡潔、線條、流暢、動感,只是考慮到施工周期、建造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室內設計相對于建筑室外空間造型的復雜度有所簡化,三維造型大幅減少,但是通過材料、形式、比例等一致性的設計同樣與建筑空間造型產生呼應,最終仍顯示出一氣呵成的整體效果。

景觀設計包括室外廣場(硬質景觀)與綠化(軟質景觀)設計,設計最初的概念是“風”的廣場,也是希望在景觀設計中把動感的元素提煉出來,結合各種硬質鋪地組合形式、綠地形態(tài)、動態(tài)的欄桿LED燈帶(還考慮了地面的LED燈帶,由于施工周期的制約最后取消了),塑造出猶如微風吹拂的流動的地面效果。

和室內設計一樣,景觀設計也是建筑設計整體中的一部分,在各個設計階段都是與建筑設計一起考慮、同步設計的,尤其部分室外廣場也由三維曲面構成的;在我們設計概念中它實際上與屋面造型是連續(xù)的一體的,因此在三維造型設計中,廣場也是通過建模表達的。

8 創(chuàng)新設計與傳統(tǒng)文化的理性回歸

在建筑設計呈現(xiàn)風格多元化的背景下,廣州亞運館設計體現(xiàn)了開放、創(chuàng)新的姿態(tài),設計語言、空間均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中國傳統(tǒng)文化(包括嶺南文化)對設計的影響,我們一直都很關注,這次我們選擇了比較輕松的平視的角度,既不排斥新文化元素,也不拘泥于傳統(tǒng)文化的固有形式。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信息化趨勢中,建筑與其他領域的科學一樣,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高速發(fā)展,社會需求、環(huán)境觀、生態(tài)觀、價值觀、審美趨勢、設計方法等一系列影響建筑語境的因素都在急劇變化,建筑設計日益呈現(xiàn)出價值多元化、風格多樣化等特點。

在我們看來,近20年來的建筑設計思潮的發(fā)展,遠遠超過了之前上百年累積的變化,而且仍在加速!在建筑設計的內涵急劇擴展的現(xiàn)實中,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實際呈下降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看待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只能是動態(tài)的,甚至連“傳統(tǒng)”本身也是動態(tài)的。

傳統(tǒng)文化在影響建筑設計的眾多因素中的重要性,也視時間、地域、建筑要求等不同而變化。另外,在建筑市場對外開放的初期,傳統(tǒng)文化曾被業(yè)界視為抵御外來設計文化的武器,作為設計的根本及最重要的取向,尤其關注維持其固有形式及血統(tǒng)的純正性,傳統(tǒng)文化由此被置于革新的對立面上,失去了更新的活力。背負了太多的期望的傳統(tǒng)文化,顯得過于沉重!

我們需要理性回歸!把傳統(tǒng)文化從曾經的神壇上請下來,回歸其本色,成為設計中諸多因素的一種,或許是更為理性的選擇。

廣州亞運館的設計嘗試在新時期多元價值觀的基礎上,宏觀地關注傳統(tǒng)文化的內在精神而非具體形式,希望為其“減負”;嘗試建立新的視角,在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之間搭建橋梁。

設計中把傳統(tǒng)因素常態(tài)化,更多地從建筑本體考慮,通過對城市環(huán)境、個性特征、人文趨勢、使用功能等分析,結合這幾方面來尋找設計的立足點,這當中再包含對傳統(tǒng)文化的考慮,使傳統(tǒng)成為其創(chuàng)新的一部分,融合到建筑中:比如亞運館飄檐的設計實際上體現(xiàn)了令我們著迷的傳統(tǒng)建筑的檐下空間,水平而舒展,建筑形式雖然不同,但空間感受卻是相近的;又比如亞運館造型中的局部開口,類似于傳統(tǒng)園林借景的手法;對屋面檐口的設計則著重控制其“輕和飄”的感覺,也是希望展示嶺南建筑輕靈飄逸的地域特性……類似的例子在亞運館設計中還有很多。

也許,“輕裝上陣”的傳統(tǒng)文化,是恢復其活力的開始。

9 結語

廣州亞運館設計與施工歷時逾兩年,跨越3載,對于一個如此復雜的大跨度三維連續(xù)曲面的體育建筑,實屬艱巨的挑戰(zhàn),期間也曾面對能否完成的質疑。

極限的建設周期對設計及施工產生了極大影響,在多種制約和各方的極大壓力下,在整個建設周期中,我們設計團隊始終在最佳建筑效果和施工完成之間小心而艱難地尋求平衡,感覺猶如在懸崖邊上奔跑,風險巨大卻難言刺激,部分設計也因為施工周期的限制進行了調整。幸運的是在參與各方的艱苦努力下,亞運館終于如期完成,昔日的夢想終成現(xiàn)實!雖然留有遺憾,但是這么復雜的建筑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完成至今仍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總體而言,廣州亞運館雖然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在設計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仍然達到了極高的設計完成度,在新技術、新材料應用中做了很多有價值的探索,在自主創(chuàng)新設計等方面實現(xiàn)了突破。隨著項目竣工驗收并投入測試賽,廣州亞運館以其夢幻般的形象和獨特的體驗迅速獲得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贏得廣泛贊譽!

猜你喜歡
廣州建筑設計空間
沒有叫停!廣州舊改,還在穩(wěn)步推進……
空間是什么?
117平、4房、7飄窗,光大來驚艷廣州了!
9000萬平!超20家房企廝殺! 2020年上半年,廣州“舊改王”花落誰家?
房地產導刊(2020年7期)2020-08-24 08:14:22
創(chuàng)享空間
多彩廣州
小讀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4:08
綠色建筑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思考
建筑設計的困惑
建筑設計中節(jié)能建筑設計的分析
探討居、商、景一體化的建筑設計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0:05
娱乐| 永嘉县| 昌乐县| 静安区| 巍山| 永州市| 大城县| 泰来县| 大竹县| 饶阳县| 漯河市| 西吉县| 朝阳市| 金湖县| 德州市| 甘谷县| 正定县| 阳城县| 兴安盟| 晋城| 汉沽区| 永宁县| 渝北区| 惠东县| 大同市| 沾益县| 泗水县| 怀来县| 天柱县| 凤城市| 赤水市| 临沂市| 伽师县| 岳西县| 南部县| 黑龙江省| 来宾市| 瑞丽市| 海晏县| 武乡县| 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