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代“金陵八家"魁首龔賢的水墨設色畫雅鑒

2014-04-29 10:24周安慶
收藏界 2014年5期
關鍵詞:龔賢設色金陵

周安慶

明末清初是中國畫藝術發(fā)展的一個高峰期。論及這一時期的傳統(tǒng)畫壇,當時昆山(今屬江蘇)畫家龔賢始終是繞不過去的一位丹青高手,史上被譽為“金陵八家”魁首。清末民初以來,隨著人們對中國繪畫史的不斷認識,龔賢的藝術成就即引起畫界內(nèi)外的較大關注,屢屢為人所津津樂道。他的繪畫作品多以水墨表現(xiàn)為主,鮮作設色畫。本文僅以他的《攝山棲霞圖》及《清涼環(huán)翠圖》畫卷為例,對其設色山水畫藝術進行初步探討,旨在幫助廣大讀者對此能有一個基本認識。

一、畫家生平及其藝術成就

龔賢(1618-1689年),名豈賢,字半千,號野遺、柴丈人,明末昆山(今屬江蘇)人。少時遷居留都南京,13歲始學丹青。青年時代參與東林、復社活動,開始關注國家前途與時代命運。在與這些社團文人的相互交往中切磋學藝,研畫不息,遂在金陵嶄露頭角。

崇禎甲申年(1644年),在南京奠都不久的南明弘光朝在清人鐵騎中滅亡。清軍血洗金陵,民眾四處逃散,剛直不阿的龔賢也不得不避亂出走,漂泊流離于江北的揚州、海安一帶。約康熙三年(1664年)左右,龔賢才返回南京,于城西清涼山麓筑“半畝園”,躬耕棲隱,憑藉設帳課徒、鬻畫賣字為生。淡泊于清新幽秀的山水佳境中,龔賢不斷抒寫山川及故國情懷,寧愿窮困也堅不仕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龔賢在貧病交加中結束了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

龔賢的山水畫藝術,近拜明末書畫大家董其昌為師,遠溯五代、兩宋諸家,深得造化之神韻,尤喜董源、巨然、吳鎮(zhèn)、沈周等前輩大師的畫風。雖然他始終是位在野的布衣畫家,然而在與楊文驄、吳偉業(yè)、周亮工、石谿、漸江、王翠、樊圻、高岑、鄒喆等文士及書畫家的交流中,詩畫藝術皆有了長足的進步。

龔賢的傳統(tǒng)筆墨功底扎實,用筆講究中鋒入畫、“以線力骨”,兼施禿、尖之筆,濃淡枯濕并用,皴擦積染自如,從而達到一種蒼辣秀潤、沉著穩(wěn)健的藝術效果。他在《龔半干課徒畫稿》“畫家四要”中論述:“先言筆法,再論墨氣,更講丘壑,氣韻不可不說,三者得則氣韻生矣…一”龔賢的繪畫作品早期以簡潔淡雅的“白龔”之風為主,譬如畫面中的山石往往略作筆墨皴染而已;之后逐漸轉向淡墨迷潤的“灰龔”畫格,畫面中的墨感有所增強;晚年畫作格局氣魄宏闊,筆墨愈加老到,雄渾、濃密而蒼茫。層層點染的“積墨法”,注重黑白明暗光感對比,進一步豐富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表現(xiàn)語言。這一時期的畫風亦稱“黑龔”,體現(xiàn)了龔賢山水畫藝術創(chuàng)造的最高成就。

注重自然寫生、借古以開今,是龔賢繪畫藝術的另一大特點。這也為當時摹古思潮彌漫的畫壇,吹來一股清新的氣息,在傳統(tǒng)繪畫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推動作用。正如不媚當時的他在《清初人畫冊》題跋中所言:“不可學古人,不可不合古人。學古人則為古人所欺。吾常欲欺古人,然古人卒不可欺。久之,然后見古人之道,勢不能不合古人也。此善于學古人者也?!?/p>

