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紅霞 林付根 趙陽 石磊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11-0191-02
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奪取水稻豐產(chǎn)豐收不僅是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更是糧食生產(chǎn)安全的保證。近年來,水稻高產(chǎn)創(chuàng)建活動在江蘇深入開展,有力的促進了水稻單產(chǎn)的提高與穩(wěn)定,大力推廣機插水稻成為一個主要的水稻栽培形式。隨著機插稻高產(chǎn)高效栽培方式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水稻的生育特點、病蟲發(fā)生的規(guī)律也有所變化,病蟲防治技術(shù)也就有所調(diào)整。筆者總結(jié)多年來水稻高產(chǎn)栽培條件下的病蟲防治技術(shù),發(fā)表如下。
一、機插水稻高產(chǎn)高效栽培的生育特點
圍繞水稻高產(chǎn)高效的總體目標,在水稻的播種、施肥等栽培管理措施上,都形成了完整的配套技術(shù),也就行成了水稻機插栽培方式下的生育特點,主要是:
1.播種期遲,播種密度高,秧齡期短。插秧機械對秧苗標準的要求非??量?,秧齡期15-20d,葉片不超過4張,器官發(fā)育不充分,秧苗素質(zhì)偏弱。同時由于前茬小麥的收獲期的影響,決定了機插水稻播種時間大多數(shù)在5月底、6月初,過早秧齡大無法栽插,過遲栽插太遲不利于高產(chǎn)。目前所采取的育秧方法多是塑盤集中育秧,播種密度每標準盤130-150克干種,折算其播種密度遠高于常規(guī)手栽稻育秧。
2.緩苗期長,分蘗集中,高峰苗數(shù)量多。機插稻移栽時苗齡小,根系植傷重,栽后恢復生長時間長,緩苗期較長。進入分蘗期后,表現(xiàn)出暴發(fā)生長,葉片生長快,分蘗出生快,分蘗多,達到高峰苗的時間相對較短,夠苗期、高峰苗期常年提前1個葉齡左右。與手栽稻相比,機插稻營養(yǎng)生長期縮短,高峰苗數(shù)較高,其中無效成分增加,單莖蘗的營養(yǎng)面積小,群體內(nèi)部競爭加劇,分蘗成穗率低,單穗潁花數(shù)少。
3.生育進程后移,收割期推遲。受栽插和騰茬的影響,機插稻播種育苗期、栽插期均比常規(guī)栽插到遲12-16天,生育進程滯后,使生育期推遲10天左右,抽穗期、成熟期相應延遲。
二、機插水稻高產(chǎn)栽培的病蟲發(fā)生規(guī)律
1.種傳病害、苗期病害發(fā)生重。機插稻一般5月底6月初播種,出苗時氣溫比常規(guī)手栽稻育苗的高2-3度,有利于水稻惡苗病菌的侵染,導致機插稻惡苗病害重。機插稻采取塑盤集中育秧,播種量大,密度高,秧苗生長完全處于密生生態(tài)條件下,秧苗小,素質(zhì)弱,極易誘發(fā)立枯病、苗稻瘟等苗情病害。
2.秧苗栽插后,由于苗齡小,緩苗期長,水漿管理以干干濕濕為主,稻田生境適合雜草生長,雜草出草快,出草量大,防治難度高,容易造成雜草防除失時,導致草害嚴重。同時,由于苗小苗弱,有利于水稻苗期稻薊馬發(fā)生,嚴重年份甚至出現(xiàn)栽后死苗現(xiàn)象。
3.緩苗期結(jié)束后,機插稻快速生長,分蘗快,生長量大,群體密度高,水稻紋枯病雖然見病遲,但病情發(fā)展快,自然發(fā)病嚴重。生育期后移后,使稻曲病、稻瘟病的發(fā)生生育期和發(fā)病適宜的氣候條件吻合的機率高,加重發(fā)病。
4.機插稻收獲遲,后期葉片嫩綠,四代稻縱卷葉螟誘集蛾卵量高,發(fā)生程度加重,同時,褐飛虱重發(fā)年份自然冒穿比例高于常規(guī)手栽稻。
三、主要病蟲草害的防治技術(shù)
1.水稻惡苗病、水稻干尖線蟲病的預防。播種前選擇對路藥劑對稻種進行滅菌處理,是避免或減輕水稻惡苗病等種傳病害發(fā)生的關鍵措施。一要選用對路藥種。根據(jù)近幾年的應用效果,應選用氰烯菌酯、咯菌腈等藥劑浸(拌)種,而咪鮮胺及其復配劑效果較差,不宜選用。二要正確開展藥劑浸(拌)種。要準確把握浸種藥劑濃度和浸種時間,25%氰烯菌酯懸浮劑2000-3000倍液,不可盲目加大或降低濃度,保證防治效果;浸種時間在48-60小時,浸后不用淘洗,直接播種或催芽播種。也可選用6.25%咯菌清·精甲霜靈懸浮種衣劑20毫升加水170-200毫升(機械包衣僅需加水70-100毫升),攪拌包衣稻種5公斤。對干線蟲病重發(fā)地區(qū)還要加入6%殺螟丹水劑1000倍液一并使用。三要注意浸勻浸透。要將稻種從包裝袋中倒入浸種容器中浸種,確保種子均勻接觸藥液,提高浸種效果;杜絕將整袋稻種放入容器中浸種;機插稻分批浸種時切忌廢液再利用,以防藥劑濃度下降和病菌污染降低防效;浸種時藥液要淹沒稻種;要適當降低塑盤育苗期間溫度,藥劑浸種后可不催芽直接播種或多浸少催,以降低長芽階段病菌的侵染。
