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飾是中國古建筑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墻壁上的磚雕、臺基石欄桿上的石雕、構件上的木雕、金銀銅鐵等建筑飾物等。磚雕被廣泛地用于建筑門樓、門罩、影壁、墻體的部位裝飾。此外,木雕作為民間藝術的一種,在建筑裝飾領域里得到了更加充分的發(fā)展。我國傳統(tǒng)建筑木雕藝術在木雕構件和建筑裝飾上緊密結合,在雕飾風格和技藝上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統(tǒng)一。傳統(tǒng)的木構架在用原木制造的過程中大都進行了美化,以便在滿足結構支撐的力學功能基礎上起到裝飾的作用。其中無論是建筑外檐還是內檐,都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雕刻的高超技藝。
韶關古民居雕刻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深淺浮雕、鏤空雕、透雕等,它們不論是在手法還是在風格上都不僅反映了粵北的風土人情以及文化傳統(tǒng)的地域特征、反映了廣東地區(qū)特殊的地方風格和雕刻藝術的獨特裝飾效果,還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雕刻的博大精深,具有以下特點:
一、反映了風水意識對韶關古村落民居建筑雕刻藝術的影響
《辭海》對風水的定義是:“風水,也叫堪輿。舊中國的一種迷信。認為住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等形勢,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禍福。”
古村人深諳“順應天道,以自然為本”之道,在村落規(guī)劃中,不僅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把大地本身看成是一個富有靈性的有機體,使人與自然相互協(xié)調,從中體現(xiàn)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化精神[1]。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天人合一”的傳統(tǒng)觀念。建筑物從選址、建村、蓋房到各種圖案雕刻的完成,無不滲透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旨。古人建村選址,特別講究建筑在空間格局上與外在自然地形相契合。古人對村落環(huán)境的要求是:前有朝山,后倚來龍,有形如獅象,龜蛇山收水口,村前河流玉帶環(huán)繞。
道家也主張“重返自然,返璞歸真”,強調自然的美好和內在的法則、功利,因而滿足其哲學觀念和美學思想的建筑在形式上必然是曲折多變、自由活潑的。
韶關古村落民居雕刻尊崇自然,這也充分反映了人們師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這些雕刻中蓮花與海水圖案即表達了一種“萬物有靈”、“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龍、鳳、麒麟、魚、人物、花飾等圖案讓人、建筑、自然和諧地相處于同一空間中。在封建時代,“龍”是帝王的象征,《辭源》說:“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云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辭?!氛f:“龍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興云作雨的神異動物?!鄙仃P南雄新田村民居天井中龍頭石雕(圓雕)造型逼真,古樸大方。反映了天地、人、神和平共處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另外,還有在恩村世科祠大門外兩邊的抱鼓石的正立面、側立面及上部都有生動傳神的石雕,正立面雕刻的是5個幾何花卉圖案,側立面雕刻有幾何云紋圖案,上部各雕有一個代表吉祥平安驅魔辟邪的獅虎瑞獸,造型樸實大方?!蔼{與虎將,亦稱百獸之王,是權力與威嚴的象征。還有鎮(zhèn)宅驅邪之義?!{子的威懾作用,還用來鎮(zhèn)木、鎮(zhèn)水?!盵2]
二、反映了儒道文化觀念對韶關古村落民居建筑雕刻藝術的影響
1.忠孝文化觀念的體現(xiàn)
