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興國
崔氏是中華民族歷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崔氏族系,名人輩出,唐代是最為顯赫的時期。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崔氏在唐代先后任宰相者共有27人。另據(jù)科舉史籍載,唐代崔氏先后出了22位狀元。當時天下有“言貴姓者莫如崔盧李鄭王”的諺語?,F(xiàn)今崔氏人口有450余萬,居姓氏人口第58位,后裔遍及海內(nèi)外。
季子讓國得崔姓
崔姓源于姜姓,周武王稱王天下后,姜尚(即姜太公子牙)因輔佐文王、武王建國有功,受封東夷族齊國故地建齊國,為公爵。傳至齊丁公1及時,有嫡長子季子,本應(yīng)繼承齊國君位,但他性格寬厚,把國君之位讓給了弟弟姜乙,自己到一個名叫崔的地方,過著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從此,季子的子孫便在崔邑延續(xù)下來,后來又分邦建姓,將崔邑的名稱“崔”做了姓氏。
這段史實,在《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通志》《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及唐代崔氏墓志中均有所載。
季子改姓之后,因有讓國功德,其子孫世代在齊擔(dān)任官職,是當時的公卿世家之一。崔氏的前幾代人,大都默默無聞,到了崔杼這一代才聲名顯赫。崔杼是齊國的權(quán)臣,獨攬國政多年。他的后代在漢魏南北朝及隋唐時,發(fā)展成為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兩支大族,并以此為源向四周播遷。大凡崔氏子孫尋根問祖都要追溯到這兩個地方。隨后,崔姓又進一步分衍出鄭州崔氏、鄢陵崔氏、青州崔氏等。關(guān)于崔氏的得姓史,現(xiàn)存的古籍和墓志等史料記載甚少,南朝裴松之注的《三國志》引用了《博陵崔氏譜》的崔氏世系,這是出現(xiàn)于正史里最早的崔氏譜牒,而此譜之后必曾多次修譜。可惜的是,崔氏家族屢遭劫難,再加上歷代戰(zhàn)亂、遷徙、災(zāi)荒等原因,崔氏宗譜牒于宋代以后便絕跡于世。當今國內(nèi)的崔氏支派除數(shù)支以外,只能追溯到唐代或以后的始遷祖,所記載的姓氏源流多數(shù)引用了《元和姓纂》《新唐書》等文獻的記載,而源自宋代或以前的原文資料則甚少(《中華崔氏·崔氏源流考》)。
崔邑故址何處尋
考證崔邑故址方位,必先追溯齊國歷史,弄清齊國當時的疆域與崔邑地望相關(guān)問題。
齊國開國在公元前11世紀,位于山東北部,建都營丘(后稱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開始僅方圓百余里。在西周200多年的時間里,齊國不斷開拓疆域,向南拓展了100多里,向北也延伸了一些地盤。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進行改革,國力富強,成為霸主。公元前567年,齊靈公滅萊,疆土向東拓展到山東東部。疆域已東到海,西到黃河,南到泰山,北到無棣水(今河北鹽山南)。春秋末年,君權(quán)逐漸被大臣陳氏(即田氏)所奪。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由此,齊國前后800余年(公元前1045~公元前221年)間可分為姜氏齊國和田氏齊國兩個階段。季子讓國居崔的時間,史籍和崔氏譜牒無記載,但可由太公卒年及丁公卒年、乙公繼位之年推算出大約為公元前1015年~公元前1014年之際。此時正值姜氏齊國疆域拓展時期。
