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海
摘 要:物理思維教育是教學的核心。通過教學實踐得出教學設疑所引起的學生思維活動起點不能太高,教學所引起的思維活動的目標指向必須明確,學生的思維障礙往往來自于思維活動的邏輯推理不嚴密,教學要力圖使思維活動得到的判斷可信四個思維教學的體會。
關鍵詞:思維教育;思維起點;思維指向;思維邏輯;思維判斷
學生在老師講課時聽得懂,但當他們回家自己做題時,卻往往感到無從下手,這是學生對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理解不透徹所造成的。怎樣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概念和規(guī)律?筆者力求在教學中引起學生的思維,有了幾點體會,提出來與同行討論。
一、教學設疑所引起的學生思維活動起點不能太高
學生思維起點活動的不能太高就是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必須貼近學生,能夠引起學生思維。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思維起點的選擇,如果教學過程的思維起點選擇得合理、準確,問題的解決就能變得得心應手。
比如,對于鉛球在空中運動過程中所受力的問題,教師問:“推出去的鉛球,在空中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學生經常不假思索地回答:“受到三個力的作用,推力、重力、空氣阻力的作用!”受到重力、空氣阻力,這是正確的,但受到推力卻是有問題的。學生錯誤的原因是沒有把力的概念弄清楚,理解得不透徹。這時候,教學應該有這樣的進程:
師: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力的概念:力是什么?
生: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師: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說明有受力物體一定有施力物體。推力的受力物體是鉛球,施力物體是什么?
生:手。
師:是手嗎?
生:……
師:請大家從力的概念和彈力產生的條件進行討論。
生:推力是手和鉛球直接接觸而產生的,鉛球一旦離開人的手,沒有了接觸,這個推力也就不存在了!
這樣的教學進程,能夠讓學生進行討論。思維的產生,第一,需要有相應的知識塊,這里就是力的概念和彈力產生的條件;第二,要在知識塊和問題之間產生聯(lián)系,這兩點就是思維的起點。教學中只有通過引導建立起學生的思維起點,才能引起學生的思維,問題才能得到順利、正確的解決。上面例子中,學生通過討論是能夠產生這個聯(lián)系過程的。
二、教學所引起的思維活動的目標指向必須明確
我曾經布置這樣一道問答題:“手握瓶在空中靜止不動,握得越緊,手對瓶的摩擦力就越大,這句話對嗎?”很多學生從“正壓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推出這句話是對的。這是學生錯誤的思維目標指向所造成的。為了使學生的目標指向正確,就有了以下教學過程:
師:請問瓶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分別是什么力?
生:兩個力。一個是豎直向下的重力,另一個是豎直向上的摩擦力。
師:如果手握瓶越緊,手對瓶的摩擦力就越大是正確的,但當摩擦力大于重力的時候,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生A:瓶會向上運動。
生B:不對!瓶不可能向上運動。
生C:摩擦力與握力無關。
師:我們所學的摩擦力有兩種,一種是滑動摩擦力,另一種是靜摩擦力。為什么用“正壓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來判斷會產生錯誤?這就是思維的目標指向錯誤造成的。如果我們用力的平衡條件來判斷摩擦力的大小,又會如何?這時我們首先要知道瓶子此時受幾個力的作用。
生:瓶受到四個力的作用!重力、靜摩擦力、一個向右的壓力,一個向左的壓力。
師:這些力是怎么樣的平衡關系?
生:瓶在空中靜止,向右的壓力和向左的壓力二力平衡,靜摩擦力和重力二力平衡,靜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重力的大小。因為重力不變,所以,即使手握得再緊,摩擦力也不會增大。
教學過程說明,思維的目標指向是非常重要的,許多時候,學生的錯誤往往來自于目標指向不正確,這時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學中需要進一步總結的是,注意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的適用條件是使思維目標指向不至于發(fā)生偏離的重要條件。
思維的終極目標指向肯定是問題的解決。解題時,常常要把目標和題目中的信息、已知條件、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緊密聯(lián)系起來,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一旦目標被抓住,思維方向就更明確、更具體,解題過程中的推理就更有針對性。這種方法就是以解題目標為思維基礎,通過解題目標的分析及各階段性目標逐步推進,使思維越來越明確,解決問題的難度也就會相應降低。
三、學生的思維障礙往往來自于思維活動的邏輯推理不嚴密
題目:額定電壓相同的小燈泡L1、L2串聯(lián)在電路中。閉合開關S后,發(fā)現(xiàn)燈L1較亮,燈L2較暗。比較通過兩燈的電流和額定功率,則I1 I2,P1 P2。(均選填“>”、“<”、“=”)
學生解題錯誤思維:學生一看到題目中一盞燈亮,一盞燈暗,大腦的第一感覺就是,燈亮電流大,功率大,燈暗電流小,功率小,這是學生很習慣的一種定式思維,這種思維活動的問題就是邏輯推理不嚴密造成的。嚴密的邏輯推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一種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針對學生的錯誤,我進行了下面的教學過程。
師:電燈的亮暗程度,是取決于電燈的實際功率還是額定功率?
