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增剛 孫樹光
摘要:建立安全、穩(wěn)定的境外礦產資源供應基地和落實重要礦產資源儲備是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而周邊國家是我國走出去開發(fā)利用全球礦產資源的最佳地域選擇。蒙古國普通螢石礦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對蒙古國螢石礦成礦特征及成礦帶進行了劃分,對重要礦床進行了分析,指明了開發(fā)利用前景和方向。
關鍵詞:蒙古國 螢石 資源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主要礦產資源第一消費大國,自身已經很難保證滿足龐大的資源需求,許多重要礦產品大量進口已成定勢。某些礦產資源對外的依存度越來越大,國內保障程度下降。走出去開發(fā)境外礦產資源一直是我國資源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安全、穩(wěn)定的境外礦產資源供應基地,落實重要礦產資源儲備是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而周邊國家是我國走出去開發(fā)利用全球礦產資源的最佳地域選擇。
礦業(yè)是蒙古國的重要基礎工業(yè),中國是蒙古的最大貿易伙伴,向中國出口額占其出口總額的46.6%。礦業(yè)在蒙古國經濟發(fā)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蒙古國制定了三階段“礦業(yè)發(fā)展計劃”,簡稱為“筑巢引鳳”、“查明資源”、“產品開發(fā)”的“階梯”式礦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為蒙古國礦產品出口提供了巨大市場,中蒙緊臨的優(yōu)越區(qū)位條件,為蒙古國未來礦業(yè)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一、基本概況
蒙古國普通螢石礦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無論資源儲量還是產量均列前十名。根據蒙古國公開出版的1/250萬和1/100萬蒙古國地質礦產圖。目前共發(fā)現螢石礦產地117處,其中礦床58處、礦點59處。這些礦產地集中分布在東部中戈壁省、東戈壁省和蘇赫巴托省北部、肯特省至東方省一帶,呈北東向帶狀分布,地理坐標位置為東經101°30′-115°30′,北緯44°30′-49°50′。目前資料,預估58個礦床的總礦石量約在25億噸以上,CaF2含量一般為30-60%,少部分達70-90%。按照我國《礦產資源儲量規(guī)模劃分標準》,蒙古國已有的58個螢石礦床中33個屬小型礦床、中型礦床9個、100萬噸以上的大型礦床8個、1,000萬噸以上的特大型礦床6個、超億噸級的特大型礦床2個。
蒙古國螢石礦有較長的開采歷史,20世紀50-90年代,由前蘇聯地質工作者和部門陸續(xù)發(fā)現并進行普查、勘探和開發(fā)。螢石礦年采量約47.52萬噸,生產酸級螢石7.85萬噸,冶金級螢石礦12.21萬噸。90年代至今一直在開采利用。
二、成礦特征及成礦帶