關(guān)于崔邑的地望,最早的記載是西晉杜預(yù)為《史記》《后漢書》所作注?!妒酚洝范蓬A(yù)注:“濟南東朝陽縣西北有崔氏城也?!薄逗鬂h書》杜預(yù)注:“(朝陽)縣西有崔城?!贬B道元《水經(jīng)注》:“漯水又東北,經(jīng)東朝陽縣故城南?!薄豆沤裥帐蠒孀C》載:“崔氏城遺址在山東朝陽縣西北?!薄妒老当怼份d:“在濟南東朝陽縣西北崔氏城?!薄犊滴踝值洹份d:“崔,邑名,濟南東朝陽縣有崔氏城?!庇纱丝梢?,崔邑地望的確定與朝陽縣(東朝陽縣)有密切關(guān)系。要確定崔邑的地望,必先確定朝陽縣的具體方位所在。
查閱《齊東縣志·沿革》即可得出明晰的答案:朝陽縣在原齊東縣今鄒平縣域內(nèi)。
西漢時之朝陽縣,隋時改名臨濟,宋代為鄒平縣,元代又置齊東縣。1958年齊東縣被撤銷,部分并人鄒平縣。歷經(jīng)朝代更易,建置時有省析割并,故朝陽縣、東朝陽縣、臨濟縣幾易而均在今鄒平縣域內(nèi)。
另據(jù)《鄒平縣志》載:朝陽故城遺址位于碼頭鄉(xiāng)(今并入魏橋鎮(zhèn))甜水村附近。自漢始歷經(jīng)魏晉南北朝皆為朝陽縣域,出土文物有周代鬲腿。《碼頭鄉(xiāng)志》載:朝陽故城在齊東城西延安鎮(zhèn)東南十五里大洼,俗名魏王城。該志并引述林傳甲撰《大中華山東地理志》:“北平原王太常七年(422年)筑城于朝陽城遺址,故稱魏王城?!薄稙I州市志》載:朝陽故城遺址位于碼頭鄉(xiāng)甜水村西2公里處,為古朝陽城,出土文物有周代鬲腿?,F(xiàn)已由鄒平縣文化局與原碼頭鄉(xiāng)政府聯(lián)合立紀念碑一通。
原臨濟縣故城方位,《隋書·地理志》曰:“臨濟,開皇六年置,日朝陽,十六年改日臨濟,別置朝陽。唐循隋制?!薄稘h書》唐顏師古注:“東朝陽在今齊州臨濟縣東?!苯裾虑鹗信R濟村可以認定就是隋代西遷后的臨濟故址。
崔邑故址在崔八
理清朝陽城與臨濟城故址后,今鄒平縣魏橋鎮(zhèn)甜水村附近的崔八村便成為崔邑故址的不二選擇。新編《鄒平縣志》(中華書局,1992年)載:“朝陽縣,治所在今碼頭鄉(xiāng)舊延安村東15W=,史稱魏王城?!庇州d:“碼頭鄉(xiāng)崔八村,古村,戰(zhàn)國時齊莊公相崔杼故里,名崔子城。明初改為崔八村?!?/p>
魏王城與崔子城相距僅2公里,俱原屬碼頭鄉(xiāng),今屬魏橋鎮(zhèn)。崔子城在元末明初因戰(zhàn)亂、災(zāi)荒、瘟疫流行,居民非死即徙,村內(nèi)蕭條凄冷,僅剩下八戶人家,故改名為崔八村。當?shù)赜写罅康臍v史文化遺存可以印證。
1.康熙《鄒平縣志》方域沿革圖之《漢鄒平縣梁鄒縣東鄒縣魏晉鄒平縣梁鄒縣圖考》《南朝宋平原郡平原縣魏東平原郡平原縣齊平原縣隋濟南縣平原縣鄒平縣圖考》與《鄒平縣歷史沿革圖》。
2.村中至今尚存的“墻角”“北大廟”“東馬道”“西馬道”等地名,遠不是偏僻荒村所具有的。這些都說明當年這里曾是一座規(guī)格相當高的城池。村民薛文忠1986年在“墻角”挖溝時,挖掘到了夯土墻基,因無法施工而放棄?!氨贝髲R”則極有可能是崔氏宗廟所在。
3.當?shù)貛浊陙硪恢绷鱾饔写掼痰膫髡f,村內(nèi)退休教師王樂齋整理的《崔杼的故事》,編入《鄒平文史》第十二輯和《鄒平民間故事與傳說》(作家出版社,2008年)。
4.當?shù)刈怨帕鱾髦环N名叫“打王八”的兒童游戲,此游戲又名“打慶封”。因為慶封害得崔杼家破人亡,故鄉(xiāng)人痛恨慶封,同情崔杼一家的悲劇,編排了這個兒童游戲而世代傳襲。
5.當?shù)亓鱾髦皇兹藗兌炷茉數(shù)馁濏灤奘辖艹鋈宋锎掼痰母柚{:
說英雄來道英雄,英雄出自崔子城。崔子城里崔武子,學(xué)富五車人稱贊。
說英雄來道英雄,英雄出自崔子城。崔子城里崔上卿,武藝絕倫人稱頌。
這首民謠四句一段,共有四段,前兩句反復(fù),后兩句只變換了對崔杼的稱呼和贊頌的詞句,贊頌了崔杼文武兼?zhèn)涞淖吭讲拍芎椭螄舶畹墓?。這首民謠也是崔八村作為姜季子封邑即崔氏得姓地的有力佐證。
中華崔氏祖邑故址研討會于2010年3月20日上午在鄒平縣魏橋鎮(zhèn)舉行,會議就崔氏祖邑故址進行了論證,確認崔八村即是崔氏得姓始祖之封地故址。經(jīng)中華崔氏歷史文化研究會確定齊國都城臨淄為崔氏發(fā)祥地,崔八村為崔邑故址崔氏得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