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偉
“官邸制”究竟是什么?
“官邸制”( official residence system),是一種官員的住房制度,在西方國家已經普遍采用,且已實施多年。
官邸,是國家為一定級別的官員在任期內提供的住所,官員本人對此沒有產權。如美國白宮、法國愛麗舍宮和英國唐寧街10號、俄羅斯克林姆林宮等都是典型的官邸。
與官邸相對應的自然就是私邸。官邸當然不同于私邸,絕大多數官邸都是免費入住的,即使交費也是象征性的。而私邸是官員跟老百姓一樣在市場上購買的私人財產。
各國官邸制有幾大共性:一、官邸制將官員的官邸和私邸嚴格區(qū)別,只有居住權,個人沒有產權,即官邸的公家性質不能變;二、任職期間入住,卸任后搬出;三、官邸基本由國家所有,或由國家租用,按照規(guī)定配置內部設施,費用由國家承擔。另外,很多國家規(guī)定官員住房、薪酬等待遇必須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jiān)督,并建立嚴格的糾錯機制,防止政府高級官員謀取住房特權。
歐美國家可以提供住房的公職人員具體有三種情況:一是向政府部長級高官及政界要員如議員、公職部門負責人提供住房;二是中下級公職人員因異地任職、需要居住在工作地點鄰近的地方,或因安全問題需要有可靠住房;三是由于薪水或職務原因難以獲得理想住宅者。同時,一旦這些人員卸任公職,將不再繼續(xù)使用國家提供的住房。
西方國家官邸制如何設計?
美國法律規(guī)定,政府應向民選的聯邦、州、市主要官員,如總統、副總統、州長、副州長和市長提供官邸,任職期間可享用,任職期滿則應搬出?;诎踩碛桑偨y、副總統、州長、副州長必須居住官邸,市長則可選擇自愿放棄居住官邸的權利,自購居所居住。以洛杉磯市長為例,入住官邸的第一位市長是布拉德利,他1993年離任后,接下來的兩任市長都選擇不在官邸居住。其中一位市長更喜歡自己的私邸,另一位市長的夫人則想住得離自己的孩子近一些。
在美國,各級官員官邸的購買、日常使用和維護費均由政府預算負擔,居住者只需每年象征性交納租金1美元。對聯邦、州當選議員(含參眾兩院)實施住房租賃津貼補貼制度,補貼的原則以“體面、舒適”為基準,具體數額由議會的金融委員會審定?,F任副總統拜登在出任議員時就沒有選擇住在華盛頓,而是每天從特拉華州乘80分鐘火車上班。
德國很早就開始實施官邸制,該制度具體名稱是《德國聯邦政府成員官邸、搬家補貼、每日出差補助及旅費補貼的規(guī)定》。官邸有的歸聯邦所有,有的是聯邦租用的住房。德國實行官邸制的對象,主要是在任的高級公務員,包括總理、聯邦政府各部部長等。按照規(guī)定,德國聯邦總理必須擁有配備家具的官邸。聯邦部長獲得官邸住所后,可以根據現有財政水平添置家具,作為官邸配套設施。
德國政府負責官邸的維修及其它方面的保養(yǎng)。維修范圍清晰寫明包括:清掃煙囪;清洗交際用房的地板并上蠟;花園、花房等維護、種植及照明費用等。官邸的所有維護保養(yǎng)費用包含在官員的一項家庭補貼中,不再另外發(fā)放。
不過,德國的官員對官邸卻并不“感冒”。默克爾自2005年出任德國總理以來,一直拒絕搬進總理官邸,而是依然住在位于柏林市中心米特區(qū)博物館島對面的公寓內。德國總統高克和“第一女友”也不愿搬到貝爾維尤宮。之后,由于他們的鄰居飽受“總統安?!敝?,德國總統才決定搬到位于柏林達勒姆的總統別墅居住。