民居雕刻除了反映風水意識外,還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里儒家強調的“遵禮法,重禮教”、“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忠孝,廉潔”的思想。忠孝禮儀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亙古不變的主題。它蘊含豐富的詩書文化和深厚的道德內涵。中國古代“24孝”里“棄官奉親”故事講述了滎陽中牟人潘岳棄官孝母的故事,有詩云:“棄官從母孝誠虔,歸里牧羊兼種田;藉以承歡滋養(yǎng)母,復元歡樂事天年?!贝送?,韶關南雄魚鮮村先祖堂正大門上方匾額上寫著“駟馬榮登”四個大字,正大門背面上方匾額上寫著“槐蔭云礽”四個大字。“槐”是指王姓的祖先,“蔭”指庇護,封建社會子孫因為先世有功勛而推恩得賜官爵、封賞或免罪稱作“蔭”。隨書柳述傳:“少以父蔭,為太子親衛(wèi)。”“云”:有;“礽”:福。“槐蔭云礽”的意思就是,王姓的祖先護佑著子子孫孫有福氣。
在隘子鎮(zhèn)滿堂村的始興滿堂大圍,樓內柱、梁、坊、門均上油漆,雕梁畫棟,裝飾華麗。雕飾彩繪常用人們熟知的人物花鳥圖案來表現(xiàn)歷史典故、神話傳說、民間習俗等題材,借此達到道德教化的目的。這也反映了粵北客家人儒家傳統(tǒng)的審美取向,是韶州濃厚的文化氛圍的體現(xiàn)。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表現(xiàn)“忠”、“效”、“節(jié)”、“義”的題材,如“郭巨埋兒”、“鹿乳奉親”、“蘇武牧羊”、“岳母刺字”、“桃園三結義”等;由于受道教神仙之說影響,追求長生不老、福祿富貴、多子多孫的題材有:“壽比南山”、“連年有余”、“五福拜壽”、“五谷豐登”等?!鞍賶蹐D”則表達了人們追求長壽的心愿。
2. 尊師重教思想的體現(xiàn)
“尊師重教”出自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禮記·學記》,樂正克,姓樂正,名克,戰(zhàn)國時魯國人,思孟學派的重要人物。尊師重教是一種文化,是一個優(yōu)秀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溪塘水東“狀元第”上的雕刻是傳統(tǒng)寓意紋樣,象征功名和高官厚祿。“金榜題名時”為舊時儒生所求。古代長輩期望孩子長大有出息,科舉成功,高中狀元。
韶關南雄新田村愛敬堂照壁匾額上陽刻著“世德流芳”四個行楷大字,匾額上還刻著龍頭圖案,左側門上陽刻著石匾“登云”,右側門上陽刻著石匾“步月”。愛敬堂前石刻對聯(lián)上寫道:“粵東不乏良才,觀太長孫子,軼后超前卓犖無殊驥北;嶺南亦多望族,仰戶部門楣,連科及第,聲明尤重隴西。”這幅對聯(lián)反映了人們重視科舉、重視教育的儒道思想。
三、多元文化對韶關古村落民居建筑雕刻藝術的影響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三次大遷移造就了目前韶關很多古村落的形成。所以韶關古村落深受中原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同時,又受到湘楚文化、嶺南文化和贛文化的影響,韶關古村落呈現(xiàn)出多元文化的特征。在民居雕刻造型藝術上表現(xiàn)出多種文化的痕跡。魚鮮村先祖堂橫門梁上的雙龍戲珠木雕,采用滿布式布局,層次分明,形象逼真,雕刻層次豐富,顯示出華麗飽滿的風格。它既承繼了古中原建筑裝飾文化的精髓,結合北方庭院建筑裝飾特色,又適應南方多雨潮濕的氣候及地理特征,是明清建筑藝術的完美體現(xiàn)。
四、形式與內容相統(tǒng)一,雕刻手法多樣,花紋與雕飾也頗具特色
韶關古村落建筑雕刻深淺浮雕形式多樣,鏤空雕層次分明,錯落有致,透雕玲瓏剔透(圖1),形象造型古樸優(yōu)美,刀法純熟洗練,線條流暢自然,講究曲線美,富有動律感。如韶關南雄市溪塘村民居建筑上刻花鏤草、花鳥魚蟲,無不栩栩如生。鏤空雕《鳳雛麟子》(圖2)層次分明,立體感強。南雄市黃坑鎮(zhèn)溪塘村水西溫氏宗祠大門騎梁上的木雕、水東德興遺慶廳大門的戲文故事石雕及遺慶廳泥塑系列作品施刀的功力、線與面的處理以及各種造型手段的變化,都做到了服從主題內容的需要,使意、形、刀有機地融為一體。同時靈活運用沖、劃、切、刮等刀法和浮雕、透雕等表現(xiàn)方式,以及具有豐富內涵的東方藝術語言,在造型的疏密虛實、方圓頓挫、粗細長短的交織、變奏中,表現(xiàn)精巧入微、玲瓏剔透的藝術效果,使作品產生音樂般的韻律和感染力。
五、雕刻部位遍及室內各個建筑及裝飾構件及室內陳設
