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蘇
(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 外語系,四川 汶川 623002)
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是19世紀后期英國文學史上最負盛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之一。哈代以詩人的身份進入文壇,以小說家身份聞名,最后又以寫詩告別文壇。哈代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14部長篇小說,《無名的裘德》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說作品,這部小說一出版便受到了種種非議,哈代也飽受打擊,并轉而發(fā)展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
《無名的裘德》以英國維多利亞后期為故事背景,描述了男主人公裘德和淑的靈魂伴侶的感情以及裘德與艾拉白拉之間充滿肉欲的婚姻。正是這一故事題材,深深地震撼了當時的婚姻倫理觀,引起了社會廣泛的批評:有些評論家直接將小說改名為“淫穢的裘德”;威爾菲德大教主把這本書當眾燒毀,并把書灰寄給哈代;英國許多圖書館也禁止這本書的外借;甚至有讀者在《紐約世界》發(fā)表文章稱“《無名的裘德》是我讀過的最壞的一部”,“我看完了這篇故事,把窗戶打開,以使空氣透進”。
由此可見,《無名的裘德》的出版發(fā)行,對當時的社會婚姻倫理觀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引起了英國公眾對婚姻與性、婚姻與道德的激烈討論。
《無名的裘德》開篇便引用了先知艾司德拉司的一段話:“不錯,有許多男子,因為女人而喪失了神志,因為她們而做了奴仆;又有許多男子,因為女人而喪了命,栽了跟頭,犯了罪惡……啊,諸位啊,女人既然有這樣的本能,那怎么能說女人不厲害呢?”[1]1這便點明了男人容易陷入情欲,犯下錯誤,這也是裘德失敗的原因。
裘德身世悲慘,父母早亡,從小被寄養(yǎng)在老姑太太家,在村民田里做小工趕麻雀。受老師費勞孫的影響,裘德克服困難自學成才,并一心想做一個神學博士,能舒舒服服地住在基督寺。而就在此時,裘德一生中的第一個女人艾拉白拉出現(xiàn)了,并改變了裘德的人生計劃,埋下了裘德人生悲劇的種子。
艾拉白拉一出場便是充滿了肉欲。為了引起裘德的注意,她將“閹豬身上最特殊的地方”[1]15扔到了正在讀書的裘德的耳邊,并故意在臉腮上擠出酒窩,用女性對男性不出聲的呼喚來誘惑裘德,“他從她的眼睛看到她的嘴唇,從她的嘴唇看到她的胸部,看到她那兩只露著的圓胳膊,只見她的胳膊,當時讓水泡得濕漉漉的,紅一塊白一塊”[1]19。這是裘德平生第一次感受到的新體驗,而這就像磁石一樣吸引著他所有的感覺。
雖然裘德知道艾拉白拉身上缺少和多余的東西都和自己的愛好、性格及理想完全相反,但是他卻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在艾拉白拉的精心設計與安排下,裘德不得不和她結婚。裘德先前的努力全白費了,最后只落得要把書賣了買口飯鍋的地步。
而艾拉白拉嫁給裘德也是有目的的:“把他傻頭傻腦的那些書本扔開,把眼光轉到實際的工作上,一心一意干自己的本行,那他就很有賺錢的精力,絕不愁給她買不起衣服和帽子。”[1]27
裘德不得不取消了他經過多年思索和努力而制定的完美計劃,和艾拉白拉窮苦潦倒地生活。然而婚后的生活無法滿足艾拉白拉的欲望,在她感到裘德無法給自己提供充足的物質生活時,她便在殺完豬的第二天留下封信給裘德,然后和父母去了澳洲。