螢石礦是一種低溫氣成熱液型礦產,Ca和F在合適溫度的水溶液中就可形成CaF2沉淀。已發(fā)現的螢石礦床多集中分布在蒙古國東部的額仁達烏亞活動大陸邊緣地體和愛德米格被動大陸邊緣地體中,其范圍和分布方向與該兩區(qū)域構造帶完全一致。額仁達烏亞活動大陸邊緣地體和愛德米格被動大陸邊緣地體兩側長期活動的北東向斷裂(北戈壁斷裂、克魯倫斷裂和溫都爾希里斷裂)為導礦構造,克魯倫火山一巖漿帶和東蒙古火山一巖漿帶提供了含F的熱水溶液,地體構造帶中廣泛分布的中元古界到下寒武統(tǒng)碳酸鹽地層提供了充足的Ca。因此額仁達烏亞活動大陸邊緣地體和愛德米格被動大陸緣地體中的碳酸鹽地層和該兩地體構造帶長期活動的構造及火山一巖漿帶為螢石礦的形成提供了構造、熱源和物質條件,形成了與該兩地體構造帶分布范圍和方向完全一致的螢石成礦帶??紤]到構造巖相和成礦特征上的區(qū)別,將該地區(qū)螢石礦分兩個成礦亞帶,即克魯倫(額仁達烏亞活動大陸邊緣地體)螢石成礦亞帶和東蒙古(愛德米格被動大陸邊緣地體)螢石成礦亞帶(詳見圖1)。
2.1克魯倫螢石成礦亞帶
位于蒙古國東北部,北戈壁斷裂與克魯倫斷裂之間的額仁達烏亞活動大陸邊緣地體構造帶中。成礦帶長約850km,寬約120km,北東向延伸進入俄羅斯境內。該帶最老地層為前寒武一下寒武統(tǒng)的淺變質干枚狀頁巖和碳酸鹽巖等。其它為二疊系的烏爾茲組和戈德卓爾組陸源碎屑和火山碎屑沉積。再上出現上侏羅——下白堊統(tǒng)的查干查布組中——基性火山沉積巖,構成克魯倫火山巖帶。侵入巖主要有早古生代克魯倫雜巖體,其次還有晚古生代——中生代的中基性——酸性巖墻、巖脈地灌入。除前古生代-早古生代的褶皺外,斷裂構造十分發(fā)育,特別是北東向和北西向斷裂往往是螢石礦的具體控礦構造,兩者交匯處常形成大型礦床。巖石除受斷裂破壞外,還常發(fā)生碎裂,局部伴有不同程度的熱液蝕變。
該成礦帶螢石礦化強烈,已發(fā)現43個礦產地,其中有25個礦床18個礦點。25個礦床中除洪格爾和丘魯特查干代爾等大中型礦床因品位低尚未開采外,其余為中小型礦床,且已基本采完。礦石類型單一,為石英-螢石脈型。品位高,多數是CaF2含量在65%以上的富礦,少數為CaF2在30-60%間的普通螢石礦床(點),在空間分布上比較集中。在43個礦床(點)中除北東和南西各有6個礦床(點)外,其余有31個都集中在中部的白爾赫地區(qū),占70%。
該成礦亞帶的礦床和礦點受深斷裂派生出來的低層次張性和張扭性斷裂、裂隙控制,往往在兩組或兩組以上斷裂交匯處礦床規(guī)模大、品位高,生成富礦。
2.2東蒙古螢石成礦亞帶
位于克魯倫成礦亞帶東南側,克魯倫斷裂和溫都爾希里斷裂之間,為北東向狹長帶狀,與克魯倫成礦帶之間相隔有20-70km的無螢石礦化地帶。成礦帶長約1,200km,寬約160km。
該帶最老地層為元古界和下古生界陸源碎屑巖和碳酸鹽沉積地層,它們組成零星分布的南克魯倫褶皺和中戈壁褶皺基底。其上為大面積的上古生界一下中生界東蒙古火山巖沉積,構成東蒙古火山巖帶。侵入巖為早古生代克魯倫雜巖體。在構造上除最老地層產生褶皺外,其它以斷裂為主,控礦構造雖然各個方向都有,但仍以深斷裂長期活動所派生出的北西和北東向為主。礦床規(guī)模較大,富礦部位多處于構造交叉部位。
該帶共有礦產地64個,其中礦床25個,礦點39個。
三、礦床實例——沙爾茲螢石礦
沙爾茲螢石礦位于克魯倫成礦亞帶東北部,屬肯特省諾羅夫林蘇木所轄。礦區(qū)范圍四個角拐點坐標為:東經112°20′04″,北緯48°38′30″;東經112°19′52″,北緯48°38′58″;東經112°18′13″,北緯48°38′35″;東經112°18′25″,北緯48°38′13″。已作普查評價,表內+表外螢石儲量366.63×103t,CaF2含量為288.81×103t。其中表內礦石儲量為276.87×103t,CaF2含量183.13×103t。
3.1地質概況
