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禮
周日清早,小兒子掀開被子要起床。我說你天天睡懶覺,怎么一到周末就精神了?“我要起床打游戲,你不是答應(yīng)星期天可以打游戲的嗎?”我好言相勸,說你再睡會,也讓爸爸再休息一下??蓛鹤犹稍诖采系疟蛔?,抓枕巾,喊道:“開船嘍!嗚——”
我氣不打一處來,披衣下床命令道:“好,你起來,打游戲可以,必須先把作業(yè)做完!”盡管有游戲做“交易”,兒子寫作業(yè)仍然很磨蹭,抓耳撓腮半天寫不了幾個字。任憑我軟硬兼施,不起效果。
兒子軟硬不吃,在家如此,在學(xué)校也一樣。耐心開導(dǎo),好言相勸,他嘻嘻哈哈,蹬鼻子上臉。嚴(yán)厲批評,甚至棍棒伺候,他翻著白眼來瞪我,還振振有詞道:“在外國,打小孩子是要被判刑的……”我束手無策了。
有一次,我要出差一周,就把兒子送去他爺爺家。一周后的一個午后,我去接兒子。還沒進(jìn)門,就聽兒子和他爺爺嬉笑叫嚷。進(jìn)門一看,真暈了,一老一小趴地上玩彈珠呢!我埋怨道:“爸,你怎么跟孩子玩這個,他學(xué)習(xí)怎么樣?”我翻閱兒子的功課,竟然字跡工整,老師評語說他大有進(jìn)步!我驚訝地問老爸這是怎么做到的。老爸說:“沒怎么啊,也就是他做功課我就陪他一塊做,玩時咱一起玩,對吧,乖孫子?”
這事給我很大啟發(fā)。我對孩子所謂的“軟”和“硬”,都是一廂情愿。其實孩子的內(nèi)心很敏感,他們需要的是“并肩作戰(zhàn)”的朋友,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那以后,我試著與兒子談心,交流,做朋友,走進(jìn)他的世界里去,把一個人的事當(dāng)成兩人共同的事。漸漸地,我取得了兒子的信任,他不再跟我拗著股勁了。
希臘神話中有個叫皮格馬利翁的國王,他非常喜歡一尊象牙雕成的少女像,并希望她能成為現(xiàn)實中的姑娘。后來,由于他真摯的愛,雕像果真變成了一位活生生的姑娘,這就是心理學(xué)所說的皮格馬利翁效應(yīng)。即使一個人的心里有一座冰山,持久的耐心和關(guān)愛也足以將其融化,何況,我們面對的是天真爛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