在澳洲,艾拉白拉生下她與裘德的孩子“小時光老人”,并留給父母代養(yǎng)。在未與裘德正式離婚的情況下,艾拉白拉與開酒館的卡特萊結婚,然而婚后不久便又喪夫。當聽說自己孩子“小時光老人”先將自己的兄妹吊死后,自己又自縊時,艾拉白拉“當時好像做出一副理想的凄慘樣子而完全沒做到”[1]229。
在淑和費勞孫重新結婚后,艾拉白拉灌醉了裘德并和他復婚。婚后,艾拉白拉對生病的裘德產生厭惡,不愿意照顧他。在音樂節(jié)那天,艾拉白拉不顧裘德的死活,打扮得光鮮亮麗去參加節(jié)日聚會,后來發(fā)現(xiàn)裘德已經死在了床上,她毫無同情地抱怨:“真巧啦,早不死,晚不死,偏偏這個時候死?!盵1]261接著她又扔下裘德的尸體去找樂子了,后來她想起裘德自己一個人死在床上,法院非檢查尸體不可,才回到家請人辦后事。
艾拉白拉就是這樣一個輕浮而又放蕩的女性,她自私自利,無論是和裘德還是開酒館的卡特萊,都是有著強烈的目的性,不擇手段地用肉欲來迷惑男人。從選擇裘德到不辭而別,再到后來與裘德的復合,艾拉白拉從未有過自己真正的情感,而只是從自我利益和自我滿足出發(fā)。于是,艾拉白拉與裘德之間只能是低俗、本能的肉欲。
在保守的維多利亞時期,女性對愛情及情愛的表達都是隱忍、含蓄的,而哈代卻創(chuàng)作了這樣一個大膽而叛逆的女性形象——艾拉白拉,她大膽追求情愛,為人自私自利,放蕩輕浮,缺少道德倫理,毫無婦女道德,與當時社會風尚格格不入。以倫理的角度來看艾拉白拉,她缺少了在道德規(guī)范中的責任,“責任在道德規(guī)范的整個體系中,是處于最高層次的道德規(guī)范。責任是人們主動意識到的義務,它具有良心的成分”[2]187。
從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心理學理論來看,人的心理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無意識的,另一部分是有意識的。弗洛伊德認為無意識是不能被人意識到的,它包括人的原始的盲目的沖動、各種本能和出生后被壓抑的欲望,而這些欲望之所以被壓抑,是因為社會道德標準不容許它被滿足。當這些欲望無法得到滿足時,它并不會自動消失,而是慢慢轉型,繼續(xù)活動,追求滿足。
正如裘德一樣,裘德幼年時便父母雙亡,被寄養(yǎng)在老姑太太家,從小缺乏愛,尤其是來自女性的愛,于是當認識艾拉白拉時,他很快便不能自拔,無法控制自己。也是由于從小缺乏家庭溫暖,裘德很快便放棄先前的追求,和艾拉白拉成立了家庭。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和個性結構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按照弗洛伊德的說法,“本我”是“快樂原則”,它從不考慮客觀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它所包含的所有沖動都是無意識的,只追求片刻得到的滿足?!氨疚摇敝邪ā靶员灸堋?或稱為愛本能(eros),弗洛伊德稱其為“力必多(libido)”[3]284?!氨疚摇笔亲钤肌⑻幵谧铍y接近的底層,但它極端有力量,弗洛伊德把它形容為“巨大的深淵、一口充滿沸騰刺激的大鍋”[4]。
而艾拉白拉就是當時社會中大膽的“本我”主義者,當她向裘德耳邊扔閹豬身上的那個地方的肉時,便是一種本能的、赤裸的勾引;當她把雞蛋放在胸前孵化,并讓裘德摸時,這便是她肉欲的表現(xiàn)。艾拉白拉所追求的,便是這種最原始、最有誘惑的“性本能”。而裘德也不得不讓“本我”控制住了自己,雖然知道艾拉白拉和自己不是同一類人,他也覺得不對勁,不知道怎么辦好,但此時他卻讓“本我”控制住了自己,最終和艾拉白拉走到一起,放棄了自己多年來的努力。
在聽到淑與費勞孫結婚后的晚上,裘德與艾拉白拉偶遇,在“力必多”的驅動下,裘德和艾拉白拉混在了一起。后來,在聽說淑和費勞孫復婚后,裘德便又和艾拉白拉住到了一起,由此可見,艾拉白拉對裘德,或者對所有的男人便是“本我”,是一味追求直接的欲望;而裘德對艾拉白拉也是出于“力必多”的本能,故兩人的情感必然會遭到世人的唾罵,“本我”是人格中最低級的。
