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閩粵通衢考略

2014-04-29 00:44呂秀菊
尋根 2014年6期
關(guān)鍵詞:閩粵石城縣寧化

呂秀菊

“客家祖地”石壁的形成,與贛南石城的“閩粵通衢”不無關(guān)系?!伴}粵通衢”是贛南客家先民播遷與回流的重要見證,具有一定的歷史地位。然而,就目前資料而言,關(guān)于“閩粵通衢”門額勒石時間、作用功能及歷史地位都不甚明了,多有分歧。筆者依據(jù)現(xiàn)存的多種版本方志,并結(jié)合田野調(diào)查所得,對這一進出“客家祖地”石壁的重要關(guān)口進行考略。

閩粵通衢對石壁的重要作用

客家學大師羅香林先生早年所著的《寧化石壁村考》被認為是寧化石壁客家祖地地位的奠基之作。該文中論及:“唯寧化自贛入閩之重要徑口,故不特唐末自虔州東移難民始多麇避其地,即宋元間自贛省徙閩粵之客籍,亦每途經(jīng)其地?!绷_氏所述的自贛入閩落寧化石壁的線路,即是閩粵通衢。

寧化客家研究的拓荒者劉善群先生在《試論寧化石壁的客家歷史作用》中指出:“唐宋時期,是客家的孕育期,贛南的寧都、石城和閩西的寧化、清流、長汀等相鄰的贛閩連接地區(qū)是這個時期的客家聚散中心、人文中心,而寧化石壁又是這個地區(qū)的中心或稱代表?!倍渲械倪B接便是閩粵通衢。2012年,劉氏在《石城客家述論》中更加明確地指出:“武夷山脈在贛南與閩西之間有很多低矮的隘口通道,贛南石城與閩西寧化之間便有5個地勢不高的隘口,其中站嶺隘自唐宋時期至20世紀60年代都是閩贛兩省主要通道之一,可以推獨輪車過隘,寧化與石城之間幾乎無高山阻隔?!?/p>

閩粵通衢的幾種說法

關(guān)于閩粵通衢,最具有普遍性的說法莫過于“百度百科”:

“閩粵通衢”是客家人中轉(zhuǎn)、南遷的見證物,名聞海內(nèi)外。鎮(zhèn)武樓,舊稱元帝閣,又稱“閩粵通衢”,位于石城縣城郭頭街,清代以前是石城舊城北關(guān)門樓,是古代通往廣東、福建的必經(jīng)關(guān)口。該樓建于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門額上刻有“閩粵通衢”四個大字。鎮(zhèn)武樓是一座造型獨特的城樓。樓內(nèi)通長12米,有閣樓、瞭望窗,上下關(guān)聯(lián),氣勢雄壯。

而這一說法的來源,是學界研究結(jié)果的通俗呈現(xiàn),這種研究或嚴謹或散漫,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處:

2004年10月,世界客屬第19屆懇親大會結(jié)束后,馮秀珍等數(shù)人造訪石城,撰寫了《石城客家調(diào)查研究》一文,對閩粵通衢有如下描述:“自古以來,石城就是進入閩西北直至粵東的主道,堪稱咽喉之地。明萬歷年間石城鎮(zhèn)武樓門額勒石‘閩粵通衢四個大字,至今仍清晰可見?!?/p>

許名橋在認同馮氏的基礎(chǔ)上,又明確提出了閩粵通衢的線路:鄱陽湖→撫河→盱江→廣昌驛前→小松鎮(zhèn)→興隆村李獵石→城北郭頭街→縣城南門→東南→大畬村→翻越武夷山→寧化、長汀→粵東,并指出閩粵通衢的主要作用:

武夷山是贛閩兩省的天然屏障,而其間尚有分水關(guān)(沿山與武夷山之間)、杉關(guān)(資溪與光澤之間)、甘家隘(黎川與建寧之間)、站嶺隘(石城與寧化之間)、桃源崠(瑞金與長汀之間)、筠門嶺(會昌與武平之間)等重要山隘相溝通,在這些關(guān)隘中,于客家民系孕育形成最重要的又非石城隘嶺莫屬……我們清晰地看到,閩粵通衢在完成客家先民從中原南遷閩粵贛的歷史使命后,它并沒有沉寂。明清兩代它又成為溝通閩粵贛三地經(jīng)濟的大動脈。食鹽、糧豆、土紙、藍靛、夏布、煙草、竹木、山貸、畜禽、海味、干貸、水果、百貨,凡此商品貨物等等,你來我往,全面打破地域性的限制,形成了客家大三角的商品流通,構(gòu)建了閩粵贛三地經(jīng)濟的內(nèi)外循環(huán)。

