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麗云 羅智偉
(宜春學(xué)院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院 江西宜春 336000 )
李清照人格魅力探析*
康麗云 羅智偉
(宜春學(xué)院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院 江西宜春 336000 )
李清照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流的女作家,其杰出的文學(xué)成就和卓越的人格是留給后人的一筆寶貴精神遺產(chǎn)。李清照的人格魅力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追求與堅守純潔愛情;二是誠摯濃烈的愛國情懷;三是頑強堅定的生命意志;四是追求理想藝術(shù)的不懈精神。
李清照 人格 魅力
人格是指人“個體特有的特質(zhì)及行為傾向的統(tǒng)一體”[1]。西方學(xué)者萊德爾認為人格“是一個人的全部生活方式”[2]??梢娙烁駪?yīng)該是指人的性格、情感、氣質(zhì)、能力、道德品質(zhì)等特征的總和。一個作家的人格必然體現(xiàn)在其作品中。作家的人格往往是影響作品流傳和接受的重要因素,崇高人格經(jīng)常被打造成宣傳作家作品的道德品牌,使作家形象得以增高,作品價值獲得增值,如杜甫、陸游與文天祥的愛國熱情都提升了他們的形象,增添了作品的高尚色彩。所以,崇高人格是作家魅力的核心內(nèi)容,是作品生命力的“長壽基因”。人格崇高的作家往往是文學(xué)史上的“常青樹”,作品也因之“長生不老”。兩宋之交的李清照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千年來一直為人所喜愛尊崇,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其為人及作品具有強烈的吸引人、感動人的人格力量,即人格魅力。下面筆者嘗試從四個方面對李清照的人格魅力加以剖析。
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往往能收獲愛情,而追求或擁有純潔愛情的人常常能彰顯其人格魅力。這兩點在李清照身上都得到了較好的體現(xiàn),尤其是她追求與堅守純潔愛情更散發(fā)出感人的人格魅力。
(一)執(zhí)著追求純潔愛情
人越有才華對愛情的質(zhì)量要求越高,而才華的綻放又往往為愛情添彩增色。李清照少負才名,王灼《碧雞漫志》說她“自少年即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盵3]《宋史》稱“詩文尤有稱于時?!盵4]可見,李清照是個才女,她把純潔的愛情生活寫入詞中,千年來一直感動著無數(shù)讀者。她一生經(jīng)歷了兩段婚姻,但始終在追求純潔的愛情,即排他性和排功利性的愛情。她尤其不能容忍虛偽的“愛情”,例如趙明誠死后,她改適張汝舟后又匆匆離異,便是因為后夫功利性的虛偽情感。未嫁前的李清照對純潔愛情充滿了向往與憧憬。如《浣溪紗》: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fēng)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詞摹寫李清照與情人幽會情景?!袄C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香爐旁,香煙裊裊,她手托香腮陷入與情人幽會的憧憬中。“眼波才動被人猜”,幽會時瞬間的眉目傳情,便讓情人看透了自己心底的秘密?!耙幻骘L(fēng)情深有韻”,從憧憬中回到現(xiàn)實中的她臉上依然掛著幽會時的甜蜜?!鞍牍{嬌恨寄幽懷”,于是她主動寫信約會情人,“月移花影約重來”,約情人在月斜之時相會。全詞流露出李清照對純潔愛情的憧憬與渴望。
婚前的李清照既然心有所屬,那么,她中意的人是誰呢?我們從《點絳唇》中能找到蛛絲馬跡: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陳祖美先生將這首詞定為李清照“出嫁前夕所寫”[5],并指定“客”即趙明誠。因趙明誠父親與李格非同朝為官,想必趙明誠對頗有才名的李清照早有耳聞,據(jù)《瑯?gòu)钟洝芬锻鈧鳌匪d那個頗似父子“雙簧戲”的“詞女之夫”故事,也可推知趙明誠可能早屬意于李清照,故借“夢”傳情,雖不及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那般大膽熾烈,卻能鼓起勇氣向李清照表白心跡,甚或上門拜謁李格非,以期一睹李清照淑姿[5]。而趙明誠亦正是李清照心儀之人,詞中“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鼻M情愫,意態(tài)畢現(xiàn),表現(xiàn)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款款深情。趙明誠與李清照實是彼此傾心愛慕,兩情相悅,誠是“草拔芝芙天作合”,終于有情人終成眷屬。
