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相敏/臨沂第十四中學(xué)
論漢英比喻對比的應(yīng)用
呂相敏/臨沂第十四中學(xué)
比喻是一個修辭方式,其研究之深之廣,是其他辭格所無法比擬的,是一個特有的語言現(xiàn)象。語言在表情達意的同時,本身蘊含著大量的人文信息。由于語言的兼容性,漢英比喻使用的喻體常常表現(xiàn)出一定的共性,但由于風(fēng)俗習(xí)慣、宗教信仰、情感認知等方面的差異,也往往表現(xiàn)出各自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比喻;語言;修辭;分類
比喻的運用,使得語言更加形象生動,平實質(zhì)樸,明白曉暢且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因而,歷來為人們所喜愛。長期以來,比喻一直是修辭學(xué)界研究的熱門話題,其研究之深之廣,是其他任何辭格所無法比擬的。
比喻是英語和漢語中普遍存在的一種重要的語言現(xiàn)象。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事物,彼此有相似之處,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種修辭格。亞里士多德在《修辭學(xué)》中認為:“比喻是用相近的類似事物做隱喻,使人想起那個不明說的相近事物。”英國修辭學(xué)家里查德曾經(jīng)說過:“沒有比喻我們就不能流利的說三句話?!狈▏鴼v史學(xué)家朗松說:“沒有比喻,講話寫作就成為不可能,它是人類最豐富的表現(xiàn)手段。”作為語言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因素的影響。通過英漢比喻的對比研究,使我們更加充分地了解英漢文化的差異,進而把握深層次民族特性。
著名的修辭學(xué)家陳望道先生根據(jù)比喻本體、喻體和喻詞的隱現(xiàn)形式將比喻分為明喻、暗喻、借喻三類。陳先生的分類標準統(tǒng)一、命名科學(xué)合理,迄今為止,修辭學(xué)界一直采用這種分類方法。英語的比喻大致可分為:simile、Metaphor,關(guān)于比喻的分類漢語和英語大體相同。下面分別加以對比分析。
(一)明喻和simile
漢語中的明喻和英語中的simile大體相同,最突出的共性就是本體、喻體、喻詞同時出現(xiàn)。漢語明喻常見的喻詞有:像、好像、似乎、仿佛、一如、如……般、和……一樣等。英語中的simile常見的喻詞有:just like、as、as if、as…as等。例如:
①年輕人就像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朝氣蓬勃。
②As clear as crystal,as ignorant as Adam,as cunning as a dead pig。
(二)暗喻、借喻與Metaphor
漢語中的暗喻指的是本體、喻體同時出現(xiàn),喻詞不出現(xiàn)的比喻。而英語中的Metaphor指①不用喻詞連結(jié)本體和喻體,只有本體、喻體出現(xiàn);②本體、喻體都不出現(xiàn),直接用喻體代替本體。
不難看出,英語Metaphor定義的第一種情況和漢語的暗喻是完全相同的,可第②種情況恰好是漢語借喻的定義,也就是說英語的Metaphor包含漢語暗喻、借喻兩種辭格。
各個民族的語言都是其民族文化發(fā)展的一面鏡子。文化的特異性反映在語言上,一個重要的表現(xiàn)就是有些英漢比喻使用的喻體雖是英漢都使用的,但理解不同,使用場合也不同;有些喻體只存在于本民族中,它們不能為外民族所理解和使用;有時雖然喻體及使用方式類似,但其感情色彩卻完全相反。但是,基于相同的生產(chǎn)經(jīng)驗、生活常識,各國人民也會對所賴以生存的客觀世界達成許多共識,而這種共識使得不同的語言之間存在著語義對應(yīng),語言翻譯就有了可能性。
(一)英漢比喻的相異性
產(chǎn)生英漢比喻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包括:風(fēng)俗習(xí)慣、歷史事件、文學(xué)典故、神話傳說、宗教信仰、情感認知等,下面我們從這幾個方面來加以分析。
1.風(fēng)俗習(xí)慣 英漢作為兩個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必然形成不同的風(fēng)俗習(xí)慣。例如:
英語有as wise as an owl像貓頭鷹一樣英明,可見貓頭鷹是智慧的代表。在兒童啟蒙讀物中,貓頭鷹經(jīng)常是公正、廉明法官。這與中國截然相反,許多人很迷信,不僅怕見到貓頭鷹更怕聽到它叫,認為遇到就要倒霉,壞事總會隨后發(fā)生,故有“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一說。
2.神話傳說和宗教信仰 語言和文化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各國流行的神話傳說的意象經(jīng)過長期的熏陶總會影響語言。
在中國古代,龍是皇帝專用圖騰,代表至上權(quán)威,后來成為中國人以及中華民
族的象征??墒窃谖鞣剑埵枪治?、邪惡的象征,如:His mother is a dragon to her.她的母親待她像個惡魔。我們在翻譯的時候為了迎合外國文化,在有龍的地方,要用虎代替,以免引起誤會,如“亞洲四小龍”,就譯作Four Asian tigers亞洲四虎。
