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浩 周仲禮
(成都理工大學 四川成都 610059)
四川康定黑、白金臺子巖金礦成礦地質特征及找礦前景
楊 浩 周仲禮
(成都理工大學 四川成都 610059)
四川康定縣黑金臺子白金臺子巖金礦是一種重要的金礦類型。成礦區(qū)域構造位置特殊,具有巨大的找礦潛力,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也受到地學界的重視。本文通過對該礦區(qū)所處成礦地質背景、礦床特征及礦床成因等進行分析,認為區(qū)內成礦地質條件較好,加強綜合找礦,有望實現(xiàn)新的突破。
金礦;地質特征;找礦前景
白金臺子黑金臺子一帶的金礦資源潛力和遠景非常巨大。位于“康定雜巖”內的一條北東~南西向的(次級)構造破碎帶內。礦體形態(tài)以脈狀為主,具有分枝復合,尖滅再現(xiàn)或側現(xiàn)的特征,沿走向傾向膨縮現(xiàn)象明顯。礦區(qū)內沿節(jié)理裂隙及小斷裂充填的石英發(fā)育,但規(guī)模較小,一般長幾到幾十厘米,厚幾到十幾厘米。成礦條件優(yōu)越,金礦找礦潛力巨大,有必要再向深邊部進一步勘探,是潛在的重要的金礦富集區(qū)。
從成礦區(qū)劃來看,主礦體產于“康定雜巖”內的一條北東~南西向的(次級)構造破碎帶內。大地構造上處于楊子陸塊(西緣)一級構造單元的龍門山——錦屏山造山帶(二級)康滇基底隆起帶(三級)北端(段)。區(qū)域上出露地層主要有:上震旦統(tǒng)、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中、上三疊統(tǒng),缺失寒武系。區(qū)內南北向斷裂構造發(fā)育,主要有瓜達溝—嵐安斷層和邊壩—前溪斷層,為區(qū)域成礦創(chuàng)造了必備的條件。區(qū)域上巖漿活動十分活躍,本區(qū)地處川西高原,位于夾金山脈南段,屬高山深切割的峽谷型地貌,背斜核部東側區(qū)域性的昌昌南北向沖斷帶之西,經歷了多期造山作用,同時誘發(fā)了頻繁、強烈的構造—巖漿活動。晉寧期、康定群等時期發(fā)生不同規(guī)模的巖漿活動,導致了本區(qū)內侵入巖和噴出巖均有廣泛分布[1]。
1.含礦地層特征
含金礦地層為區(qū)內出露地層主要為前震旦系的褶皺基底層,次為上震旦統(tǒng)-上三疊統(tǒng)之蓋層。本系地層出露面積約占區(qū)內面積的90%以上,且其所屬“康定群”占絕大比例,鹽井群分布極為有限。實屬一套主要的復雜的混合巖類巖石組成的混合雜巖。按混合巖組及其形成原巖不同,由下至上分為咱里組(PtKdZ)和冷竹關組(PtKdz)和冷竹關組(PtKdL)。兩組呈漸變過渡關系,展布特點類似于巖漿巖。鹽井群(PtYj)由下至上分為雅斯德組(PtYjY),石門坎組(PtYjS),蜂桶寨組(PtYjf)和黃店子組(PtYjh)[2]。
2.礦體特征
主礦體產于“康定雜巖”內的一條北東~南西向的(次級)構造破碎帶內。礦體形態(tài)以脈狀為主,具有分枝復合,尖滅再現(xiàn)或側現(xiàn)的特征,沿走向傾向膨縮現(xiàn)象明顯。礦區(qū)內沿節(jié)理裂隙及小斷裂充填的石英發(fā)育,但規(guī)模較小,一般長幾~幾十厘米,厚幾~十幾厘米。規(guī)模稍大者有四條,其中兩條分布于se1南西段底板與se2頂板間的條帶狀混合巖中,其規(guī)模分別為:①長56米,厚0.3-0.5米;②長約15米,厚0.06-0.2米,產狀分別為傾向115-131度,傾角34度,傾向128度,傾角52度。經過對①石英脈取樣分析含金0.10-80.95克/噸,該石英脈頂底板有綠泥絹云片巖或碎裂巖(厚1-5厘米)產出,且石英脈具褐(黃)鐵礦化。另外有兩條產于se1頂板的石英脈,一條產于se1南西段之條帶狀混合巖中,長約70米(南 西端被四系掩蓋)厚 0.2-0.35米,產狀傾向127-134度,傾角49-56度,一條產于se1中部之混合花崗閃長巖中,離se1頂板較遠,該石英脈長約28米(兩端均被第四系掩蓋),厚0.3-0.4米,脈中見有一采金老硐,產狀:傾向91-92度,傾角49-51度,經取樣分析含金較貧,Au0.79克/噸。
3.礦石質量特征
金主要以自然金、銀金礦、碲金礦賦存于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等金屬硫化物中。礦石品位變化較大,一般在5~13g/t之間,平均品位:10.17g/t。
4.礦石的礦物成分
礦物成分主要為石英,其次為微-少量的黃鐵礦、孔雀石、絹云母、綠泥石、方解石等。其中,黃鐵礦(含褐鐵礦)粒徑0.05~0.5毫米,呈星散狀分布于礦石中。化學成分以SiO2為主,伴生有益組分主要為銀,有害含量甚微。其中金礦物主要為自然金和銀金礦,其形態(tài)主要為粒狀及樹枝狀,粒徑一般小于0.074毫米,多嵌布在黃鐵礦、褐鐵礦或方鉛礦、石英等礦物粒間或其裂隙中,呈晶隙金或裂隙金產出,極少呈包體金包裹于以上礦物中。
1.礦床(體)成因
根據工作成果,并結合區(qū)域同類型金礦的有關實驗資料,認為區(qū)內金礦(化)體屬產于脆韌性剪切帶內的中—低溫熱液型金礦成因類型。
依照巖金礦地質勘查規(guī)范(DZ/T02025—2002)附錄G中的成因類型劃分標準,區(qū)內金礦(化)體應屬變質—熱液類型第一亞類—古老綠色巖系中的金礦床亞類。
2.找礦標志
露頭:前震旦系的褶皺基底層,在地表追索及取樣控制,并按金品位(未考慮厚度)≥0.5×10-6圈定了其分布范圍。
層位:“康定雜巖”內的一條北東~南西向的(次級)構造破碎帶內。
巖性:嵌布在黃鐵礦、褐鐵礦或方鉛礦、石英等。
圍巖:硅化,黃鐵礦化(部分褐鐵礦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孔雀石化等。
構造:具有金豐度值相對較高的構造巖—礦源巖。