(二)始終堅守純潔愛情
李清照用心呵護著獲得的理想愛情和婚姻,精心經(jīng)營著兩人的幸?;橐錾?,對趙明誠尤是一片癡情,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
一是對趙明誠似水般溫婉柔情。從李清照身上表現(xiàn)出的女人那種似水情懷主要體現(xiàn)在與丈夫分居時的柔情百轉(zhuǎn)相思愁。盡管李清照與趙明誠琴瑟和鳴,除屏居青州時期,其實是離多聚少。趙明誠常年在外為官游學(xué),李清照獨守空閨,無從排遣的寂寞孤獨感催生出強烈的相思之情,因此她創(chuàng)作了大量相思詞,如《一剪梅》明言“相思”,點出“無計可消除”之離情,明代楊慎評曰“離情欲淚。讀此始知高則誠、關(guān)漢卿諸人文是效顰”[6];《行香子》借七夕抒發(fā)“離情別恨”,借牛郎織女故事寄直于曲、附實于虛,婉轉(zhuǎn)曲達思念之情;《小重山》直喚丈夫“歸來也”,望夫早歸迫切心情溢于言表,徑傳心隱,一覽無余;《訴衷情》寫因思夫而至更深人靜“更挼殘蕊”、孤棲無眠;《念奴嬌》寫因“萬千心事難寄”而借酒澆愁;《點絳唇》直言“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是柔情回腸的真情剖白,明代陸云龍道是“淚盡個中”[6];還有《醉花陰》直抒“愁永晝”的凄愴意緒等等?,F(xiàn)存其詞中含“寂寞”一詞者4首,有“愁”字者約30首,均是思念之詞,其坦露用情之深、思念之苦,感人至深,將女人的似水柔情、溫婉姿態(tài)表露無遺,較之普通女子含蓄不表或表達不力更見風(fēng)韻情致。
趙明誠在家時兩人感情甚篤,李清照更是溫柔體貼、富有情調(diào),一方面積極參與趙明誠搜集整理金石文物的工作,如《金石錄后序》中披露校書的情形,校書是枯燥的苦活,為放松心情便玩猜書賭茶游戲,“中則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6],氛圍非常愜意歡快;另一方面,為支持丈夫事業(yè)而甘愿“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涂金、刺繡之具”。這種對丈夫的無限思念和對丈夫事業(yè)的傾力支持正體現(xiàn)出李清照對趙明誠的溫婉柔情。
二是對趙明誠蓄妾的隱性抗?fàn)?。封建社會的男人有三妻四妾本屬正常,但?zhí)著堅守純潔愛情的李清照卻希望獲得趙明誠全部的愛情,愛情的自私性和排他性促使她堅決固守與趙明誠一對一的純潔愛情,她一直在努力構(gòu)建美滿幸福的二人世界,使純潔的愛情保持百分百純度,不讓其它愛情成分摻和進來。即使在趙明誠離家赴任和有意蓄妾的愛情敏感期,李清照依然在詞中熱切地挽留丈夫和熱情地抒發(fā)她的愛情,希冀丈夫能回心轉(zhuǎn)意或盡快取消蓄妾之念,“憐取眼前人”。如在《鳳凰臺上憶吹簫》中就試圖遍唱“陽關(guān)”留住丈夫,終無濟于事,只能“終日凝眸”盼夫歸,為愛情“新來瘦”。她“想感化丈夫不要忘掉她別圖新歡”[5],后趙明誠果然蓄妾,李清照時或煢獨棲惶,也只能接受現(xiàn)實??梢?,對趙明誠的一度疏遠和冷遇,李清照有過隱形抗?fàn)帲扇∵^積極措施,但終究女人在男權(quán)社會屬于從屬地位,只能接受現(xiàn)實。
李清照一生都執(zhí)著追求和堅守純潔愛情,當(dāng)純潔愛情將遭受污染之際,她能含蓄地表達抗?fàn)?,以捍衛(wèi)純潔的愛情。尤其是發(fā)現(xiàn)后夫的虛偽之后,即使入獄也毅然狀告后夫并與之離異,這正體現(xiàn)出李清照獨特而撼人心魄的人格魅力。
兩宋時期,外族入侵,社會動蕩不安,激發(fā)了人民普遍的愛國熱情,李清照即是其中突出的愛國者之一。作為無政治話語權(quán)的一介女流,能沖破“三從四德”的倫理藩籬,敢于干預(yù)時政,抒發(fā)誠摯濃烈的愛國情感,更加彰顯了李清照的人格魅力,也使其人格魅力得以升華。這主要體現(xiàn)在:
(一)熱切關(guān)注國家命運
一是和詩表達愛國赤誠。北宋末,黨爭日劇,北方遼、金頻繁入侵,嚴重威脅到宋朝統(tǒng)治,有識之士為免宋重蹈唐亡覆轍,便做詩文借古諷今,揭露宋朝潛藏的危機,其中就有張耒的《讀中興頌碑》。在內(nèi)憂外患的情形下,李清照為國家安危感到擔(dān)心和不安,于是欣然振筆響應(yīng),作《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積極干預(yù)時政。二詩深刻分析了安史之亂和唐軍敗退的原因,告誡統(tǒng)治者要親賢遠奸,吸取前車之鑒,其憂心忡忡通過委婉含蓄的筆觸表達出來,可見其一顆愛國之心。