宗教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意識形態(tài),它必然會影響思維的式和內(nèi)容,如“兇惡如夜叉”、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臨時抱佛腳“等。這其中的”夜叉“”菩薩“”佛“等都是宗教形象。西方大多信奉基督教,他們常用《圣經(jīng)》中的人物、地名、故事做喻體。如:Prometheus unbound,Pandora's box,go to the hell,not know a man from Adam等。
3.歷史事件 語言記錄歷史,各個民族的語言都是其民族文化發(fā)展的一面鏡子。英語和漢語中有許多熟語的喻體都是本國重大的歷史事件的濃縮和真實寫照。例如:”破釜沉舟“表示不留退路,堅持到底的決心,這來源于秦末年項羽抗擊秦軍的歷史事件;用meet one's Waterloo來比喻一敗涂地,Waterloo是反法同盟大敗拿破侖的地方;Dunkirk”敦克而可“指大潰??;pearl Harbor”珍珠港“指毀滅性的偷襲,這些均來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重大事件;Watergate scandal比喻政府中的重要人物的政治丑聞,這來源于導(dǎo)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下臺的竊聽丑聞。
4.文學(xué)典故 英漢比喻中的許多喻體來源于本民族影響深遠的文學(xué)典籍。例如:《中山狼》中的”中山狼“,西方《伊索寓言》和《圣經(jīng)》中的蛇均扮演了冷酷陰險的角色。漢語中的”三顧茅廬“、”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空城計”、“說曹操,曹操就到”,這些都來源于《三國演義》。在英國,人們用史詩奧德賽《Odyssey》中的故事——奧德賽回家,來比喻艱難的旅程;還有大量來源于莎士比亞劇作中的形象:Hamlet代表憂郁;shylock代表殘酷、狡詐。
5.情感的認知方式 人們在選擇某個喻體時首先會依據(jù)一定的價值標準賦予它一定的感情色彩,價值標準不同,感情色彩也就不同。例如:
漢語中黃色是神圣權(quán)威的代表,是帝王之色。但對西方人來說,yellow代表膽小、卑鄙、無恥,如yellow guy膽小鬼;yellow streak生性軟弱;yellow looks多疑之色。
綜上所述,形成漢英比喻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方面的原因。
(二)英語漢語比喻的相似性
盡管英漢國家有著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由于兩個民族的文化都具有開放和兼容并蓄的特點,彼此相互借鑒、相互融合,加上對共同生存環(huán)境的相同認知,使得英漢語言又表現(xiàn)出一定的共性。
1.相同的感情認知。感情認知的統(tǒng)一性會導(dǎo)致對相同事物感情色彩的一致性。例如:漢語和英語中表示“棘手”用“火中取栗”,pull chestnuts in fire;表示“狡猾”用和狐貍一樣狡猾,as sly as fox狡猾如狐貍;表示“偽善”用鱷魚的眼淚,the tears of crocodile以及“披著羊皮的狼”,the wolf in sheep's fur等等。
2.相同的風(fēng)俗習(xí)慣。風(fēng)俗習(xí)慣相同反映在行為上也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相通性。例如:紅色。在表示喜慶方面英漢大體相同,Red-letter days“紀念日,喜慶日”。to paint the town red是“盡情歡暢”,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b.歡迎某人。在中國每當大喜的日子,像結(jié)婚,重大慶典,張燈結(jié)彩,衣著服飾,以大紅色為主。如“紅雙喜”,“大紅燈籠”是婚禮喜慶象征,“開門紅”中的‘紅“代表好運道。
3.相同的生活經(jīng)歷。規(guī)律普遍存在于世界的萬事萬物之中,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對同一客觀事物必然會產(chǎn)生相同的生活經(jīng)驗。例如:”火上澆油“add fuel to the flame;見風(fēng)使舵time the sail to the wind;渾水摸魚fish in troubled water;潑冷水pour cold water on等等。
文化的特異性,使比喻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另一方面文化都具有開放和兼容并蓄的特點,彼此相互借鑒、相互融合,加上對共同生存環(huán)境的相同認知,使得英漢語言又表現(xiàn)出一定的共性。
[1]邵志洪.漢英對比翻譯導(dǎo)論[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xué)出版社.2005.
[2]張斌.現(xiàn)代漢語[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3.
[3]方夢之.譯學(xué)辭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呂相敏,女,1979年6月14日出生.本科學(xué)歷,參加工作時間2001年8月,現(xiàn)從事英語教學(xu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