韶關古村落民居雕刻主要出現(xiàn)在室內,特別是內檐的梁架、天花澡井、花罩、屏風,以及外檐的額枋、雀替、撐拱、門牖、垂花、斗拱、匾額等各個構件上,它們可以與室內傳統(tǒng)家具一起營造良好的空間氛圍。小坑鎮(zhèn)曹角灣村民居建筑窗式上的透雕《八仙過?!吩煨蛢?yōu)美,玲瓏剔透。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江南第一世家”——恩村有著門樓祠堂、石板街巷,其梁柱檐珩、窗門框欞獨具特色,尤其是祠堂及民居內精美的雕刻和鄉(xiāng)俗遺韻都顯示出了蒙氏家族昔日的興盛。恩村昆壽公祠額枋和外檐廊柱上雀替、斗拱的回紋卷草浮雕配以彩繪造型稚拙,裝飾典雅。世科祠正面額枋上的雙龍戲珠和麒麟送福的木雕,兩條龍對稱狀地翹首在左右兩邊,呈行龍姿態(tài),栩栩如生。火珠在中間,顯示出活潑生動的氣勢。 龍是中國最大的神物,古人認為它是最高的祥瑞,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稱為百獸之尊。龍紋原是表示神威和力量的象征,在封建社會里,被作為“帝德”和“天威”的標志[3]。雙龍戲珠是一種吉祥喜慶的象征。
六、雕刻構圖飽滿,人物形象生動,故事情節(jié)感人
韶關古民居建筑上的雕刻形式上或追求簡潔生動、抽象概闊,或追求細膩縝密、形象精巧,總之是采用圖案的構成法則和中國畫的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裝飾造型、圖案及雕飾題材。如溪塘村建筑構件雀替上的木雕“龍鳳呈祥”中鳳的造型樸實飽滿,顯示了非凡的氣派。魚鮮村先祖堂門前抱鼓石正面石刻人物造型豐富而又洗練,樸實而又高雅,使人百看不厭、趣味無窮。樂昌應山戶昌山村大門橫門梁上的戲文故事木雕,人物造型古樸大方,簡潔生動,人物維妙維效,故事情景動人。而應山另一民居中橫門梁上的精雕細刻,追求細膩縝密形象精巧,密密麻麻雕刻了眾多動作各異的動物花鳥形態(tài),畫面構圖飽滿,形象生動雕刻技藝令人嘆服。
七、韶關古村落民居建筑雕刻的題材廣泛,內容豐富
韶關古民居的先民們采用象形、會意、諧音、借喻、比擬等手法,憑借藝術語言來寄托對于幸福、美好、富庶、吉祥的向往和追求。他們把地方文化、宗教信仰及美好心愿都反映在民居裝飾的各種雕刻造型中,寓意深刻。在建筑雕飾的題材內容上十分豐富,有動植物花紋、人物形象、戲劇場面及歷史傳說故事等。北宋時期李誡編寫的《營造法式》對雕刻的很多技法作了明確的定制。人們在額枋、方框、掛耳和掛落等處多用八仙、壽星、戲文故事、宗教傳說、人物和云紋、騰龍、如意卷草等圖案表達人們祈福納祥的美好心愿,體現(xiàn)雕刻的高超技藝和民族風格。由于佛教的傳入,民居建筑木雕題材又增加了菩薩、羅漢、佛經故事、法輪、寶塔等新的內容。由于受東陽木雕、徽州木雕特別是受潮州木雕的影響,粵北民居建筑上也大量運用各種題材的雕刻技藝。人物題材主要有古代戲文故事、歷史傳說故事、民間風俗場景三大種類題材,如天仙送子、狀元出巡、八仙過海等。溪塘水東“輝秀第”民居門楣上的“狀元第”和“百壽圖”石雕惟妙惟肖。魚鮮村先祖堂內兩個石鼓的正面與側面分別雕刻著歷史人物戲文故事。韶關南雄百順鎮(zhèn)黃屋城村的磚雕墻上雕刻大卷草折枝花等浮雕圖案、黃氏宗祠祠堂內的磚雕“萬”字圖案花紋組合、黃屋城南大門上方用青磚雕成的“義路禮門”四個大字,都說明了民居雕刻的題材之廣泛和內容之豐富?!傲x路禮門”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因為“義”是人之為人的根本 , 是目的本身 , 所以孟子反對以“利”為終極目的[4]。
此外雕刻題材還有用于驅惡避邪的圖騰造型,代表吉祥的祥禽瑞獸,如:龍、虎、獅、鹿、象、猴、兔、羊、鯉魚、鴛鴦、鵪鶉、蝙蝠、蝴蝶、鶴、鳳、燕等;另外還有代表吉祥的植物,如蓮、槐、桃、桂、柿、牡丹、菊花、荷花、梅花、竹、芙蓉等;秦瓊、尉遲恭、八仙、麻姑、財神等神話人物。祥禽瑞獸以龍鳳最多。恩村的昆壽公祠額枋上雙鳳朝陽的木雕、恩村世科祠額枋上及仁化縣石塘鎮(zhèn)石塘村李氏宗祠大門橫梁上的二龍戲珠木雕也都是吉祥的象征。而瑞獸則以雙獅、麒麟、二龍戲珠、三羊開泰、鹿、兔、龜、魚居多,此外,還與花草禽鳥配合,生氣盎然,豐富而生動。南雄市烏逕鎮(zhèn)新田村的石雕麒麟造型生動,栩栩如生。溪塘村水東常德堂抱鼓石側面的石雕麒麟形象生動。麒麟是吉祥神獸,主太平、長壽。民間有麒麟送子之說,麒麟有龍頭、馬身、魚鱗,是兇猛的瑞獸,且護主心特別強,有招財納福、鎮(zhèn)宅辟邪的作用。所以,人們喜歡在祠堂大門上雕刻麒麟以招財納福、鎮(zhèn)宅辟邪。 世科祠大門匾額上方雕有一對宗彝,宗彝是一種祭祀禮器中繪的虎彛,相傳是一種智獸,是忠孝的象征。(圖2)《鳳雛麟子》就是比喻貴族子孫或稱譽佳子弟。
