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杜平
(廣州市市政職業(yè)學校建筑藝術教學部,廣東廣州 510500)
騎樓是嶺南建筑藝術的瑰寶,以其濃厚的地域特征與民族特色在嶺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騎樓由嶺南民間建筑中的“竹筒屋”與西方建筑的券廊式建筑合成,以文化涵養(yǎng)豐富、觀賞性強、適宜氣候環(huán)境、適宜商業(yè)活動等特點普及到嶺南沿海的大小城鎮(zhèn),形成了南方地區(qū)典型的建筑群落。從設計的角度來說,騎樓街所體現的平面規(guī)劃特色、建筑外觀的傳統與西式的融合方式、建筑環(huán)境心理學知識等方面都是值得現代設計師學習借鑒。
嶺南建筑多數設計為坐北朝南,夏季有利于通風采光,冬季有利于防風保暖。一般建筑前面設有門廊、遮陽板或是大屋檐,既能遮陽避雨,又方便行走;而由于空氣潮濕,加上雨水容易浸泡,建筑的柱體多用石柱或石條等徹造,嶺南地區(qū)還處于多臺風多澇災地區(qū),墻腳多用青磚、石磚或防水性能強的材料建造,屋頂則用磚或石壓緊加固,以防大風天氣造成建筑物的損壞或跌落砸傷人。
嶺南建筑由廣府建筑、客家建筑和潮汕建筑組成。廣府建筑位居首列,成為嶺南建筑的代表,主要包括廣州、佛山、肇慶等地區(qū)的建筑。其代表性建筑有廣州西關大屋、廣州騎樓群、廣東清代四大名園(順德清暉園、番禺余蔭山房、東莞可園、佛山梁園)、開平碉樓、三水大旗頭村、從化錢崗村、深圳大鵬所城等。
廣州騎樓是具有廣泛影響和地域特征的建筑形式,清代詩人王拭有詩贊:“摩肩雜沓互追蹤,曲直長廊路路通;絕好出門無礙雨,不須登履學坡翁?!彬T樓從功能和布局上看都是眾多建筑中最為經濟、實用、科學、合理的一種類型;從騎樓的建筑藝術特征中,既可觀摩到古希臘、古羅馬建筑的景象,又可看到裝飾性極強的巴洛克、洛可可藝術形象;既有西歐封建晚期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特點,又可以看到折衷主義的形式;在后期興建的騎樓中還能看到仿哥特式教堂垂直高聳的樓面,而中國傳統屋頂與亭臺亦穿插其中,富有特色的“滿州窗”與五花八門的洋店面湊在一起,竟也讓人難以忘記它的獨具特色。所以說騎樓是中西建筑藝術的有機結合體,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新典范(圖1)。
騎樓的平面布局來源于舊式的竹筒屋。竹筒屋是廣州過去最常見的一種傳統民居形式,其單體建筑模式為狹長方形,開間面窄,進深極大,左右兩側封閉,前后直通。騎樓群常以組合體形式呈梳式布局或坊式布局。由于一戶通常只有一個開間組成,所以騎樓的室內布局仍是非常簡單的串聯式連接。騎樓建筑的功能便是商住兩用,所以呈現出來的布局就是“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通過中間的通道或是天井將前后空間聯系起來,生活空間與商業(yè)空間及儲藏空間共存。同時,利用開敞的廳堂、天井以及門面上方通花的隔斷解決通風和采光問題,雖然前半段是開敞式空間設置,而后半段的院落式組合卻保持了中國傳統建筑內向性的基本特征(圖2)。
騎樓在竹筒屋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了商業(yè)空間功能,既合理地解決了商住問題,也提高了空間利用率;二樓前半部分依靠柱廊架于店面之前,以“廊”的形式完成了建筑的“雨蓬”功能,所以,騎樓是眾多民居形式中最為經濟、實用、科學、合理的一種,它滿足了廣東人“重商重利”的實用性要求,從而得到迅猛的興建與發(fā)展。
建筑的立面表現可以有很多的觀察角度,但騎樓街的建筑排列是緊密的,唯一能表現的只有臨街的一面,所以其正立面形態(tài)代表了騎樓的主要性格。