法國實施官邸制也較早,該制度具體名稱是《公職人員職務用房制度》。這一制度規(guī)定,部長以上的總統、總理、議會議長等必須擁有官邸。法國法律規(guī)定,住房大小與付費標準根據職務需要與地位確定。擔任部長以上的公職,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費的職務用房,標準是全家1~2人的住3房套間,3個人住4房套間,4~5人住5房套間,超標面積的住房費用必須由本人承擔。在奧朗德當選總統后,目前政府38個部長中有23位住進職務住房,其他的部長則表示寧愿住在自己的私邸。
德國地方官員基本都是自行購房,職位越高,享受的優(yōu)惠政策越多。比如,根據官員不同的級別和家庭規(guī)模,獲得“家庭津貼”;因工作流動而導致的搬家給予補貼;如果住址離辦公地點很遠,可獲得額外補貼;降低住房保險的費用等。
俄羅斯的官邸制不同于歐美國家。俄羅斯總統除克里姆林宮作為工作官邸外,總統還有3套官邸,分布在索契、莫斯科州等地。俄總理官邸現為莫斯科郊外的戈爾基9號,其他各州和自治共和國領導人都有官邸。俄羅斯的不少官邸與美國相似,有的是古跡,有的是田野或海邊的度假別墅。以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州長的官邸為例,它是一座位于市中心的兩層小樓,建于19世紀前期,是俄聯邦級文化遺產。小樓建在伊賽特河岸,景色優(yōu)美。樓里面的各種裝飾也是富麗堂皇。
為休假及宴請國賓等需要,各地還分布著一定數量的非領導人專屬官邸,提供給較有威望的社會活動人士使用。此外,地方首長均有官邸,但均是作為辦公地點使用,居所則不由國家政府提供。
官邸制能否有效防止住房腐???
實行官邸制,是否能有效防止官員住房腐???
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官邸制將職位和住房相掛鉤,形成“鐵打的官邸流水的官”,官員上臺就住,下臺就走,任職期間的生活保障由國家提供,卸任期間的生活保障則由資本提供(比如到大公司擔任高管)。官邸制在西方社會的推行相對簡單易行。總體而言,官邸制可以有效預防住房腐敗。西方官邸擁有十分完善的職能,既能夠避免官員的福利過高,又能減少開支節(jié)約資源,還有利于官員的流動。
在西方,很多國家建立了完善的公眾監(jiān)督機制和政府監(jiān)督機制,嚴查各種以權謀房等官員住房腐敗現象。官員住房、薪酬等待遇必須公開透明,對最大住房面積標準也做了嚴格限制。
薩科齊任法國總統期間,一名部長級國務秘書將公務用房給非直系親屬居住,另一名部長擁有兩套職務住房,其中一套給成年女兒居住。這些事件曝光后導致法國強化有關法律,限制部長級高官的職務住房。
2005年拉法蘭任法國總理時,經濟、財政和工業(yè)部長蓋馬爾夫婦與其8個孩子住進國家提供的、位于巴黎黃金地段的600平方米豪宅里,由國家支付1.44萬歐元月租金,而他們又將自己在巴黎的大套房出租賺錢。此事曝光后因違反規(guī)定蓋馬爾被迫辭職,在法國引起巨大反響。拉法蘭隨后規(guī)定部長住房不得超過80平方米,部長家庭每增加一個孩子,住房面積可擴大20平方米,超標面積由本人承擔。
在美國,官邸被視為政府財產,連其中的家具都是。官邸不允許官員租賃給他人,甚至不允許將大量的親戚帶入官邸居住。一般而言,政府會有“監(jiān)督員”、“稽核員”記錄官邸里的情況,其中包括有誰居住在官邸中,對不當使用官邸的官員進行檢舉等。此外,公眾也可舉報違法使用官邸的官員。如果官員想將官邸占為己有,等同于“盜竊”政府財產,一旦被“稽核員”發(fā)現,將有罰款、驅離等處罰等待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