龔賢性情孤高超俗,特立獨行,于畫自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所作常以重巒疊嶂、參樹雜叢、煙云霧靄、飛瀑澗泉、平流大江等為描繪對象,不乏雄闊、蒼渾、幽秀、沉靜等氣息,尤屬難能可貴。現(xiàn)存代表作如《夏山過雨圖》《深山飛瀑圖》《溪山無盡圖》《干巖萬壑圖》《重山煙樹圖》《攝山棲霞圖》和《清涼環(huán)翠圖》等,氣韻靈動非凡,意境深邃雋永,蘊含著渾樸秀逸、清寂高遠等顯著的個人藝術特質(zhì)。面貌獨特的繪畫風格,奠定了他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龔賢于詩、書、畫等方面皆有比較全面的藝術修養(yǎng)。他的書法不囿于傳統(tǒng)法度,濃淡相宜,疏密參差,揮灑自如,更多地融AT不受羈束的"kA反叛心性。綜觀其存世的400多首詩作,無論是觀照生活、還是高志歸隱等,均為其內(nèi)心世界軌跡的真情流露。龔賢的個人經(jīng)歷對于其文藝創(chuàng)作理念和表現(xiàn)風格影響較大,可謂詩、文、書、畫皆如其人。他畢生還留下了《半千課徒畫稿》、《草香堂集》等著述,具有較大影響力。

二、存世設色山水畫藝術簡述

龔賢十分崇尚“水墨至上”的藝術精神,丹青創(chuàng)作“重理尚氣”,山水畫大都采用墨筆表現(xiàn),具有渾穆、圓潤和厚實等藝術特色,富于詩畫韻味,然而他卻很少創(chuàng)作設色畫。如廣州美術館藏有他在“丙辰(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四月”創(chuàng)作的一幅淡青綠設色山水畫《秋山飛瀑圖》,款識日:“半畝居人,年近六十,未嘗一為設色畫,蓋非素習也,而酷好余畫者,數(shù)以青綠見索,遂有糟粕,可厭如斯,雖亦遠慕古人,實則不如用墨之盡善……”可見龔賢始終秉持“以素為貴”等文人一路筆墨原則,但卻并不完全排斥色彩的存在。

龔賢的設色山水畫,主要受趙孟頫等前代名家影響。以水墨為基礎,在黑白中摻合淺赭、石青或花綠等不同色彩,偶爾亦筆點桔色渲染秋葉,彼此水乳交融而又互相映襯,使得畫面的空間感及層次變化更為豐富。

據(jù)當代學者、書畫家蕭平在《龔賢繪畫研究》中統(tǒng)計,全國各大文博收藏單位藏有龔賢多幅設色山水畫。如:《春山結亭圖》、《板橋弱柳圖》、《秋村夕照圖》、《龔野逸山水真跡》冊頁等。這些畫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龔賢在后期山水畫中對于色彩運用的探索實踐,值得后人進一步研究與借鑒。

據(jù)明末清初文人程邃、柳堉在《金陵尋勝圖》畫卷跋文所述:大約在清康熙二十五、六年(即1686、1687年)問,安徽文人葉賁實陸續(xù)邀請寓居南京的吳宏、龔賢、樊圻、陳卓、戴本孝、柳埔等名畫家,為其繪寫實景山水畫《金陵尋勝圖》。但《金陵尋勝圖》后散佚,其中只有吳宏所作《燕磯曉望圖》、《莫愁曠覽圖》,樊圻作《杏村問酒圖》、《青溪游肪圖》,陳卓作《天壇勒騎圖》、《冶麓幽棲圖》,戴本孝作《龍江夜雨圖》,柳培作《天印樵歌圖》分別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而龔賢所作《攝山棲霞圖》(紙本水墨設色卷,30.2×151.8厘米)及《清涼環(huán)翠圖》(紙本水墨設色卷,30.2×144.2厘米)兩幅也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龔賢這兩幅繪畫精品,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個人設色山水畫的藝術風格。其中引首及尾跋除有近現(xiàn)代書畫名人吳昌碩、陸恢、曾熙的手筆外,卷中還鈐有清中期以來收藏家梁章鉅(1775-1849年)、潘仕成(1804-1873年)、秦祖永(18251884年)、龐元濟(1864-1949年)等人的鑒賞印,因此相對來說流傳比較有序。