二是抒發(fā)愛國豪情。如《上樞密韓肖胄詩》二首表達了對身處水深火熱的中原黎民百姓的深切關(guān)懷,無限同情他們的慘痛生活,深刻揭露和尖銳譴責(zé)了入侵者的殘酷掠奪本質(zhì),既懷錐心泣血的悲痛,又具氣貫長虹的豪情。尤其末句“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豪氣干云,氣勢雄偉,可見李清照愛國情感何等激烈。又如《失題》“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yīng)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導(dǎo),北來消息欠劉琨?!币布耐辛藨嵖y(tǒng)治者不思進取的愛國感情。
三是詠史斥責(zé)傀儡政權(quán)。據(jù)《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37“九月戊申”載:
是日,劉豫僭位于北京。初,軍民聞豫至,殺金人,閉門以拒豫。豫擊而降之,遂即皇帝位,國號“大齊”。[7]
劉豫借金人之力僭位稱帝,殺戮百姓,賣國求榮,李清照義憤填膺,作《詠史》曰“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加以諷刺、揭露與鞭笞。
四是作詞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憂愁。如《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此詞如楊慎《詞品》評“最為婉妙”,茅?!对~的》言“情景婉絕,真是絕唱”,今人胡云翼《宋詞研究》道“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盤,運辭之技巧,描寫之真切,已經(jīng)極藝術(shù)之能事的極限了?!毕某袪c《李清照詞的藝術(shù)特色》論曰“不但讀來明白如話,聽來也有明顯的聲調(diào)美,充分表現(xiàn)樂章的特色。”[6]倍加稱譽。惜乎皆僅著眼于藝術(shù)特色,而忽略了詞中蘊藉深刻愛國思想。詞作于北宋滅亡、趙明誠死后,作者“尋尋覓覓”失落的美好事物:國家、家庭、丈夫、文物、親友和美好回憶,隨著國家滅亡、丈夫客死、文物散失、親友分離,一切均殘破不堪,恰如《金石錄后序》所說“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作者孑然一身,久經(jīng)飄零,無所依傍,心無寄托,凄慘悲戚情狀令人心酸。本欲借酒澆愁,然淡酒不敵夜寒、風(fēng)急,適見“雁過”,更撩起故國之思,只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身逢亂世,丈夫亦死,“云中誰寄錦書來”,故明示“正傷心”。驟見“滿地黃花堆積”,先前“人比黃花瘦”,今更“憔悴損”,時光倍感難熬,仿佛度日如年,孤身如何熬到天黑、等到天明?詞末點明心中所郁積的濃濃愁緒,兼南宋小朝廷茍且偷安,不思收復(fù)失地,使李清照等愛國志士感到無比愁悶與失望,此“愁”顯得繁雜而深沉,故言“怎一個愁字了得”。這實是一曲哀情入骨、凄苦殊甚的亂世哀歌,是一首慨嘆亂世多災(zāi)、國破家亡、親友離散的愛國詞作,飽含著故國、故人之思與熱切、深沉的愛國思想。再如深切懷戀失陷故土的《蝶戀花》“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留戀過去美好生活的《永遇樂》憶“中州盛日”京洛舊事和《轉(zhuǎn)調(diào)滿庭芳》憶及當(dāng)年“勝賞”情形,皆是以今昔對比寄托故國之思。
(二)寓愛國之情于閨房雅戲
李清照頗特立獨行,她善詩詞、喜飲酒、愛游玩、尤精賭,《打馬圖序》明言“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敝镣砟晟凶鳌按蝰R”系列文章,而時過境遷,心事已不在“博”上,而在山河破碎、時局動蕩下的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擔(dān)憂上。其《打馬賦》借閨房雅戲“打馬”博弈大談治國將兵之法,同時暗諷南宋朝無良將、懦弱無能、不思抗敵的現(xiàn)實,表明其作雅戲文字旨意,表現(xiàn)了作者主張秣馬厲兵、抗擊敵人、收復(fù)失地的愛國思想。其《打馬圖經(jīng)·例論》更如一部《李清照兵法》,縱不能馳騁沙場,亦借博弈實現(xiàn)攻城掠地、保衛(wèi)疆土之英雄夢想。
愛國主義是貫穿于李清照一生的情感,是李清照人格中最高尚的部分。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女子能突破閨情,主動關(guān)心國家命運,顯示了李清照高于一般封建文人的崇高人格魅力。