溫涌泉在專著《客家民系的發(fā)祥地——石城》中指出:“石城是通往閩粵的咽喉之地,自古就有‘閩粵通衢之美稱,明萬歷年間雕刻在鎮(zhèn)武樓門額上‘閩粵通衢四個大字就是歷史的見證。從九江、南昌下到撫州經(jīng)廣昌進入福建必須走石城;從興國、寧都去福建也必須經(jīng)過石城;從石城經(jīng)水路可達贛州、南昌、九江……石城進入福建閩西的路線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四條:第一條是出縣城南門,經(jīng)東南過大畬進入寧化石壁;第二條是出縣城西門經(jīng)珠坑進入寧化石壁或繼續(xù)往橫江、瑞金進入長??;第三條是出縣城北門經(jīng)沔坊進入寧化;第四條是出縣城北門經(jīng)豐山、高田或巖嶺進入寧化。進入閩西后有的繼續(xù)向粵東地區(qū)遷徙,有的則是向海外播遷?!?/p>

對于現(xiàn)行“閩粵通衢”說法的幾個疑問

對于現(xiàn)行“閩粵通衢”說法的質(zhì)疑主要體現(xiàn)在建造時間、門額勒石時間、作用功能以及其歷史地位等諸多方面。我們不妨從幾個文獻記載分析。清順治十七年《石城縣志》載:

玄帝閣,在郭頭,順治十二年乙未,邑令郭公堯京重建有序□錄。

清乾隆十年《石城縣志》載:

元帝閣,舊稱真武行祠,興隆街關(guān)口,順治十一年乙未知縣郭堯京重建有記。改今名。額以閩粵通衢。

清道光四年《石城縣志》又載:

元帝閣,舊稱真武行祠,在郭北興隆街關(guān)口,順治十一年乙未知縣郭堯京重建有記。該處為往福建廣東孔道,改今名。門署日閩粵通衢。

清光緒十五年《石城縣志》抄本所載與道光刻本完全一致。

今存于石城縣北關(guān)的“閩粵通衢”碑額,其右書“萬歷庚戌年(1610年)敕奠。田良思,黃國盛,楊大厚,陳厚永,黃宇□,廖文普”。左邊落款:“知石城縣事岳陽李德明(1674~1678年),典史王維威(1674年),康熙丙辰年(1676年)重修?!鄙戏阶⒂幸恍行∽郑骸扒〖壮侥辏?784年)春,知石城縣□□孫緒煌暨□□□修?!?/p>

由此方志和碑刻資料可知,元帝閣(真武行祠)為萬歷庚戌年(1610年)間修建,順治十二年(1655年)郭堯京重建,康熙丙辰年(1676年)李德明、王維威重修,現(xiàn)存為時任知縣孫緒煌于乾隆甲辰年復(fù)修。而“閩粵通衢”的題額最早見于乾隆十年。此外,《玄帝閣序》對順治年間閩粵通衢的概況進行了涉獵,該文被收錄于順治十七年作者郭堯京親修的《贛石城縣志》:

先民有言:“無事如有事時提防,有事如無事者鎮(zhèn)靜?!眱烧呦嘁罏槔?。踩防四言,鎮(zhèn)靜不可得也。今日之琴語提防則人人而喻之,然其術(shù)則不可以不詳計,而漸圖也□。夫琴之民呂雉堞為榻席,以戈矛為耕鋤,其守之土者,以羽檄風霍為薄書,惴惴焉,綢繆焉,飄搖是懼而憂恐。夫吾才之不逮防之術(shù),不重呂周,而負吾一日□琴之責,則愧□甚耳。故視事來進,在城紳□父老而開明,大略省事省刑,漸集哀鴻葺茲□宇□幾乎寇盜之充斥,而吾□可固矣,而來□也?!醣遍|,循龍胍而上為平昌通衢,途者息肩居者媒利延亙里余,為履齒輻輳之所。而居民鮮少風鶴足□余日無憂也,亦廣吾所以綢繆之計而已矣?!跫呃舷喽鹊匦五票睘橹亍跗渖蠟殒?zhèn)武真祠,數(shù)年來香火蕭然,樞鑰廢弛,民亦牖樞茅茨之不保而神其□□□□乎□□□而補之,使其上可□達析遠望下焉重們啟閉有警則烽火與城內(nèi)為援□,居有守□有衛(wèi),妥神靈而重巖疆無事則朔望瞻禮□祠父老子弟無失其數(shù),百年香火于神之意是太平之一象也。余意如是□也,或以為是舉也。耗資動眾而為之事,非與民休息意也,不舉可也。如或余言焉然則樂□功端有望□同心者。