三、筆墨沉郁蒼潤的《攝山棲霞圖》

享有“第一金陵明秀山”之譽的棲霞山位于古城南京的東北郊,因滿山生長藥材,攝入后可養(yǎng)身,古稱攝山。群峰環(huán)抱中的南朝古剎棲霞寺,原系齊代隱士明僧紹住所,后來他捐宅成寺,山得今名。棲霞寺唐時與湖北荊州玉泉寺、山東長青靈巖寺、浙江天臺山國清寺并稱“四大叢林”,明代為金陵八大佛寺之一,香火梵音延續(xù)迄今。棲霞山風光旖旎,景色怡人,在南京素有“春牛首、秋棲霞”之說。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的《攝山棲霞圖》畫卷,即為龔賢晚年流寓金陵時的一幅力作。

但見綿延起伏的棲霞山雄峙長江南岸,滿山遍野蒼茂郁勃,山溪蜿蜒潺流,煙霧飄渺彌漫,茅舍、房屋和佛殿點綴于山下山巔,寬闊的大江浩蕩東流,讓畫面中的空間更具廣度和深度。而山水描繪黑色呼應、動靜相宜,亦充分展現(xiàn)了棲霞山麓的幽美風姿。作者于該卷首右下側自署“龔賢”,鈐有白文“野遺”方??;卷尾左上側落筆為“徵君遺故宅,干載閟靈區(qū)。谷靜松濤滿,江空山影孤。白云迷紺殿,清旭射金瓴。為問采芝叟,神仙事有無。題攝山棲霞寺詩。龔野遺”,并鈐有陰文“龔賢印”、陽文“半千”方印。其中的詩書畫印彼此交融,較好地起到了畫面的平衡作用。

該圖卷包首尚有近人陸恢的隸書題簽“明龔野遺攝山棲霞圖”、曾熙的隸筆引首“眇然思遠”,及卷尾吳昌碩對其畫藝的品評解讀行草題跋。

眾所周知,氣韻、筆墨、造型、構圖和色彩等,乃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基本要素。龔賢不啻精于墨法,亦頗擅長用水,在《攝山棲霞圖》的創(chuàng)作中主要兼用“平遠”等法和俯瞰視角構置圖象,以中鋒為主,骨法用筆,濃淡枯濕并用,注重黑白明暗對比,不僅層次變化豐富,而且水墨淋漓滋潤,富有勃勃生機;通過水墨打底及點苔等,又略加皴染的赭石、淡青綠等色彩,進一步凸顯了畫面中的蒼秀凝重、渾穆雋永等精氣神韻,沉厚穩(wěn)健的筆墨功力和平中寓奇的構圖風格,也畢顯于畫面中。此卷屬于畫家“黑龔”迭加敷色一路的鮮明畫風,類似的水墨設色丹青也體現(xiàn)了龔賢山水畫藝術的重要成就之一。

古人提出的“以形寫形,以色貌色”及“隨類賦彩”并非色彩的完全寫實與寫真、或丹青的裝飾運用,有時卻反映出畫家對待色彩的主觀詮釋及內(nèi)心感懷等。如史上有文人畫家愛以赤筆表現(xiàn)蒼松、竹子,不乏借物抒情、表達自我等象征性韻味;再如有些明末遺民畫家也愛以朱砂等色勾染景物,突出主觀世界的色彩表現(xiàn),旨在暗喻昔日明朝江山,此舉同樣也有借畫抒情言志之意。但見《攝山棲霞圖》中的殿屋墻面,多以朱砂淡染(佛寺外墻大多為黃色),正點出了龔賢內(nèi)心的抑郁之氣,寄托了不忘故國家山的深沉情懷。

與石溪、程正揆、樊圻、高岑等其他寓居金陵名家相比,龔賢以層層皴染的積墨法,輔以色彩之運用,更為豐富地表現(xiàn)山林峰丘的變化,所作富有生動氣韻。綜觀龔賢的存世畫作,常常只繪景物,意境靜穆、深邃且空無一人,從該圖卷尾寓意頗深的題畫詩中,人們亦可窺見其堅守節(jié)操、高志歸隱的遺民心態(tài)。

