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1+1】
1.漫步蘇堤,兩邊都是湖水,遠水如煙,近水著了微雨,也泛起一層銀灰的顏色。走著走著,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卻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蔭蔭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有的青苔,形狀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來,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綠山水。這種綠苔,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不知當初蘇公對它們印象怎樣。
——宗 璞《西湖漫筆》
2.餐畢,再開門一望,原來今天是陰歷三月十二,月光像白晝一般,千山萬壑早昏沉沉地睡著了。無數的云氣,一道一道奔向山坳里,好像中間裝置著吸云機,盡量地吸收似的。這道理我住在天臺山最高處見過“華頂歸云”才懂得。云大概也是朝出暮歸的呀!可是靜態(tài)的山,早因倦極蜷伏不動,白茫茫一片在絕平的形態(tài)上作微微的皺紋,只覺大地一些聲息都沒有。我急問糾思:你看像什么?這就是“云海”呀!湊趣的小少彌,搬五六個椅子讓大家坐著看,卻不見了伯屏,許久!許久!才懶懶散散地走回來,只說了一句:“吾要回去了?!钡降状蠹覠o可奈何地進了客房去睡,回頭一看,浩浩的天空,莽莽的云山,雪白的月色,還是陣列著。和尚們還說:“這是諸位的福所,有幾夜都沒有月?!笨墒怯辛嗽卤憧床坏椒馃?。
——黃炎培《峨眉天下秀》
積累小竅門:
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描寫并不是單純的環(huán)境描寫,它往往滲透了作者的主觀情感,反映了作者在當時當地的心境。
情景交融包括借景抒情、觸景生情和寓情于景這幾種。其中,借景抒情是先有情,即作者將已有的情附著在景物上借以抒發(fā);觸景生情是先見景,即外界的景物引發(fā)了作者的聯(lián)想;寓情于景則是指作者將主觀思想和內心情感融合在有聲有色的景物描寫之中。
片段一中,宗璞在游覽西湖時觸景生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綠色人格化,寫出了青苔的可愛和堅忍。
片段二中,黃炎培運用了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寫出了峨眉山云海的神奇與壯麗。選段中,“昏沉沉地睡著了”“朝出暮歸”“早因倦極蜷伏不動”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語句,描繪出了峨眉山脈及云霧的情態(tài),讓人感受到作者心靈的敏感、聯(lián)想的豐富和文筆的細膩。
【創(chuàng)造地帶】
唯有月夜,那塊草地是完全屬于我的。這時候夜安睡了,一輪皎潔的月兒來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來自于何處的小蛙,歡快地跳躍,仿佛是要把那一輪月兒從水中端詳個究竟,或者坐在月兒之上,讓月兒浮托它走。小蛙們如同孩子,待它們游戲得盡情的時候,就一齊坐在水上唱歌。
——古清生《總有那一片蛙聲》
分析:這是一段融情于景的片段描寫。作者通過對水洼邊青蛙的描寫,表達了內心的愉悅之情。
【小試身手】
請你仿照上面的文字,通過對周圍景物的描寫,體現(xiàn)出自己目前的心情??梢跃C合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行文,不少于300字。(答題紙自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