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
1969年當上西德總理的勃蘭特是個人物。他在任內(nèi)大力推動東西德、東西歐和解。然而,勃蘭特卻在1974年,從總理位子上黯然辭職下臺。導致他下臺的,是連環(huán)丑聞。不只因為一樁婚外情被曝光,更糟的是,曝光他婚外情的是他的貼身親信,而且進一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位貼身親信竟然是東德派來的間諜。
許多人驚訝于勃蘭特的粗心大意——怎么能讓間諜滲透到身邊呢?更奇特的是,勃蘭特剛開始并不喜歡這個埋伏在他身邊的人,可是后來卻越來越依賴他,甚至在收到了懷疑告狀的報告之后都還繼續(xù)用他。
東德間諜自己給出了答案:“我能成功,因為他視我如角落里的帽架?!?/p>
擁有權力的人,身邊都會圍繞一群親信隨扈,我們在電視上都看到過這樣的陣勢、這樣的畫面。不過認真想想,親信隨扈,意義何在?不是表面的意義,而是從政治人物眼中看出去的意義。會不會這些人無時無處不在,久了簡直就跟空氣一樣自然,也就跟角落里的帽架一樣不起眼了?會不會越是親近的人,在有權力的人眼中,越是空洞虛幻,卻也就越是不可或缺了?
很多人感慨:怎么有權力的人都看不到社會上受痛苦折磨的人?一個答案是——權力者的生活使他們習慣于再也看不見周圍的人。
更嚴重的是,這也說明了人有權力久了,就很難對真實的人的感受有切身體會了。身邊最靠近的人一個個變成帽架,那么距離更遠的人,又怎么可能被看到?權力使人的視野與感受都變得狹窄,使權力者生命里的“人”的定義與范圍縮得更小,他只認定跟他一樣有權力的是人,至于其他的,都是角落里的帽架罷了。
(楊秉興摘自《南方周末》2014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