該礦區(qū)于1992年取得探礦權,自取得探礦權后對整個礦區(qū)范圍進行了初步普查工作,圈定了白金臺子SL1號礦體,黑金臺子SL1號礦體,圈定后重點對這兩個礦體的主體部分進行了詳查工作,于95年編寫了《四川省康定縣白金臺子巖金礦床首采地段勘探地質報告》,并求獲(Au1)金金屬儲量C+D級1356公斤,其中C級315公斤,E級4000公斤,98年編寫了《四川省黑金臺子普查地質報告》。求獲SL1主礦體C級儲量200公斤,E級3000公斤。兩主礦脈于2002年取得了采礦權。2007年至今,對白金臺子、黑金臺子兩采礦權區(qū)塊以外的探礦權區(qū)進行了普查工作,在白金臺子礦區(qū)SL1號脈外圍發(fā)現(xiàn)了SL2號脈,在黑金臺子SL1號脈外圍南端發(fā)現(xiàn)了SL2、SL3、SL4、SL5、SL6、SL7等礦(化)脈5條,長30-150米,厚0.5-2.1米不等,延深大于100米。
南山金礦點地表及近地表的淺部工程控制范圍內,雖然SL11、SL12、SL14的礦化普遍微弱,控制的礦(化)體小,礦化強度差,但與相鄰黑金臺子金礦對比分析,這些信息極有價值,很可能預示有深部隱伏礦體,特別是破碎帶沿走向和傾向的彎曲變化地段,如破碎帶SL14的北東段,建議今后在該段深部作進一步的解剖探礦工作。
1.加大資金投入,對區(qū)內局部地段及個別點的觀察研究、區(qū)內剪切帶的連結對比研究、SL14含礦剪切帶的更進一步深部工程解剖驗證和成礦規(guī)律的系統(tǒng)研究。
2.在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礎上,加強探礦應用技術和手段的研究,以及區(qū)內含礦剪切帶的深部研究,力求在區(qū)內未控制地段和部位,找到有價值的工業(yè)礦體或深部盲礦體,并取得突破性進展。
3.根據金礦體地質特征,施工少量槽探工程。進一步查明礦體地表分布、形態(tài)、產狀及礦石質量等特征。
4.依據前期工作成果,結合地形地質測量成果,對金礦體深部采用鉆探工程進行揭露,以達到對礦體深部的圈定。
5.收集鄰區(qū)資料,對礦石選(冶)性能進行地比研究,對工區(qū)的的鐵礦進行選冶試驗,做出是否可作為工業(yè)原料的評價。
據區(qū)內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及環(huán)境地質成果資料,以及鄰區(qū)同類型金礦的探、采經驗表明礦點內不僅開采技術條件簡單,地質環(huán)境條件良好,而且不會因為今后的勘查,開采活動造成大的地質災害和地質環(huán)境變化。白金臺子采礦權區(qū)塊以外的探礦權區(qū)進行了普查工作,在白金臺子礦區(qū)SL1號脈外圍發(fā)現(xiàn)了SL2號脈具有進一步勘查工作前景。
[1]蒙建榮,蒲廣平.四川省康定縣白金臺子、黑金臺子巖金礦普查地質報告[R].四川省地質礦產公司,2010.
[2]四川省地質礦產局.四川省區(qū)域地質志[M].地質出版社,1991.
Kangding, Sichuan black, platinum counter rock gold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rospect
Yang Hao, Zhou Zhong-li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China)
Sichuan Kangding's black、platinum gold counter table rock deposit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gold deposit. Metallogenic tectonic location, has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 has the very good economic benefits, also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geologist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mining area locates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setting, deposit features and genesis of the gold deposit were analyzed, and believe in good ore-form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prospecting, is expected to achieve new breakthroughs.
gold min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prospect
P611
A
1000-9795(2014)09-000346-02
[責任編輯:鮑 雨]
楊 浩(1990-),男,四川都江堰人,在讀碩士,攻讀數學地質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數學地質方向。
周仲禮(1971-),男,四川洪雅人,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應用數學、數學地質方向的研究。
四川省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項目(2013JY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