在《無名的裘德》中,哈代大膽描寫了一個被當時社會所不容的女性形象——艾拉白拉,她大膽無恥,輕浮放蕩,以“本我”為中心,充滿肉欲,是當時社會道德倫理的反面人物。而正是這一女性形象,也展現(xiàn)出了社會道德對女性在追求情愛方面的限制,對“本能”的壓制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女性在男權社會中的從屬地位。而哈代對這一人物也進行了倫理譴責,對她的放蕩行為表現(xiàn)出了厭惡之感。
裘德與艾拉白拉的結合是一種典型的“本我”,裘德沉溺于與艾拉白拉的情欲中,即使知道自己的行為荒唐,卻無法自拔。一個人如果被本能的情欲所控制,成為沒有靈魂的情欲奴隸,就不能做出與人的本性相符合的行為,就無法控制自己,遵守倫理。無論是艾拉白拉還是裘德,都是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本能情欲而背棄了倫理,無法達到正常人格的標準。在《無名的裘德》中,對沉迷于情愛中的裘德和艾拉白拉,哈代從倫理角度進行了譴責。
淑是改變裘德一生的第二個女人。裘德在老姑太太那里拿到表妹淑的照片時,她的形象便一直在他腦海里盤旋,形成一種力量,并促使他到基督寺找尋理想。裘德第一次見到淑時,她正在用教堂經文字體刻字,“那位眼睛水汪汪,腳步輕飄飄,年輕、漂亮的女人”,與“充滿肉欲”的艾拉白拉形成鮮明對比。裘德與淑見面的環(huán)境與裘德與艾拉白拉的截然不同,從而也點明了兩類感情的不同。
淑的美是超凡脫俗的,最重要的是她的思想深深吸引著裘德。淑嬌小的身體中,隱藏著一股力量,她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勇于追求自己的生活。在教堂做禮拜時,淑買了兩個赤身露體的石膏像并抱回宿舍,引起了方德芬小姐的憤怒。在裘德的幫助下,淑到裘德老師費勞孫所在的學校做助手。淑對宗教有著自己的看法,在與裘德討論《圣經》問題時,淑提出了自己的男女觀,認為“男人只從性別上講,并沒有什么好怕的”。
而裘德在與淑討論知識、討論人生時,卻不得不壓制著自己的感情,因為他過去不光彩的婚姻,因為他與艾拉白拉還未正式離婚,根據當時的英國法律,艾拉白拉仍然是裘德名義上和法律上的妻子,所以裘德不能與心愛的淑戀愛和結婚。當聽說裘德結過婚的消息時,淑十分氣憤,草率地與費勞孫訂婚,并到師范學校學習。
淑是一個追求靈魂自由的人,對婚姻有著自己的看法:“只是一種骯臟齷齪的契約,只是為了管理家務、納捐納稅的實際方便,只是為了子女繼承土地財產,以便讓外人知道他的父親是誰?!盵1]163由于缺乏感情,淑拒絕與費勞孫進行夫妻生活,“履行契約的義務”,淑認為,這件事必須自愿、自發(fā)才行。
而從19世紀初期,英國便開始對兩性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關于婚姻與性的關系,維多利亞時期也有規(guī)定,當時在社會中層階級,作為妻子的規(guī)定責任有:第一,服從并滿足丈夫的性和其他方面的需求;第二,保證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發(fā)展;第三,家務勞動(洗衣、打掃衛(wèi)生等)[5]221。而淑卻拒絕這一規(guī)定:“人家都說,一個女人,在剛結婚的時候如果有什么厭惡的東西,過了五六年以后,就習慣成自然,覺得沒有什么不舒服的了。不過這種說法,豈不跟說把胳膊或者腿鋸掉了并沒有什么痛苦一樣嗎?因為經過相當的時期,用木頭腿或者木頭手也可以習慣了,也會覺得沒有什么不舒服的呀!”[1]143
在淑的意識里,婚姻不是一種形式,所以她拒絕在教堂里舉行正式婚禮;婚姻更不是一種約束,“一經法律的干涉,那這種熱情,是不是就要消滅了哪?”[1]140在淑看來,婚姻的雙方既是統(tǒng)一的,又是獨立的,因為彼此人格是獨立的,所以在婚姻中需要相互尊敬和平等對話,并且要給對方一定的空間。