位于韶關小坑鎮(zhèn)的曹角灣古村落祠堂和書院大門的橫門梁最具特色,均雕琢古樸,技術精湛,龍飛鳳舞,格外傳神。下書房橫門梁上的浮雕造型里,有“天上喜鵲、地下獾的紋圖”,寓意“歡天喜地”;有“喜鵲面對古錢的紋圖”,寓意“喜在眼前”;有“喜鵲(鷺鷥)站在石上與蓮花和幾棵蘆葦組成的紋圖”,即“喜得連科”也作“一路連科”,寓意考場接連登科,事業(yè)非常順達。這里“鷺”與“路”同音,“蓮”與“連”同音,蘆葦之“蘆”與“路”諧音,“荷”與“科”諧音,蘆葦生長,常是棵棵連成一片,故諧音“連科”取意。舊時科舉考試,連續(xù)考中謂之“連科”。因此,鷺與荷花、蘆葦組成的圖稱“一路連科”,寓意應試求連、捷,仕途順遂,又叫“喜得連科”。明清以來平民百姓要想做官,就要經過不斷的考試:如“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古人云“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可見科舉考試是許多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浮雕寄托了鄧氏家族對子孫后代金榜高中的美好心愿。
韶關南雄新田村民居照壁上的石雕(浮雕)整個畫面分成幾個部分,分別裝飾有盆景花束、珍禽異獸和魚躍龍門等圖案,其中,盆景花束部分雕有八個花盆花束,每個花盆(瓶)花束造型各不相同,形態(tài)各異。盆(瓶)、座連體,上部為盆(瓶),下部為座。瓶敞口圓唇,呈喇叭形,頸部短小,有的甚至沒有頸部,腹部鼓圓?;ò耸謩e插于盆(瓶)中。八束花各由花朵和葉片組成,花姿優(yōu)美。
八、用材采用韶關地區(qū)優(yōu)良的石、木、竹材
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chuàng)制方法的總稱。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創(chuàng)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沉香、紅木等,如使用韶關當?shù)氐恼?、銀杏、楠木、桃木等。竹材中通外直,材質細膩,也是韶關盛產的雕刻材料。木頭有的松軟、有的粗硬,一般木頭松軟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難雕。木質堅韌、紋理細密、色澤光亮的稱之為硬木,如紅木、黃楊木、花梨木、檀木等,具有雕刻的全部優(yōu)點,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適合雕刻結構復雜的、造型細密的作品,而且在制作過程中和保存時不易斷裂受損;比較疏松的木質如椴木、樟木、松木等適合雕刻造型結構簡單、形象比較概括的作品。
結語
韶關古村落歷經了數(shù)百多年的歷史,它積淀了厚重的人文歷史與濃郁的人文精神,體現(xiàn)著古村獨特的人文內涵。韶關古村落民居建筑雕刻裝飾有著韶關地域性色彩和與贛南、閩粵地方特色的結合;題材豐富多樣,具有古樸、凝練、流暢的特點,是當?shù)卮迓浣ㄖb飾藝術中的寶貴財富。這些作品往往隱含著或謙虛高潔、或祈盼平安、或祈盼子孫滿堂之意。古村人把文化與建筑完美地融于一體,使古村落建筑裝飾都彰顯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鄉(xiāng)土氣息和人文精神,內涵十分豐富。它們“不僅是裝飾建筑的藝術精品,還留存了人類關于建筑的多種經驗和觀念,呈現(xiàn)出多重動因結構和象征意義,隱含了社會秩序與法則,其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 [5]”,體現(xiàn)了古村人們的偉大智慧。
參考文獻:
[1] 石承斌.《龍遒古村建筑雕刻及其文化蘊涵》[J].載《電影評介》,2009(1):84。
[2] 班昆編繪.《中國傳統(tǒng)圖案大觀(一)》[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04):172。
[3] 班昆編繪.《中國傳統(tǒng)圖案大觀(一)》[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04):2。
[4] 石永之.《孟子的正義思想》[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8(1):76。
[5] 楊亮.《淺析徽州建筑雕刻裝飾構件的象征屬性》[J].《美術教育研究》,2010(3):118。
【張春華,韶關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