“三段式”是中國傳統建筑重要的造型特征,以屋頂、屋身、臺基組成為一個和諧統一體。騎樓做為本土建筑,其立面造型同樣遵從這項原則。騎樓的立面處理:下段為柱廊、中段為樓身、上段為檐部和山花。整個立面以垂直式構圖為主,當中出現了許多中西合璧的裝飾手法,其中嶺南特有的裝飾手法有滿州窗、磚雕、巷口牌坊等做法,代表西方古典建筑元素的有古羅馬柱式、拱形窗眉、拱雕以及女兒墻的做法。對建筑裝飾手法的組合體現了廣東人在藝術設計上不分國界,對外來事物大膽地借鑒和使用的學習態(tài)度,使得中西文化在騎樓身上和諧共存,水乳交融(圖3)。
在騎樓建筑的立面處理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保留了廣州傳統民居中的“滿州窗”的做法?!皾M州窗”廣府建筑中帶有特定意義的建筑符號,其形態(tài)造型極其豐富,通過傳統題材的木格造型加上外來的彩色玻璃配合,在立面上創(chuàng)造了最具沖擊力的視覺元素?!皾M州窗”加上西式古典窗套和窗眉,一個完整的中西結合品出現了。上下九一帶的騎樓街上,連排的色彩鮮艷的“滿州窗”非常有特色,使得整條街意趣盎然,別有風情,成為嶺南建筑一奇觀。
騎樓在以前也稱“檐廊式建筑”、“有腳騎樓”,其廊和“腳”的形成指的就是在街面上排列的柱體。
■圖1 廣州市同福中路騎樓
■圖2 單間式騎樓平面圖
■圖3 廣州市第十甫路陶陶居立面圖
■圖4 廣州市洪德路騎樓柱體
■圖5 廣州市第十甫路陶陶居騎樓柱體
■圖6 廣州市新亞大酒店騎樓柱體
■圖7 廣州市文明路文德里牌坊
■圖8 廣州市第十甫路陶陶居騎樓屋頂
■圖9 廣州市文明路騎樓女兒墻
■圖10 廣州市恩寧路騎樓女兒墻
■圖11 廣州市上下九路騎樓陽臺
■圖12 廣州市長堤大馬路騎樓陽臺
柱體是騎樓建筑中主要的大構件,多為方柱,有些地方因為地形的原因,騎樓順勢而建使得平面出現非正常的矩形,進而出了菱形的柱體。有時以單柱出現,有時以雙柱或三柱并列。騎樓街上柱體林立的效果,頗有西方教堂列柱的壯觀大氣之勢??紤]防水防潮的原因較老的柱體以磚材為主,現代的柱體通常為混凝土柱,外表處理成水刷石面。有些騎樓為迎合其裝飾風格,將柱子做成羅馬柱的樣式,或是在方柱旁立帶拱形的羅馬柱做為裝飾柱。傳統騎樓廊間進深小柱體相對修長,但對線腳的裝飾和造型非常講究,現代式騎樓樓高而柱體粗壯挺拔。中式柱體樣式較少見,僅以裝飾。西式的柱體有的較簡潔采用古希臘多立克柱頭,也有的采用帶卷渦的愛奧尼式柱頭,柱身修長,柱基與柱頭相配以勒起線腳,或是高高立起方形的柱腳(圖4)。
“陶陶居”茶樓的門面上配合立面裝飾在方柱旁立起兩根黑色的圓柱,上面還掛了對聯;愛群大廈前面的半圓拱采用了古羅馬多立克雙列柱形式;新亞大酒店的羅馬柱高低配合,柱身上圓弧形的凹槽讓人想起古希臘愛奧尼柱式的典范(圖5-6)。
嶺南地區(qū)的屋頂主要以硬山、懸山等形式出現。由于建筑屋面較輕,極易受到臺風吹襲而被破壞,山墻通常高高聳起在兩側,很好地抵擋了臺風的攻擊,既起到保護屋面的作用,又可以有效地防止火災的蔓延。這種山墻被稱為窩耳山墻,山墻的頂部高出正脊處屋面約有一米五的高度。同時喜歡在山墻頂部做漏窗、隔扇的樣式,再配以當地常用的紋樣圖案成為裝飾(圖7)。
女兒墻的樣式常見曲線形或半圓形等形態(tài)。其裝飾圖案風格很多,花窗、磚雕等十分精致。有些采用中式屋頂的做法,第十甫路陶陶居店鋪的中式屋頂,中間立起亭臺覆以六角攢尖頂,高高在上似乎插入云宵,取名“可觀亭”,兩旁低下去對稱設置歇山頂,中心處仍是卷草的圖案和“陶陶居”的提名,在各式各樣的樓頂中獨樹一幟(圖8)。
而較多的女兒墻都采用中式或西式的雕刻圖案,配以簡化的羅馬柱或連環(huán)拱的裝飾。有的處理成文藝復興式,在屋頂四周設置矮墻或欄桿,欄桿有直桿型或是寶瓶型,在騎樓正立面方向處中心設置一個外凸或中空的裝飾以為建筑的中心。有的處理成巴洛式樣式,正立面中心是裝飾造型,兩邊則采用西式古典建筑最常見的S型卷邊。有的處理新古典主義的三角楣做法,中心的裝飾為花瓣形或卷草圖案。還有的仿哥特式的火焰尖拱或小尖塔,連續(xù)重復形成裝飾。
