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
我喜歡做手術(shù)。說完這話我朝天上擺擺手,上帝,不要因為這樣就給我來點斷胳膊斷腿的“福利”啊。
我曾跟一個醫(yī)生聊起這點,他兩眼放光,說從醫(yī)幾十年,沒見過我這么強大的病人。他說,你牛啊,一萬個人中間也沒有一個能像你這樣,以歡欣鼓舞地方式看待生病。
對疼痛比較遲鈍,是我少數(shù)的優(yōu)點之一。重點是,我找不到害怕手術(shù)的理由。把自己交給醫(yī)生,過幾小時,身體就被修理好了,像汽車換掉壞零件一樣,多有趣啊。我的腸子還有胃正好趁肚皮打開時透透氣。生寶寶之前我仔細觀摩了國外的順產(chǎn)和剖腹產(chǎn)高清視頻,真正被推進手術(shù)室準備剖腹產(chǎn)時,我無比激動,真誠地給醫(yī)生建議,天花板上能裝面鏡子嗎,這樣我就能看看你們怎么切開我掏出寶寶了。
其實我不是期待痛苦,而是有點擅長調(diào)侃痛苦、超越痛苦、甚至享受痛苦,俗稱受虐狂。羅唯唐1歲8個月時得了急性支氣管炎加肺炎,孩子生病對于家長,哪怕是我這樣沒心沒肺的家長,也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我要如何讓他像我一樣,把生病當成一場正常甚至好玩的體驗呢。
他不愿意做霧化,拒不合作,非常剛烈。當時他最迷戀的動畫片是《托馬斯和他的朋友們》。我多買了一根霧化用的小管子,給他做示范。你看,媽媽可喜歡做霧化了,可以像托馬斯一樣冒蒸氣,可以變成神奇的小火車,跑得很快很快!我哼著托馬斯的主題曲,超級得意(很多時候父母必須是演技派?。?,他表示不滿:“我才是托馬斯,我也會冒蒸氣?!蔽壹傺b很不舍地把他的小管子遞給他,說:“那我就大方點,讓讓你嘍,你是托馬斯,我是培西?!边@下子,霧化器變成了我們的玩具。
他不愿意吃藥,我說,生病是因為身體里的細菌太多了,細菌讓我們痛、讓我們難受,但是“藥藥”很厲害,會進入我們的身體和細菌打仗,把細菌全部消滅!我一邊解說,一邊和老公現(xiàn)場演出一場細菌和“藥藥”的決斗,我演“藥藥”,老公演細菌,我超人附體、異常英勇,把細菌殺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大快人心??!羅唯唐笑得人仰馬翻,終于愿意嘗試吃一點藥了。
慢慢地,他再生病,吃藥會越來越干脆,因為患有哮喘,需要吃些稀奇古怪的中成藥,水泥味的、麝香味的,他都一口氣喝掉,一臉正氣地宣布:“媽媽,我聽見細菌在哭了,他們很害怕,說‘藥藥又來了!趕快逃跑??!我必須再多喝點水,把細菌全部淹死!沖啊,洪水來了!”
他害怕打針,第一次打吊針哭了整整1小時。我買了醫(yī)院主題的過家家道具,請他當護士,我當病人,他來給我打針。我說:“你的姿勢有點不標準,而且,應該先消毒吧?寶寶,拜托你了,下次在醫(yī)院你好好觀察護士姐姐是怎么打針的好不好?”第二次打針時,他光顧著看護士姐姐的動作,跟我討論消毒的步驟,膠布要怎么纏,不知不覺間針已經(jīng)打完了。他也晉升為打針專家,那段時間天天給我“打針”。之后再去醫(yī)院,他特別迷戀看別的小朋友鬼哭狼嚎地被打針或者抽血。
倒霉的時候,必須要有倒霉的樣子,生了病就得乖乖啟動苦大仇深模式,在醫(yī)院就得愁云慘霧長吁短嘆,這是流行的處世之道。寶寶哮喘住院時,在兒童醫(yī)院一片苦悶的環(huán)境中,我和寶寶是不協(xié)調(diào)的怪胎。只要他的病情稍稍緩和,我們兩個就在一起讀繪本,玩游戲,假裝病房是游樂場。我們扮演恐龍、樹獺、巴布工程師,就地取材,總是可以玩得很high。在寶寶心里,醫(yī)生、醫(yī)院、打針、吃藥這些詞一點也不可怕,住院跟度假的區(qū)別不大,人家哮喘發(fā)作就很理性地通知我:“媽媽,趕緊收拾東西帶我去醫(yī)院,帶上病歷卡、書和玩具。”
也許我的方法只適用于我的寶寶,很多家長比我做得牛逼多了。只要隨身攜帶幽默感、逆向思維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倒霉事也可以變成童話,變成娛樂,變成游戲。心理學上有個史華茲論斷,壞事到底有多壞,這取決于你自己。
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卡內(nèi)曼說過一句話:如果你能送給兒女一項能力,請認真考慮樂觀主義。
奧斯卡獲獎片《美麗人生》,男主角是猶太人,和妻兒被關(guān)進納粹集中營,他騙兒子這是一場大型游戲,獎品是他兒子的夢想—真正的大坦克。哪怕被納粹用槍指著準備斃了他,他依然昂首闊步、面帶微笑地從兒子眼前歡快地走過。他死了,但那場滅絕人性的屠殺并未給他兒子留下恐怖的童年陰影。
我努力想做的,就是這樣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