李清照一生坎坷不平,19歲便遭遇黨爭株連,父親被列入元祐黨籍,她上書翁舅救父未成而作詩諷刺“炙手可熱心可寒”,后又被遣返回明水老家。接著翁舅被罷右仆射后不久去世,趙明誠也失去官職,從此屏居青州十年。后又在情感上遭丈夫疏遠,1118年,趙明誠拋下李清照獨自到他地赴任,一度曾有蓄妾之意。1121年8月,李清照冒著大熱天趕到趙明誠的萊州任所,卻遭冷遇。后趙明誠因奔母喪南下金陵,獨留李清照處理青州書庫收藏的大量文物,《金石錄后序》說“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6]一個弱女子攜帶如此巨量文物轉(zhuǎn)移,其艱辛可知。1129年,丈夫趙明誠去世,[5]在封建社會,女子失去丈夫就意味著孤苦無依,既無生活上的依靠,更無精神上的依托,從此李清照恪守著要與文物“與身俱存亡”的諾言四處飄零。1132年夏得病幾死,旋被張汝舟騙婚,至秋又與之離異,自此流落江湖20余年,直至去世。
人生道路上的諸多變故,帶給李清照的精神痛苦,在她的詞作中多有反應(yīng)。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臨江仙》“感月吟風(fēng)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清平樂》“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菩薩蠻》“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等,都是李清照直面凄苦人生的真實寫照。
面對人生道路上種種諸如國破、家亡、夫死、流離、騙婚、離異等沉重精神打擊,李清照雖然痛苦無奈,卻能依靠頑強堅定的生命意志經(jīng)受著各種磨難。這個生命意志也許包含著對國家統(tǒng)一的期望、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對親舊的依戀等等,但這種生命的韌性正折射出李清照頑強堅毅的人格魅力。
李清照好文,并不是單純的興趣愛好或僅為提升自身涵養(yǎng),而是以文學(xué)創(chuàng)作作為自己的終生“事業(yè)”,并且不斷追求理想藝術(shù)。以詞的創(chuàng)作為例,為了使詞的創(chuàng)作趨于完美,她不但提出了自己的理論觀點,并且努力通過自身實踐去實現(xiàn)其理論。她的這種對理想藝術(shù)的不懈追求精神,即使在當(dāng)時的男作家中也不多見,這也正是她不同于一般男性文人的人格魅力所在。李清照追求完美的詞的創(chuàng)作之不懈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
(一)積極探索詞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規(guī)律
這集中體現(xiàn)在李清照的文學(xué)批評專著《詞論》中。詞從唐發(fā)源至宋已達鼎盛時期,詞作品及詞的流派眾多,但能對詞的創(chuàng)作上升到理論高度加以總結(jié)者卻不多,而李清照卻有著自已獨到的創(chuàng)作見解與主張。她倡導(dǎo)詞“別是一家”的詞學(xué)觀,強調(diào)詞的藝術(shù)獨特性。在表現(xiàn)手法上要重鋪敘;在詞與音樂關(guān)系上,提倡作詞要協(xié)音律;在詞的語言特點和風(fēng)格上,要求詞語要新穎,要時有妙語。詞要文雅、典重,要有故實、有情致,要有全局美、富態(tài)美等;并且對柳永、蘇軾、黃庭堅、秦觀等大作家進行了實事求是的批評,簡要點評其優(yōu)劣得失。李清照這種對詞與詩的區(qū)分、對詞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探討至今仍有獨特價值。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論,李清照不但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更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績。
(二)李清照詞的創(chuàng)作實踐與實績
遵循自己詞“別是一家”的創(chuàng)作主張,李清照詞的內(nèi)容主要是描寫自己生平不同階段的生活,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復(fù)雜細膩的思想情感。由此獲得了突出的創(chuàng)作實績。