序文指出,石城縣城北關(guān)為“平昌通衢”,商旅往來不絕。石城地處武夷山中脈,山嶺環(huán)繞,商旅因何在此往返不息?這和石城交通有“進難走易”的特點不可分割。贛江、撫河、閩江、汀江均發(fā)源于石城一帶,石城若走四方,則相對方便。北界廣昌,經(jīng)盱撫二江可入鄱陽湖;南下琴江,匯貢水并贛江,北可抵南昌、九江,南則過梅嶺入粵;東進八閩,過隘嶺大石壁;出城西經(jīng)橫江、瑞金黃竹嶺古道直入長汀。石城獨特的地理區(qū)位,既為客家文化保持其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系個性創(chuàng)造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也為客家文化的傳播發(fā)展和民系的繁衍壯大提供了條件。以東通寧化石壁為例說明“閩粵通衢”的重要性。

石城縣自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為了防盜寇,境內(nèi)共設(shè)立隘□十處,分為四個方向,即通廣昌的壩□隘、聳崗隘、南岑隘、鐵樹坳隘、羊畬隘,通瑞金的藍田隘、鐵樹坳隘、陳坊隘,通閩汀的秋溪隘,通寧化的南岑隘、站岑隘。南岑隘,縣東六十里,東通寧化,北通廣昌。而站岑隘在縣東十五里,路通寧化。

關(guān)于站岑隘,民國《寧化縣志》有一段記載:上有三官廟寨,左之村曰坑田;右之村曰淮土,曰小王坊寨,背曰榨下。木商運木入石城境必由此。由寨逶迤中出而轉(zhuǎn)大江頭。里曰龍上下。是有站嶺隘,則石城之分界也。嶺之下村曰石壁、曰田背。

總結(jié)與討論

在進入總結(jié)與討論之前,有一點需要做出說明的是,在論述“閩粵通衢”作為進出“客家祖地”石壁重要關(guān)口的歷史事實時,筆者無意對這條路徑的歷史作用進行夸大。正如謝重光先生所指出的:“由贛州石城經(jīng)過站嶺隘抵達寧化石壁的通道并非武夷山南段溝通閩贛的唯一途徑,它只是諸多隘口之一?!?/p>

“閩粵通衢”的題額最早見于乾隆十年(1745年)《石城縣志》,其所附著的元帝閣(真武行祠)為萬歷庚戌年(1610年)間修建,順治十二年(1655年)郭堯京重建,康熙丙辰年(1676年)李德明、王維威重修,現(xiàn)存為時任知縣孫緒煌于乾隆甲辰年(1784年)復(fù)修。因此,通行版本“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石城鎮(zhèn)武樓門額勒石‘閩粵通衢四個大字”的說法不足為信。

作為客家先民遷徙意義上的閩粵通衢,不能被簡單地理解并特指為建造于萬歷年間的元帝閣和石城與石壁的站嶺隘,也就是說這應(yīng)該是一個廣泛概念。從時間范疇上,不能被界定為“自古以來”,而應(yīng)是唐宋或其他特定時期;從空間范疇上,應(yīng)該包括贛江、撫江、閩江、汀江四個水系。它北與鄱陽湖相通,東與石壁相鄰,南可臨汀入粵,西與贛江相連。在這個意義上,許名橋認為的“客家族譜多把石壁作為南遷后的祖地,是‘石城回望的延續(xù)——種民系文化的精神象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更為準確地說,石壁“客家祖地”的認同可以理解為“中原文化”的二次界定。

猜你喜歡
閩粵石城縣寧化
閩粵聯(lián)網(wǎng)工程有源濾波器設(shè)計方案及其二次控保系統(tǒng)研究
寧化府
寧化府:堅守釀醋初心 引領(lǐng)山西醋老大
從中法身稅交涉看近代旅越閩粵商幫的利益訴求與歷史演變
魯閩粵瓊政府工作報告最亮點
石城進入采蓮季
石城縣煙葉采烤分一體化與傳統(tǒng)模式對比分析
毛澤東在寧化的四天三夜
清代贛南農(nóng)村的地權(quán)流轉(zhuǎn)——以石城縣契約文書為中心
精準扶貧的寧化實踐
双鸭山市| 新蔡县| 瑞丽市| 吴堡县| 江陵县| 财经| 井冈山市| 巴塘县| 宁夏| 鄂州市| 且末县| 邵武市| 泸溪县| 北流市| 犍为县| 天峨县| 武定县| 册亨县| 定日县| 来宾市| 固始县| 壶关县| 德昌县| 来安县| 吐鲁番市| 红原县| 宝山区| 宜川县| 眉山市| 微山县| 越西县| 宁乡县| 丰原市| 星子县| 巫溪县| 永登县| 灵璧县| 广水市| 瑞金市| 阿荣旗| 于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