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印度尼西亞的民俗音樂

2014-04-25 02:29謝佳音
音樂生活 2014年5期
關(guān)鍵詞:恰克甘美印度尼西亞

文/謝佳音

印度尼西亞的民俗音樂

文/謝佳音

安格隆

錯落有致的甘美蘭音樂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了印度尼西亞,然而,甘美蘭并不是印度尼西亞唯一的驕傲,在成千個島嶼上的印度尼西亞人民沉醉在各式各樣的音樂、舞蹈活動當中,其中,也不乏佼佼者,單以樂器為例,蘇門答臘島西部的尼亞斯島上的木琴類樂器的始祖——多里多里;加里曼丹島上的2弦琉特——金拜、豎琴琉特——恩克拉頓;羅提島和迪莫爾島上的由棕櫚葉編制的六角形樂器——薩散冬等,都是印度尼西亞獨特的民族樂器。

安格隆可以說是西爪哇樂隊里除甘美蘭樂器外最著名的樂器了,它是由竹子制成的搖奏類樂器。通常情況下,由兩根竹筒一上一下橫置,做成一個起固定作用的支架,然后在竹筒上挖一些方形的孔,垂直插入幾根上端被挖成舌狀、下端呈凹形的粗細不一、長度不等的竹子,通過手搖,竹筒和竹子之間相互碰撞,發(fā)出“咯隆、咯隆”的聲響,連續(xù)搖奏時,更會發(fā)出華麗悅耳、宛如流動的泉水般的聲音。由于竹子的粗細、長短各不相同,所以音高也不盡相同,竹長發(fā)音低,竹短發(fā)音則高。

印度尼西亞的安格隆歷史悠久,大概已有50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早期的安格隆形制比較簡單,僅由幾根普通的竹子做成,隨著藝人們的不斷改進,如今的安格隆已經(jīng)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在印尼獨立后,雅加達的音樂家們不斷進行著樂器的改造,全套30多個安格隆,已經(jīng)可以演奏具有12個半音齊全的平均律制,音域可達三個八度。新型的安格隆樂隊不但能演奏單線條的音樂,還能演奏出豐富的和聲及自由的調(diào)性轉(zhuǎn)換。大型的安格隆則需要十幾、二十個人來演奏,更大的安格隆樂隊甚至多達二三百人。

安格隆

克隆鐘歌曲

如今的安格隆已經(jīng)走出了印度尼西亞,傳入了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等地,甚至走進了美國、中國的各大歌舞團、音樂學院,更多的人可以欣賞到美妙的安格隆音樂。

除了各式各樣的樂器,讀者朋友們對印度尼西亞音樂還有什么樣的印象呢?乍一聽這問題,可能會讓人有些發(fā)蒙,可是仔細想一想,好像還有像《星星索》《梭羅河》這樣好聽的歌曲。不錯,它們就是印度尼西亞的克隆鐘歌曲。

“克隆鐘”一詞,單從字面上看,似乎又是一種樂器。其實不然,這是我們非常熟悉而且廣泛流傳的印度尼西亞大眾歌曲,但它并不是一種簡單的流行音樂,而是綜合了印度尼西亞本土傳統(tǒng)音樂與16世紀傳來的葡萄牙音樂的東西文化相融合的產(chǎn)物。

克隆鐘本是馬來語的擬聲詞,形容金屬碰撞或是腳鈴發(fā)出的叮叮當當?shù)穆曧?,后來被用作一種五弦小吉他的名稱,再后來,就用來指代由曼陀林、長笛、小提琴、吉他、拔弦大提琴、三角鐵和手鼓等樂器組成的樂隊。當時,克隆鐘樂隊的音樂家們喜歡自彈自唱一種叫做的“法多”的葡萄牙悲歌,這種歌曲曲調(diào)古老而且哀怨,人們演唱它表達自己懷念故鄉(xiāng)的悲傷情緒,如今的克隆鐘就是指這類歌曲。

克恰克合唱

在流傳過程中,印度尼西亞藝人們把葡萄牙法多與印度尼西亞的民間音樂、傳統(tǒng)音樂,甚至是流行音樂元素等綜合在了一起,以印尼的傳統(tǒng)的四句為一段、句首句尾均押韻的班頓詩體為歌詞,用馬來語演唱,用撥弦大提琴來模仿甘美蘭樂隊的鑼鼓聲。藝人們唱出了《梭羅河》《星星索》《椰島之歌》《哎呀媽媽》這樣優(yōu)美動聽、久唱不衰的旋律。這些歌曲也成為了印度尼西亞音樂的代表,深受國內(nèi)外人們的喜愛。

另外,印度尼西亞還有一種特別精彩的合唱——克恰克。這種合唱起源于一種巫術(shù)的驅(qū)魔儀式:在前印度時期,有一種古老的祭典舞蹈叫做“仙女舞”,兩名少女在舞蹈中成昏迷狀態(tài)與神靈溝通以驅(qū)魔降福。印度古代兩大史詩之一的《羅摩衍那》傳入巴厘島后,便與原有的仙女舞相結(jié)合,發(fā)展成為協(xié)助羅摩王子進攻魔王的猴子大軍出發(fā)前的舞蹈和合唱。在舞蹈里,男女伴唱中的男聲部分就發(fā)展成為現(xiàn)在的頗具氣勢的克恰克合唱。

一群男子,大約一二百人,赤裸著上身,圍坐成里里外外的幾個圓圈,在圓圈的中心點燃一堆篝火。男子們高舉雙手,搖晃著身軀,每一圈的人用同一種節(jié)奏型唱出“恰克”一詞的音節(jié),各圈的節(jié)奏各不相同,另有一圈人則用統(tǒng)一的節(jié)奏唱出“碰、碰”的聲音,如此一來,不同的恰克節(jié)奏在不同的聲部插入、再重合、再與一個統(tǒng)一的碰碰節(jié)奏相組合,就形成了一種連續(xù)不斷的、類似于蛙叫的聲響,充滿了震撼力和感染力。1932年的一部德國電影《魔鬼之島》展現(xiàn)了克恰克的場景,一時之間使這種印度尼西亞合唱名聲大振。如今,克恰克已經(jīng)成為巴厘島重要的旅游節(jié)目。日本民族音樂學家小泉文夫還將“克恰克”引入日本,在東京每年都有日本人演出的“克恰克”。

藍藍的天、白白的云,清澈的海、瑰麗的景,上天給予了印度尼西亞美麗的自然風光,金色的鑼、烏亮的鐵、湛黃的竹,讓人們造成了獨特的印度尼西亞樂器,響徹村頭寨尾的甘美蘭、震天動地的克恰克、優(yōu)美動聽的克隆鐘,成就了如今的印度尼西亞音樂,是不是覺得老天給予了印尼太多的優(yōu)待呢?那就收拾行囊,動起來吧,走進印尼,享受假期!

猜你喜歡
恰克甘美印度尼西亞
未來的家園
印度尼西亞—省的天空變成了紅色
印度尼西亞外匯管理概覽
40秒問候
俄總統(tǒng)候選人當街被潑水
印尼韻味“甘美蘭”
——淺析印度尼西亞傳統(tǒng)民族音樂“甘美蘭”
普京“導師”之女宣布參加總統(tǒng)競選
恰克大冒險(三)
論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群島的仿宋錫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