礦區(qū)范圍內85%的面積為華力西晚期中-巨粒粉紅黑云母花崗巖,東部和南部分布有中生界上侏羅統(tǒng)一下白堊統(tǒng)(J3-K1)的泥板巖、粉砂巖和各種粒級的雜砂巖、凝灰砂巖和礫巖等。中-巨粒粉紅色黑云母花崗巖內見不均勻分布的細粒黑云母花崗巖和螢石化、硅化、鈉長石化、云英巖化花崗巖。其中硅化和螢石化的破碎花崗巖主要沿黑云母花崗巖體的構造裂隙帶或破碎帶中分布。
礦區(qū)中以北東向近于平行的斷裂構造裂隙為主,并控制著螢石礦化和礦體,而北西向的羽狀裂隙居其次。
3.2礦體特征
螢石礦化主要沿北東東向構造裂隙斷續(xù)分布,與石英或硅化帶相伴。螢石礦體集中在花崗巖體南東側與地層接觸內帶的北東東向構造帶中。含礦帶長1,600-2,200m,寬100-160m。在礦帶內共有7個礦體,除6號為非工業(yè)礦體外,其它1、2、3、4、5、7號均為工業(yè)礦體。
1號礦體,位于礦帶中部,為主要礦體,礦石儲量為礦區(qū)總儲量的58.4%。礦體長750m,厚度0.4-4.47m之間變化,平均厚度1.32m。礦體傾向北西,傾角81-83°,到東部變緩,僅75°左右。該主礦體的北東端為單一礦體,向南西逐漸分支形成3、4、5、7號礦體。所以1號礦體和3、4、5、7號礦體共同組成一個由北東向南西撒開的帚狀礦體組。2、6號礦體位于1號主礦體的上、下盤,為其平行的小礦體。但6號礦體產狀與1號礦體相反,為向東南傾,傾角65°。
礦石為石英一螢石型優(yōu)質礦石,塊狀和條帶狀構造,局部角礫狀構造。石英為細粒晶質石英和玉髓狀非晶質石英,螢石晶體1-3mm,以綠色(70%)為主,常有紫色和無色者。在條帶狀構造地段,螢石顏色從周圍向中心顏色變化是紫色-綠色-無色。礦石中除含CaF2、SiO2和CaCO3外,還有微量Pb(0.0003-0.003%)、Cu(0.005%)、Mo(0.001-0.003%)、Li(0.002-0.03%)、As(0.03%)等。
3.3儲量計算和結果
工業(yè)指標:邊界品位(CaF2):25%
工業(yè)品位(CaF2):≥40%
最低可采厚度:1m
夾石剔除厚度:≥2m
儲量計算結果:礦石量:366.63×103t
CaF2儲量:228.84×103t
其中表內礦石儲量276.87×103t,CaF2儲量183.13×103t。表外礦石儲量34.09×103t,CaF2儲量16.6×103t。預估遠景礦石量55.68×103t,CaF2儲量29.1×103t。
全礦區(qū)CaF2平均品位62.42%,平均厚度1.11m。表內礦石中CaF2平均品位(厚度1.24m以上)66.14%,表外礦石(0.59m厚度以上)平均品位48.7%,預估礦石在0.90m厚度以上平均品位52.27%。
該礦區(qū)螢石礦是具有工業(yè)價值的優(yōu)質螢石礦,在1,050-1,100m標高內的表內儲量占63.9%,松散層下至1,100m標高占15.7%,1,050m標高以下占20.4%。
3.4成礦時代
該礦床螢石礦脈同時切割了華力西晚黑云母花崗巖和侏羅系上統(tǒng)一白堊系下統(tǒng),說明成礦時代應為晚中生代,與燕山晚期巖漿活動相關。
四、開發(fā)利用前景和方向
蒙古國螢石礦分布比較集中,統(tǒng)稱蒙古東部螢石成礦帶,其中又分為克魯倫螢石成礦亞帶和東部螢石成礦亞帶。
克魯倫成礦亞帶內除個別品位低的礦床外,絕大部分礦床已開采。東部螢石成礦亞帶內已發(fā)現礦床25處,一般尚未開采,欲投資開發(fā)可對規(guī)模較大、品位較高的礦床,如蘇爾溫都爾螢石礦床(預估礦石量為1,438.4×103t,品位79%)、博爾溫都爾螢石礦床(預估礦石量10,400×103t,品位49.2%)、阿達格螢石礦床(預估礦石量4,000×103t,品位40-45%)等進行調查開發(fā)利用。這些礦床均在交通要道兩側,交通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