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支連
摘要: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制度化建設是增強和改善五年制高職校德育工作的大勢所趨。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充分體現(xiàn)制度化建設的“群眾”性,或是提高五年制高職校德育工作制度化建設水平的突圍路徑。
關鍵詞:群眾群眾相對人群眾路線德育工作制度化建設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黨的生命線。離開群眾路線就不會有正確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1]制度化建設是增強和改善五年制高職校德育工作的大勢所趨。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對于加快五年制高職校德育工作制度化建設進程,提高其建設水平,必將產(chǎn)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一、“群眾”、“群眾相對人”及“群眾路線”
“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2]五年制高職校德育工作制度化建設語境中的“群眾”,廣義講,就是指所有真心實意擁護五年制高職校德育工作制度化建設的相關領導干部、教職員工、廣大學生乃至學生家長。狹義點,特指具體工作制度建設中處于被領導、被管理、被組織、被發(fā)動者地位的領導干部、教職員工及廣大學生。
“群眾相對人”的本真含義是中共黨員干部,中共黨員相對于非中共黨員是“群眾相對人”,黨的領導干部相對于非領導干部及非黨的領導干部是“群眾相對人”。五年制高職校德育工作制度化建設語境中的“群眾相對人”除了一般地符合上述定義外,還應特別強調(diào)“相對”二字,即在具體德育工作制度建設中,相對處于領導、管理、組織、發(fā)動者地位的德育領導干部、班主任、學生干部等,可視為“群眾相對人”,但同時也是“群眾”分子。
黨的群眾路線可歸結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五年制高職校德育工作制度化建設語境中的“群眾路線”也可歸納為:制度化建設為了群眾,制度化建設依靠群眾,制度化建設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二、制度化建設的宗旨:一切為了群眾
“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3]學校德育工作中未必有好人或壞人,但確有“貌似好人”或“貌似壞人”。“貌似好人”胸襟、眼界、思路較寬,德育工作有理、有節(jié)、有大局,靈魂深處有“法度”?!懊菜茐娜恕痹瓌t性、策略性都不穩(wěn)定,德育工作隨意、軟弱或專橫、乖張,貌似沒有“規(guī)矩”。提高五年制高職校德育工作制度化建設水平,就是為了發(fā)揚“貌似好人”的風格和做法,克服“貌似壞人”的弊端和行為,根本實現(xiàn)、維護、發(fā)展“群眾”及“群眾相對人”的德育權益。
實現(xiàn)、維護、發(fā)展“群眾”的德育權益。好的德育工作制度應該保證學生在接受德育管理時避免“德育傷害”(學生違紀違規(guī)時不應受到德育工作者違法犯罪言行的傷害);好的德育工作制度應該保證學生在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享有德育權益,而不是越來越狹隘地局限于所謂常規(guī)管理或德育活動;好的德育工作制度應該保證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及學生干部有較大的德育自主權(結合系部、班級及具體事務進行決策、處置、管理);好的德育工作制度應該為自身留有調(diào)整改善的余地,以實現(xiàn)、維護、發(fā)展“群眾”變化發(fā)展的德育權益。
實現(xiàn)、維護、發(fā)展“群眾相對人”的德育權益。“群眾相對人”也是廣義的“群眾”,但有其作為“相對人”的特殊權益。好的德育工作制度應該保證所有部門針對德育條線的任務下達有協(xié)調(diào)、有扎口,而不是政出多門、任務沖突、應接不暇;好的德育工作制度應該保證所有“群眾相對人”的責權利平衡,盡量避免責任過大、權力過小、利益不保;好的德育工作制度應鼓勵“群眾相對人”以寬廣胸懷對待學校系部事業(yè)發(fā)展,努力把德育工作做成學校系部事業(yè)的靈魂工程,而不是畫地為牢、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三、制度化建設的主體:一切依靠群眾
制度化建設的主體應該是“群眾”,“群眾相對人”只有將自己融入“群眾”成為“群眾”分子才是合法主體。五年制高職校德育工作制度化建設,要依靠“群眾”的德育實踐、德育覺悟及德育智慧。
依靠“群眾”的德育實踐。新制度建設所針對的問題、問題解決思路或辦法、形成規(guī)范的層級或適用范圍,都必須來自“群眾”德育實踐的發(fā)展實際,而不是一些人的良好愿望;原有制度調(diào)整完善所涉及的方面環(huán)節(jié)、具體條款、改進辦法,都必須來自“群眾”德育實踐的創(chuàng)新要求,而不是某些人的盲目沖動;過時落后制度的廢止或廢除也必須來自“群眾”德育實踐的進步期待,而不是個別人的偏見好惡。
依靠“群眾”的德育覺悟。德育工作制度建設要避免簡單粗暴、急躁冒進,不要把“群眾”不理解、不接受或暫時不理解、不接受的規(guī)范條款強加給“群眾”。即便是基于“群眾”德育實踐、是好的規(guī)范條款,也要允許個別“群眾”或部分“群眾”暫時拒絕或觀望,要通過積極引導、典型示范、逐步推廣等辦法或策略,在“群眾”覺悟達到的時候、場合或層面推進制度建設。