生:實際功率。
師:實際功率與電阻之間的關系如何?
生:電流相同的時候電阻越大,功率越大,電壓相同的時候電阻越大,功率越小。
生:題目給出了這兩盞燈是串聯(lián)的,所以I1=I2。
師:題目給出了它們的額定電壓相同,現(xiàn)在要判斷哪一個電燈的額定功率更大,就是要比較哪一個電燈電阻大。
生:燈L1較亮,說明實際功率大,根據(jù)公式P=I2R可知,實際功率大的,電阻大,又根據(jù)公式R=燈泡的額定電壓相同,電阻大的,額定功率小,所以P1 嚴密的物理思維活動需要學生對概念和規(guī)律有較好的理解,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更多地還原概念和規(guī)律的建立過程,弄清楚它們的內涵和外延,注意規(guī)律的適用條件。要使邏輯推理不出現(xiàn)偏差,必須有合理假設、適當而且科學的轉化、問題模型的建立和正確的數(shù)學演算,這個過程就是習題在思維訓練中的作用。物理課的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觀察、思維、應用的過程,學生學習時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識的內涵、知識間的聯(lián)系及其區(qū)別,在運用物理知識進行物理思維時,就會產生一些思維障礙,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錯誤,如,亂套公式、張冠李戴、思維混亂等現(xiàn)象,從而影響學生正確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要力圖使思維活動得到的判斷可信
例如,在教學慣性問題時,教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公交車上,你向上跳,會回到哪里?在地面上,因為地球自西向東自轉,你不停地往上跳,可不可以從中國跳到美國?很顯然,“不停地往上跳,可以從中國跳到美國”的判斷是錯誤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對這些問題充分地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經過討論得出結果,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利用慣性知識分析生活問題的能力,而且學生也為學會用物理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問題而感到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對于思維判斷必須具有可信度有較好的理解。
又如,在教學壓力和壓強時,教師可向學生分析“氣功碎石”的表演。一個人把大石頭壓在身上,用鐵錘打石頭,石塊斷,人無恙。問:這個人是否有氣功?如果真有氣功的話,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能把大石頭拿掉,直接用鐵錘打肚子嗎?對這個問題,也需要學生對這些問題充分討論,然后展示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增長對壓力和壓強問題的分析能力,鍛煉思維,同時,學生也為學了物理知識能夠解釋氣功而高興,充分體現(xiàn)物理知識的有用和有趣。
實際教學中,學生對物理事實的直覺判斷通常發(fā)生在兩種情形下,一種是在基本未對物理事實展開物理思維之前,另一種是在物理思維進行中遇到較大的困難之時。直覺判斷對于學習物理是有很大阻礙的,但是學生自發(fā)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習慣使用直覺來做出判斷,是一種難于回避的事實。因此,教學中要經常提醒學生,正確的物理思維取決于對概念規(guī)律的理解,要自己多讀課本,研究課文內容,最好從字縫里面讀出字和句來;同時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對于概念和規(guī)律的仔細研讀,以此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當物理思維進行中遇到較大的困難時,要進行合理的假設和適當?shù)霓D化。假設是物理解題中的一種常用的思維方法,有些問題直接由條件難以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此時可通過合理的假設推出結論與已知條件相矛盾,然后進行適當?shù)卣{整,得出問題的結論。轉化作為物理解題思維的重要策略,有其獨特的作用。解題過程的實質通常就是對問題進行一連串的轉化,進而達到求解的探索過程。
參考文獻:
[1]閻金鐸、田世昆、胡衛(wèi)平.物理思維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喬際平,續(xù)佩君.物理教育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單位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qū)蘇坂學校)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