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石
《金仲華自盡前后》,由于是親歷者所作,其可信度因此也就比較高。讀完此文,筆者總的感覺是實事求是。突出的有兩點,一是寫了1967年2月7日上海人民公社成立后金仲華致“文革”權貴張春橋的表態(tài)信。一般來說,如今一些回憶“文革”的文章,寫到迫害老干部,或與“四人幫”對立面的人,都會避去這一類不甚“光彩”的細節(jié)。二是金仲華和藹可親樸實背后的性格上脆弱的一面。另第25頁右下方“1968年10月1日,金仲華參加人民廣場國慶觀禮”時間有誤,應為“1967年10月1日”。
本期63頁“筆記掌故”《魯迅曾托馮雪峰送火腿給毛澤東》一文,有一處明顯的差錯。這個差錯,既有事實上的差錯,也有引述不甚明確的問題。事實上的差錯是“皮背里面的一本送M(毛澤東)”,正確的表述應為“皮脊面的”,而非“皮背里面的”,系指書的封面脊背面料是皮的,僅此而已。這本《海上述林》(上卷),我曾在11年前去世的魯迅學生黃源家中見過。況且,“皮背里面的”這五個字,存在著明顯的語法修辭錯誤,讀起來拗口得很,且又會讓人誤作為“皮包里面的”誤解。再有一個,是引文出處問題。該文沒有注明加以引號的文字系從何處引伸而來,從“皮背里面的”這五個字看,顯然并非是原始引文出處,而系多次反復引述形成的錯訛而致。類似這樣的引文,筆者在此建議作者、編者慎用引號為妥。還有,是“北萬興”這塊店招牌,是指普通的副食品店呢,還是指南北貨店?該店又坐落在上海的哪條馬路上?今后,采用類似的文章,應予以必要的說明,給人以一個時空感覺。魯迅先生撰文說明,特別是寫信時,是格外地注意這方面的表述的。
彩插《現(xiàn)代著名作家丁玲》的文字說明中,有關新中國成立后丁玲的任職中“中央文學研究所所長”,應為“中央文學講習所所長”。這是一個培訓班性質的單位。今日的中國作家協(xié)會所轄魯迅文學院,就是從60多年前的中央文學講習所演繹而來。
(作者為魯迅研究與左翼文藝運動研究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