依靠“群眾”的德育智慧。制度建設需要足夠的智慧,“中國人民中間,實在有成千成萬的‘諸葛亮,每個鄉(xiāng)村,每個市鎮(zhèn),都有那里的‘諸葛亮。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間去,向群眾學習,把他們的經(jīng)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辦法?!盵4]德育工作制度建設所需要的智慧就是廣大“群眾”德育工作實踐中的經(jīng)驗教訓。制度建設所涉及的思路辦法、規(guī)則細則、注意事項、操作程序等,都應是廣大“群眾”德育經(jīng)驗教訓的實際總結,而不應是個別人或少數(shù)人尤其是“群眾相對人”的奇思妙想或偉大構想。
四、制度化建設的路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盵5]同樣,凡屬正確的德育工作制度建設,也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德育工作制度建設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案骷夵h委,不許不作調(diào)查研究工作。絕對禁止黨委少數(shù)人不作調(diào)查,不同群眾商量,關在房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觀主義的所謂政策?!盵6]學校德育工作制度建設中,一線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及學生干部日常工作中的問題或困難、愿望或要求、意見或建議、呼聲或情緒等,是領導干部應時刻關注并由此制定、完善或廢除相關制度的。當然,領導干部也不能是群眾尾巴,對群眾意見“要有整理、分析、批判和概括。”制度建設絕不否認或排斥領導干部的主觀能動性,只是應強調(diào):“離開群眾經(jīng)驗和群眾意見的調(diào)查研究,那么,任何天才的領導者也不可能進行正確的領導?!盵7]
德育工作制度建設必須堅持到“群眾”中去。毛澤東說,群眾的分散意見,經(jīng)過研究綜合,化為集中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盵8]德育工作制度建設也應耐心細致地走這個程序。在這個過程中,不要掩蓋任何缺陷,不要害怕任何批評,不管是上級領導、平級同事,還是下級管理對象乃至普通學生,只要他說得對,只要他的辦法更有益于工作改善或提高,就應該照此修改、完善甚至果斷廢止相關制度。這是制度建設贏得尊重和認可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制度建設取得真實效益的必要舉措。
德育工作制度建設必須在“群眾”實踐中反復淬火。制度建設應符合事物存在的普遍狀態(tài):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就制度建設的特定階段而言,應有相對穩(wěn)定明確的規(guī)范條款,就制度建設的全過程而言,所有規(guī)范條款都應保持與時俱進品質(zhì)。毛澤東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huán),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制度建設必須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防止制度僵化,必須為制度健全、完善及持續(xù)改進留有余地。德育工作制度應隨著德育生態(tài)變化及實踐創(chuàng)新適時調(diào)整完善,始終保持制度建設應有的生命活力。
總之,五年制高職校德育工作制度化建設或已成就斐然,若能繼續(xù)真實無虛地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或能使建設水平更上層樓。就特定部門或環(huán)節(jié)、方面而言,或是提高制度化建設水平的突圍路徑。
參考文獻:
[1]金春明等著:《毛澤東思想基本問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頁.
[2]毛澤東:《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頁.
[3]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文選》第二卷,1994年版,第333頁.
[4]毛澤東:《組織起來》(1943年11月29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3頁.
[5]毛澤東:《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1943年6月1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頁.
[6]毛澤東:《給張平化的信》(1961年5月14日),《毛澤東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2頁.
[7]鄧小平:《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1956年9月16日),《鄧小平文選》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9頁.
[8]毛澤東:《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1943年6月1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