2.水稻立枯病、赤枯病、苗稻瘟的防治。防治立枯病可選用50%霜·?!さ疚粒⒖輧簦?000倍液土壤消毒,出苗后用50%霜·?!さ疚?00-1000倍液噴霧。秸稈還田,水稻赤枯病發(fā)生逐年加重,對發(fā)生赤枯病田塊:①要放干田水;②將基因活化劑20克或赤枯凈1-2瓶與丙森鋅·醚菌酯(愛諾豐采)25克混用進行葉面噴灑;③撒施生態(tài)螯合鋅氮肥10-15斤或稻將軍1包。對苗稻瘟可每畝選用75%三環(huán)唑20克主動葉面噴霧預防。
3.稻薊馬、 雀害、鼠害的防治。選用35%干粉種衣劑30克拌浸好并晾干至不沾手的稻種4-5公斤,輕輕翻動種子,拌勻藥劑,隨拌隨播,對稻薊馬控制期可達1個月。同時可有效驅(qū)避麻雀和老鼠,避免斷壟缺苗。
4.雜草化學的防除。一是整田后泥漿未淀實前每畝選用35%吡嘧·丙可草胺可濕性粉劑90克對水30公斤手動噴霧或拌肥料5公斤撒施。二是機插活棵后畝用53%苯噻·芐可濕性粉劑60克加10%吡嘧磺隆10克拌肥料淺水撒施,藥后保水5-7天。③對前兩次除草效果不好的田塊要及早每畝選用6%氰氟·五氟磺草胺150-200毫升或22%五氟磺草胺懸浮劑10毫升或2.5%五氟磺草胺油懸浮劑(注意: 五氟磺草胺不能與有機磷混用)每畝80-100毫升進行葉面噴霧,藥前至少必須使2/3雜草莖葉露出水面,并保水5-7天。
5.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的防治
紋枯病:首次用藥掌握在穴發(fā)病率達5%,應及早主動用藥控制,同時要搞好拔節(jié)孕穗、破口抽穗期等關鍵時期的防治。每畝可選藥劑如下: 15%井岡戊唑醇懸浮劑60-80克、 27%噻呋戊唑醇(金漫穗)懸浮劑30毫升、 12%井岡苯醚甲可濕性粉劑80-100克、27.8%噻呋已唑醇(宇龍滿倉)懸浮劑25-30毫升、 12.5%氟環(huán)唑(宇龍賽歐)懸浮劑45-60毫升等。
稻曲?。褐攸c要抓好破口抽穗前5-7天、破口抽穗期、齊穗期藥劑防治。每畝可選用30%苯甲·丙環(huán)唑15-20毫升,或上述防治紋枯病藥劑減半量與井岡霉素類藥劑混用,防止影響水稻抽穗。
6.稻瘟病的防治。抓住關鍵時期,適時用藥,早抓葉瘟,狠治穗瘟。發(fā)病初期及早用藥,葉瘟要連防2-3次。穗瘟要著重在抽穗期進行保護,特別是在孕穗末期-破肚期和齊穗期至少防治2次。但高感品種必須在破口前7天左右結(jié)合稻曲病提前防治1次,控制節(jié)瘟發(fā)生,降低穗頸瘟流行風險。用藥量: 75%三環(huán)唑(豐登)畝用30-40克,高感品種不少于35克, 40%稻瘟靈(富士1號)畝用100毫升,高感品種不少于120毫升。
7.稻縱卷葉螟的防治。重點要抓好三、四代稻樅卷葉螟的藥劑防治。堅持“治早、治小”的策略,一般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藥,可用50%稻豐散 、72%丙溴磷(維抗)、 5.7%甲維鹽 、 60%甲維·殺單、 20% 阿維·二嗪磷 、16%阿維殺螟松、 3%阿維·氟鈴脲、31%甲維·丙溴磷(稻金丹)、3.2%阿維菌素微乳劑(愛諾4號)等對水噴霧。對高齡蟲可用蓋侖本、奉農(nóng)、維抗80毫升+愛諾4號50毫升混用。但要注意甲維鹽、有機磷及其復配劑施藥時稻葉上不能有露水、雨水,甲維鹽及其復配劑要避免強光照射分解。
8.稻飛虱(白背飛虱、褐飛虱)的防治。在運用農(nóng)業(yè)措施控蟲和種植抗蟲品種的基礎上,重點搞好藥劑防治。采取“壓前控后”和“狠治主害代”的策略, 卵孵高峰-低齡若蟲盛期用藥。白背飛虱重點抓好二、三代防治,褐飛虱重點抓好3、4代防治。禁用已產(chǎn)生抗性的吡蟲啉、噻嗪酮,避免單用吡蚜酮,可選用:50%稻豐散、40%毒死蜱、50%吡蚜·異丙威、60%烯啶蟲胺、30%吡蚜·速滅威、25%吡蚜酮、20%烯啶蟲胺等輪換使用,以延緩抗藥性的發(fā)展。
9.大螟、二化螟等螟蟲的防治。大螟重點防治二代、三代,二化螟重發(fā)地區(qū)要堅持“狠治一代,普治二代”的防治策略。二代大螟、一代二化螟以壓低基數(shù)為目標,三代大螟、二代二化螟以控制危害為目標,保產(chǎn)奪豐收。防治大螟可每畝選用60%甲維·殺蟲單100-120克單用,也可用90%殺蟲單每畝50-60克,與阿維菌素混用有明顯增效作用,施藥時田間一定要有水層,藥后保水5天以上。防治二化螟藥劑每畝可選用5%丁蟲腈50-70毫升、20%氯蟲苯甲酰胺15-20毫升、25%呋蟲胺40克單獨使用,或上述三種藥劑減量與阿維菌素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