四、江南山水典范之作《清涼環(huán)翠圖》

金陵城西多佳山,素有“水木清華”、“城市山林”之幽境,但尤以清涼山一帶最負盛名。東吳大帝孫權嘗構筑石頭城,后來因山中建有清涼寺而得今名。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解鈴還需系鈴人”即出自于此。南唐李氏皇帝還在此建造避暑“夏宮”。明代嘉靖年間,學者耿定向于此創(chuàng)辦崇正書院,培育出南京籍狀元焦竑等莘莘學子……

由于清涼山一帶自然風光秀美、文化底蘊豐厚,向來便是人們吊古覽勝佳地。龔賢《清涼環(huán)翠圖》畫卷,正是其晚年巔峰期描繪該山景致的又一佳作。

現(xiàn)讓我們一起臥游其問:信步登臨清涼山,山徑蜿蜒曲折,步移景換,坡巒起伏綿延,遠近丘壑縱橫,周遭林木蔥茂。南唐遺跡翠微亭獨立于清涼臺上,一覽浩渺水天,輕靄彌漫,煙潤欲滴,令人豁然開朗。山下城墻盤桓,清水依稀靜流,惟不見帆影、鳥蹤和人跡,近乎空明純凈。四面秀色環(huán)繞,風光旖旎迷人,令人心曠神怡。畫面左下側的茅舍,莫非就是龔賢寓居該山之麓半畝園陋居?他在該圖卷的左上側自署行草款識“清涼環(huán)翠,龔賢”,并鈐一枚“半”、“千”朱文連珠半圓印。而該圖卷包首則有陸恢題簽“明龔野遺清涼環(huán)翠圖”,引首吳昌碩篆書手筆“言采其薇”四字;龔賢“寓金陵最久,所寫山皆金陵……”讀之如游清涼勝境,真的“擴我壯懷也”,近代名流曾熙的這番行書尾跋,評價頗為貼切,宛若點睛之筆。

龔賢在該畫卷的創(chuàng)作中,兼以“平遠”、“闊遠”等法構圖,散點透視布景,平中見奇,別開生面。畫家用筆蒼勁有力、純熟老到,層層積墨皴染,頗為渾厚滋潤,以墨取韻,計白為黑,并以石青及花綠淡染、淺赭輔之,運色同樣如墨,技法純熟老到,使得山川的陰陽凹凸更富有立體感,充滿了勃勃生機。整幅圖卷布景疏密有致、聚散巧妙、虛實相生,光影對比強烈,意境幽深雋永,氣魄愈加宏闊。龔賢于此設色,正如“清初四王”之一王原祁在《雨窗漫筆·論畫十則》中所謂的可以“補筆墨之不足,顯筆墨之妙處”等效果,使畫面更加清秀文雅、超脫濁俗野氣,水墨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靜若止水中,這何止是一種藝術個性的升華?如此清涼世界的神韻誘惑,令人無法抗拒。

《清涼環(huán)翠圖》因頗得造化至深至靜的奧理,不僅映射出畫家內(nèi)心世界的清新幽寂之美,而且亦表達了藝術創(chuàng)作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哲學觀,蘊涵著個人濃重的感情色彩,堪稱中國傳統(tǒng)繪畫史上描繪江南山水的典范之作。觀者也可以隱隱地窺探出畫家心底含蓄難掩的故國情懷,不禁讓人聯(lián)想起他重返金陵時的另一首感懷詩:“登眺傷心處,臺城與石城。雄關迷虎踞,破寺人雞鳴。一夕金笳引,天邊秋草生。橐駝為何物,驅入漢家營!”

詩性有聲,水墨無痕?!稊z山棲霞圖》、《清涼環(huán)翠圖》畫卷盡管僅僅是舊時代中兩卷故紙而已,然而人們沉浸于此畫境中,似乎依然能夠感悟到龔賢胸壑之間那股澎湃激蕩的豪邁心聲,心海中生發(fā)出無盡的遐想幽思……(責編:李禹默)

猜你喜歡
龔賢設色金陵
在水一方2
國畫紙本設色《荷》
龔賢山水摭議
《巖高千尺虎》
山水之間
地球日來金陵石化打卡
《獨白系列之三》
曹雪芹南游金陵說再考辨
淺析龔賢《溪山無盡圖》中的光影表現(xiàn)及其藝術價值
《張祜 題金陵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