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2年,《讀者·校園版》介紹過嚴(yán)凌君老師和他的“青春讀書課”。在應(yīng)試教育的背景下,他是一位充滿理想主義的語文教師,在努力地還原語文教育的初衷。除了課堂上的努力,嚴(yán)凌君老師還主編了一套內(nèi)容豐富的《青春讀書課》叢書,作為語文課堂的補充。從2013年開始,《讀者·校園版》增設(shè)“講堂”欄目,請嚴(yán)凌君老師開講他的“青春讀書課”,希望更多的人能與我們共享“青春讀書課”的魅力,也希望通過這個欄目能找到更多有想法、有個性的老師,讓志同道合者相互交流,為語文教育多保留一些生機。
生命是詩意的源泉
人們把世界最美的狀態(tài)稱為詩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稱為詩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語言稱為詩句,把最動人的畫面和最能激發(fā)人的想象力的言外之意稱為詩情。人間最深情的一刻,是詩;人心最美麗的邂逅,是詩。詩歌,讓我們親近大地的美和人性的光輝。
詩意是什么?對生命最美的情感,對生活最佳的向往,對萬物的善意,對美好的態(tài)度,這些都是詩意。雖然我們生活中有詩意的時刻不多見,更多的是煩惱、痛苦的時間,但只要感情是真摯、美好的,那么,煩惱、痛苦也可以是充滿詩意的。追求詩意,對生活抱著向善、向美的態(tài)度;追求詩意,對生活充滿柔情。
生命本身就是詩歌的來源,只要生命存在,就有詩意存在!
英國詩人濟慈,有一顆水晶般純真的詩心。濟慈認(rèn)為有詩意的一天是這樣的:早晨,帶上心愛的詩集,去一片安靜的樹林里,讀詩、寫詩。這么簡單的生活真的有詩意嗎?是的,因為真正用心生活的一天,心靈會變得豐富,這就是詩意的一天。
世界上的詩意永遠也不會消亡:
在冬天孤寂的黃昏,當(dāng)嚴(yán)霜寒冰
帶來一片寧靜,從火爐那兒傳來
蟋蟀的歌聲,在熱烘烘的溫暖里,
讓昏昏欲睡的人墜入夢境,
聽見蚱蜢的歌聲飄自青山之外。
——〔英國〕濟慈《蚱蜢與蟋蟀》
大地上的詩意永不消亡。炎炎夏日,鳥兒都躲著乘涼,蚱蜢卻縱情歌唱;冰雪寒冬,人們圍著火爐打盹,有蟋蟀為你唱催眠曲,而你因此會夢見夏日的蚱蜢之歌。大地上的詩歌此起彼伏,詩意生生不息,永不消亡。
在中國文化中,杜鵑既是司農(nóng)事的鳥,又是惹人愁怨的鳥。而在英國詩人華茲華斯的詩里,杜鵑的意象全然相反,它是“快活的鳥”,甚至不是鳥,只是“飄蕩的歌聲”。
杜鵑哪!你這受祝福的鳥!
你使世界起了變化,
它像是成了縹緲的仙島。
成了配得上你的家!
多么神氣的杜鵑啊,世界因為它而美麗,而且要足夠美麗才配得上杜鵑的歌聲。這是對自由生命的歌頌,而自由是真正的詩意,所以這也是對詩意的歌頌。
葉賽寧的《狗之歌》,寫窮人家的母狗生了七只漂亮的小狗,可主人養(yǎng)不起,就將它們淹死,詩中的主角是那只剛做了一天母親的母狗:
它舔著兩肋的汗水,
踉踉蹌蹌地返回家來,
茅屋上空的彎月,
她以為是自己的一只狗崽。
這是痛失兒女的悲哀與絕望。世間萬物,皆為情生。這也是一位母親啊,一位因貧窮而遭受命運劫難的母親,一位在人間隨處可見的母親,一位令人心碎的母親。詩人在詩中對這位母親表達了他深深的同情。
為了那一聲鳥鳴
古人云:“國家不幸詩家幸。”說的是詩人只有歷經(jīng)世事動蕩、人生苦難,才會寫出情真意切的詩歌。然而,人的本性是追求幸福、享受幸福,那些沒有故事的國家和時代,是幸福的國家和時代;平安無事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
總會有一種普普通通的生活吧,
光,你那么透明、喜悅、溫暖……
黃昏時,芳鄰和姑娘隔著籬笆交談,
他們的喁喁情話,
只有蜜蜂才能聽見。
——〔俄國〕阿赫瑪托娃《無題》
千回百轉(zhuǎn),幾經(jīng)滄桑,詩人乞求:總會有一種普普通通的生活吧,有溫暖的陽光,有同甘共苦并幸存下來的朋友,有黃昏籬笆邊的情話,還有藝術(shù)女神繆斯的悄聲細(xì)語……這是平靜的日子,不要有粗暴的變化,安靜地活著,那就是詩,那就是美。普通的生活,其實已經(jīng)是詩意的、圓滿的。
那只是一只鳥在晚上鳴叫,我認(rèn)不出是什么鳥
當(dāng)我從泉邊取水回來,走過滿是石頭的牧場,
我站得那么靜,頭上的天空和木桶里的天空一樣靜。
多少年過去,多少地方多少臉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謝世
而我站在遠方,夜那么靜,我終于肯定
我最懷念的,不是那些終將消逝的東西,而是
鳥鳴時的那種寧靜。
——〔美國〕沃倫《世事滄桑話鳥鳴》
人生短暫,鳥鳴永恒,為了那一聲鳥鳴,為了這天清地靜的人間,我們要肯定歲月靜好的生活,肯定這個容忍人肆意妄為的大千世界,肯定這綿延不盡的生命之河。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主呵,是時候了。夏天盛極一時。
把你的陰影置于日晷上,
讓風(fēng)吹過牧場。
讓枝頭最后的果實飽滿;
再給兩天南方的好天氣,
催它們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壓進濃酒。
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葉紛飛。
——〔奧地利〕里爾克《秋日》
人棲居在大地上,心可以和上帝對話,懷著謙卑和虔誠,祈禱農(nóng)田豐收,葡萄甘甜,大自然安好如初。同時,懷著清醒的自我意識,強悍的驕傲,人懂得讓自己的心靈這顆葡萄“把最后的甘甜壓進濃酒”,那就是:不懼漂泊在大地上,穿行在孤寂的城市。讀書,與前人對話,讓內(nèi)心豐盈;寫信,讓世間孤寂的靈魂相偎相依。任落葉紛飛、生命凋零,人永遠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如此,人與自然一并進入豐收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