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衛(wèi)
摘 要 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能力方面一項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學習、吸收知識必須具備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所以閱讀教學不僅是培養(yǎng)初中學生獲取信息,積累語文知識,提高能力、發(fā)展智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臺。
關鍵詞 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對于每個人來說,特別是初中學生,應該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同時也是初中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特別重要的素質(zhì)。因此,我們應當重視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 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教學目標明確 實施師生交流式教學
(1)要制定明確的教學訓練目標。閱讀教學的每一堂課都要有具體目標與任務,訓練目標要明確,課后閱讀也要有比較具體的閱讀目標。如在布置課文預習時,要讓學生利用工具書查找認識并學習理解課文中生字生詞;再要求學生閱讀整篇文章,通過初讀課文內(nèi)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由結(jié)合學習小組共同討論課文的結(jié)構(gòu)層次,并給各小節(jié)加小標題。教給學生鑒賞詩歌、散文的方法,教給學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教會學生如何去欣賞、鑒賞美文中精彩的內(nèi)容,分析課文的藝術(shù)特色,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節(jié),體會人物形象的藝術(shù)魅力。
(2)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于不同題材的課文內(nèi)容要選擇不同的角度進行閱讀,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樂于學習。當然,這就要求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分別要有比較明確的目標和要求,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想學、會學,讓每個學生都在活動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訓練和提高。
(3)教給閱讀方法,訓練閱讀技巧,提高閱讀的效率。教師應該適時地分類對學生進行一些有效的閱讀指導。要求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在閱讀中積累閱讀技巧,針對不同題材的文章進行理解。在某種程度上,關鍵詞語往往是理解文章抓住文章主題的突破口,是解答問題的重點。閱讀既有深度,又要有廣度和速度,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閱讀的效率。
二、教給學生多種閱讀方法
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讓學生能夠自主閱讀,直接閱讀。教師在教學中應提倡多角度閱讀、比較閱讀、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交流關系,教師應該積極營造親密和諧的氣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引導他們掌握閱讀的方法,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更應注重學生的閱讀實踐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意,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培養(yǎng)語感。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習慣既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前提,同時也是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體現(xiàn)。好習慣能造就人,學習語言的好習慣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學應注重語文習慣的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愛讀書多讀書的習慣。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啟發(fā)學生愛讀書、多讀書,使學生體驗到讀書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同時還要經(jīng)常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會、故事會、閱讀比賽等活動。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學會閱讀時在書上勾點圈畫等批注的使用方法,養(yǎng)成閱讀后做小練筆,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最后,培養(yǎng)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良好習慣。使用工具書是讀書、寫作和尋求新知的需要,學生閱讀教材、課外書更是離不開工具書。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養(yǎng)成的,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細微處人手,要在堅持不懈的反復練習中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要有周密的考慮和科學的安排,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去培養(yǎng)和發(fā)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要有耐心和恒心,要嚴格要求,持之以恒,這樣才能收到實效。
四、改進教學手段進行閱讀教學
利用多媒體教學時,由于教學內(nèi)容與聲音、圖像、動畫等有機融合,教學信息呈現(xiàn)出直觀形象、鮮明生動的特點而備受學生歡迎。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有效利用傳媒資源的獨特價值。首先,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常常要營造氛圍,讓學生進入教學情境。教師應整合文字、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媒體,以輔助語文閱讀教學。尤其是在課文導入及作品賞讀的過程中,教師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聲情并茂的朗讀、真實生動的視頻等來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進入教學情境,沉浸在美妙的語言世界。比如,在教學《安塞腰鼓》時,自己截取了同名電視散文中安塞腰鼓表演片段,動感十足的畫面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鏗鏘有力的誦讀給學生深沉的情感震蕩,這樣學生更好地進入了教學情境。其次,充分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當前很多學校都配有多媒體設備,語文教師要正確看待課件的功用,要樹立課件為教學服務的思想,應該在吃透教材、理解文本、了解學情的基礎上設計適合教學對象、切合教學內(nèi)容的課件。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教師是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對話關系。學生閱讀的過程應該伴隨著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讀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從而使閱讀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茍順昌.加強閱讀指導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N].廣元日報,2009.
[2]陳放.優(yōu)化語文教學過程提高語文教學效率[D].上海師范大學,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