南洋式騎樓經常在山墻上開有一個或多個圓形或其它形狀的洞口,以減少強臺風對建筑的荷載,也形成了活潑而有立體感的裝飾。
有的女兒墻并不立在騎樓之上,而是出現在騎樓與騎樓之間的牌坊之上,成為巷口的標志性構件,與兩邊騎樓連在一起,形成完整連貫的造型組合。騎樓的頂部造型活潑形態(tài)各異,中西合璧的做法體現了廣東人思想的開放性和兼容性,形成了國內地域建筑中不可多得的特殊景觀(圖9-10)。
在我國傳統建筑中,利用雨篷、挑檐、陽臺、外廊構建起到遮陽的作用。騎樓這種獨特的外廊式建筑已經是非常舒適的遮陽建筑了,陽臺在騎樓中充當得最多的還是裝飾的角色(圖1 1)。
騎樓外立面可裝飾的空間比較小,造型立體不突兀,有些騎樓并不設陽臺,窗戶下面僅用線腳或是外凸的圖案雕飾象征一下,或是在窗下做成假陽臺樣式,僅為了在造型上裝飾騎樓立面。有些騎樓為方便增大觀景空間在二層以上設了門,向外出挑五六十公分設陽臺,與樓層的線腳搭配起來,淺淺地圍了一圈,有時凸起的造型兩邊是曲線型,使得陽臺十分獨特,很有歐式風味。
廣州市上下九一帶的騎樓陽臺,有象征性的,也有凸陽臺的設計,欄桿的樣式也很多,直欞的或是瓶狀的,整條街上造型各異,但看上去非常生動活潑,搭配很有致。恩寧路一帶有幾處凹陽臺嵌在樓面上,也顯得別具一格。還有幾處改裝成鐵藝的陽臺,搭配些植物,象是盆景一樣嵌在外墻上,也顯得輕盈優(yōu)雅。長堤大馬路上幾處現代式騎樓,本是無陽臺的,但現在為了放置空調外置機,用鐵藝雕花在窗臺下做了象陽臺一樣的框架,給空白的墻面增加了少許立體感。這些臨街騎樓出現的或凹或凸的小陽臺,是因為當時市政府規(guī)定臨街陽臺面積不能超過1平方米,所以這些小巧玲瓏的西式陽臺甚至假陽臺的出現,恰恰增強了騎樓立面的活潑感(圖12)。
廣州騎樓作為嶺南建筑的典型代表,呈現了在傳承中式傳統特征和借鑒西方建筑風格的完美結合,是嶺南建筑藝術的瑰寶。隨著城市的變遷和改造,現代建筑拔地而起,占據了我們的視野和空間,當我們懷念那種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城市和建筑時,發(fā)現身邊的老建筑在很快消失。今天有很多學者在呼吁保護騎樓,因為她凝結著百年來廣府地域的建筑藝術風格,地域文化,人文歷史和經濟發(fā)展的歷史。本文從騎樓發(fā)展演變,立面藝術造型,細部裝飾特點、中西方建筑文化融合等方面,介紹騎樓的藝術和文化,認識騎樓的歷史和藝術價值,讓我們在了解和欣賞廣州騎樓建筑造型藝術的同時,傳承和發(fā)揚民族文化。
[1]彭長歆,楊曉川.騎樓制度與城市騎樓建筑[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29-33.
[2]周彝馨.騎樓建筑藝術的地域特色[J].建筑知識,2008(4):86-87.
[3]吳宗敏.廣州中山路騎樓建筑改造設計分析[J].裝飾,2008,(9):131-132.
[4]鐘學文.“騎樓”空間--嶺南建筑的一朵奇葩[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9,(9):17-20.
[5]梁耀明,謝穗堅.廣佛地區(qū)傳統居住建筑裝飾工藝的藝術特征[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3,(8):105-107.
[6]唐西婭.戴向東.建筑歷史文脈的延續(xù)與現代建筑的自我實現—以蘇州博物館設計為例[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2,(9):72-75.
[7]林琳.港澳與珠江三角洲地域建筑-廣東騎樓[M].科學出版社,2006.
[8]唐孝祥.嶺南近代建筑文化與美學[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