首先,她創(chuàng)造了詞史上“空前絕后”的以自已為原型的女性知識分子形象。宋以前,女性意識覺醒非常有限,盡管之前也有不少男作家創(chuàng)作閨情詞,但畢竟是男子作“忸怩態(tài)”,很難真實地挖掘女性心靈深處的內(nèi)在美,更多的只是注重描繪女性的形體美,記錄女性瞬間的情感變化,終顯隔靴搔癢,難免未達一間之憾。而李清照則能走出閨房,走向社會,置身自然,表達對國家命運的關(guān)注,對自然萬物的熱愛,同時盡情抒發(fā)自己的喜怒哀樂愁苦,真實自然、全面深入地展現(xiàn)自己作為女性獨特的心理、情感,成為宋代女性意識覺醒的代表,塑造了鮮活而豐滿的一系列女性形象。
其次,她能充分調(diào)動諸如夸張、用典、比喻、比興、擬人、疊字等各種修辭手法,在詞中創(chuàng)造一種情韻細美的意境。如《醉花陰》“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鳳凰臺上憶吹簫》“惟有樓前流水、應(yīng)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斷新愁”;《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等。
再次,在語言錘煉上,她善于自鑄新語。如 “寵柳嬌花”“綠肥紅瘦”“落日熔金”等詞給人以新穎別致之感。且善以白話口語語入詞,如“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fēng)”;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等,讓人感覺親切新鮮。另外,她還善用疊字,如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點點滴滴”等,造成音樂聲調(diào)美。正因為李清照有如此突出的創(chuàng)作實績,才形成了極富女性特征的“易安體”詞,從而奠定了她在文學(xué)史上婉約詞宗的地位。她的對理想藝術(shù)的不懈追求精神,綻放出一個無文化話語權(quán)的女性知識分子驚人的人格魅力。李清照身處男權(quán)社會,在以儒家倫理道德為規(guī)范的社會能保持獨立人格,努力追求與堅守純潔愛情,懷有深摯濃烈的愛國情懷,凸顯頑強堅定的生命意志,堅持對理想藝術(shù)的不懈追求,折射出她獨特而崇高的人格魅力。正如偉大物理學(xué)家、思想家愛因斯坦在《悼念瑪麗·居里》一文中指出的:“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zhì)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后者,它們?nèi)Q于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盵8]這話用來形容李清照恰如其分。
[1]周光召等.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第18冊)[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9.356.
[2]李江濤.朱秉衡.人格論[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1989.6.
[3]唐圭璋.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 1986.88.
[4]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 1977.13122.
[5]陳祖美.李清照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 1995.53.
[6]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評注[M].濟南:濟南出版社, 2006.4.
[7]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M]. 北京:中華書局, 1956.704.
[8]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1976.339.
(責(zé)任編輯陳平生)
本文為2011年江西省社會科學(xué)“十二五”規(guī)劃一般項目立項課題“李清照女性魅力研究”(編號11WX45)階段性成果之一。
2014-06-17
康麗云(1962-),女,宜春學(xué)院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xué)。
I 207.23
A
1673-4580(2014)03-00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