淑不但有著自己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她敢于和當時社會倫理抗爭,爭取自己的幸福。淑對婚姻有著自己的看法,因此她勇敢地告訴丈夫費勞孫自己的決定:“我不跟你一塊兒住,你反對不反對?”“我喜歡你是不錯的!但是我認為可不能比喜歡更進一步?!薄拔以鹊囊馑际钦f要和裘德一塊過去?!盵1]160于是,淑便和裘德同居。然而,這在當時社會看來是大逆不道的,因此當兩人在教堂做修繕工作來養(yǎng)家糊口時,人們議論紛紛,兩人不得已帶著“小時光老人”和他們兩個的孩子到處流浪。
可是,后來淑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小時光老人”吊死了自己的兄妹并自縊,淑剛剛出生的孩子也夭折了。飽受打擊的淑開始反思自己:“咱們應該永遠在職份的祭壇上犧牲自己!但是我過去可老只盡力做于自己合適的事。我完全該受到我挨到的鞭打!我希望一種力量,能把我那邪惡、我那可怕的過失,我那一切罪惡的行為,都給我鏟除干凈了!”[1]234就這樣,淑又回到了費勞孫身邊。
淑所處的時代正處于社會急劇變遷的時刻,一方面,傳統(tǒng)的維多利亞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進步,新的思想不斷涌現(xiàn)。而淑便深受這兩種思想的折磨,一方面,淑意識到了女性思想的解放,對戀愛和婚姻有著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她的行為卻飽受眾人非議,飽受社會倫理的折磨。因此,她用“道德”和“良心”來約束自己,回到了自己丈夫費勞孫的身邊。
這便是弗洛伊德的“超我”個性結構,“超我”便是道德的約束,也是人們所說的“良心”。淑回歸費勞孫是品德態(tài)度中的順從階段,她迫于外界的壓力和打擊,對當時社會道德表現(xiàn)出接納態(tài)度,但是認知和情感體驗上卻不一致。順從是品德態(tài)度的最低層次。淑的“超我”和“本我”處于直接的沖突中,“超我”力圖讓淑放棄裘德,回到費勞孫身邊,而淑的“本我”卻選擇和裘德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超我”限制了“本我”的沖動。
《無名的裘德》是哈代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小說以男主人公裘德的成長為線索,以他一生中與兩個女人的感情糾葛為題材,描述了極端的“本我”和“超我”的兩種人格特征。
裘德的“自我”便在這兩個極端中滑行,從艾拉白拉“本我”的肉欲沖動到淑“超我”的理性情感,最后無法平衡這兩個極端而導致悲劇。正如裘德最后反思到:“我試圖在這一代就完成的事情,其實需要兩三代人來完成。至于淑跟我,我們思想明朗清澈,我們熱愛真理,無所畏懼,但是我們這種情況,可完全走在時代的前頭!時代還沒成熟到我們這種程度啊!”[1]235人是社會中的人,人的行為都需要“超我”的社會道德來約束,如果人一旦只追求“本我”的享受,勢必會造成悲劇。
參考文獻:
[1] 托馬斯·哈代.無名的裘德[M].張谷若,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
[2] 羅國杰.倫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3] 趙莉如,林方.心理學史[M].北京:團結出版社,1989.
[4] 李漢松.西方心理學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5] 瑪麗蓮·亞隆.老婆的歷史[M].許德金,譯.北京:華齡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