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 / 圖 Pictures_李建國
李輝杰/攝
1.王屋山
“山高水長,物象萬千;非有老筆,清壯何窮!”唐天寶三年(744年),大詩人李白登臨王屋山,飽覽勝景、沉醉山水,揮筆寫下了流傳千古的《上陽臺帖》,并留下了“愿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的傳世佳句。
王屋山位于濟(jì)源市西北方,面積265平方千米,因狀如王者之屋得名。天壇山為王屋山主峰,海拔1715米,素有“擎天地柱”之稱。主峰周圍,群峰相擁、環(huán)拱偃伏,東有日精峰,南有華蓋峰,北有五斗峰,天壇雄居其中,巍然有王者氣度,古人喻之為“運(yùn)日月以旋,衡地道綱維”。據(jù)傳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率部落與蚩尤交戰(zhàn),久戰(zhàn)不勝,便到天壇山設(shè)壇祭天,遂大敗蚩尤。后歷代帝王多次登山祭天,遂成為祭天勝地,山下有迎恩宮,專為歷代迎接圣駕朝拜天壇而建。
王屋山物產(chǎn)豐饒、風(fēng)景壯麗,歷史文化源遠(yuǎn)流長,也是創(chuàng)世文化的一個發(fā)祥地。傳說女媧在這里摶土造人,因當(dāng)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焰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于是她“煉五彩石以補(bǔ)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jì)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在王屋山區(qū)邵原一帶,不論口頭傳說、民間習(xí)俗等豐富的文化遺存,還是以女媧嶺、娃娃崖、鰲背山、黑龍?zhí)?、五彩石為代表的大量地質(zhì)遺跡,凡是女媧故事涉及的內(nèi)容,這里都能找到它的契合點(diǎn)。同時,“后羿射日”“軒轅會王母”等傳說,也能在這里找到相應(yīng)的人文和地質(zhì)印證。愚公移山的傳說更是家喻戶曉,今天這里仍有愚公村、愚公井、愚公洞等遺跡,山峰上還有一條綿延的大山梁,據(jù)說是愚公當(dāng)年挖山留下的痕跡。
“王屋天壇福地玄,清虛小有洞天仙。無窮勝景于人物,有感神通今古傳。”在歷代詩人的筆下,王屋山既是人間仙境,更是道家所謂的洞天福地。先秦時期,道家始祖老子曾悟道王屋山,至今山上的“老子祠”,相傳就是當(dāng)年老子隱居悟道之所。兩漢魏晉時期,道人于吉在山下曲陽泉得《太平經(jīng)》;著名方士葛洪曾在王屋山抱樸坪煉丹,著《抱樸子內(nèi)篇》一書;女道士魏華存入山修道,撰寫道教經(jīng)典《黃庭經(jīng)》,被后世尊為上清派的創(chuàng)始人。唐朝時期,玄宗命道士司馬承禎入王屋山修道,“自選形勝,置陽臺觀以居之”,并派自己的胞妹玉真公主入山修道,從此道風(fēng)大盛。司馬承禎著《上清天地宮府圖經(jīng)》,把天下名山分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王屋山被譽(yù)為“天下第一洞天”,號“小有清虛之洞天”,其他依次為委羽山、西城山、西玄山、青城山、赤城山、羅浮山、句曲山、林屋山、括蒼山。在皇室支持下,王屋山相繼建成了紫微宮、清虛宮、十方院、靈都觀、迎恩宮等道教宮觀,法事活動的科儀戒律、神仙譜系、宮觀設(shè)施日益完備。歷經(jīng)宋金明清,道教依然活躍。王屋山物華天寶、山川靈秀,道教盛行的同時,周邊龍泉、長興、彌陀、石佛等寺院廣布,儒釋道交匯集聚,各類文化相互包容、共同促進(jìn),為王屋山賦予了更多的人文底蘊(yùn)。
王屋山景觀,從南向北綿延10多公里。按照道教以山勢之形賦修煉之意的說法,從最南端的陽臺宮到最北端的王母洞,可劃分為人境、道境、仙境“三重天地”。陽臺宮起到紫微宮,宮觀廟院、村落民田相間雜處,被道教稱為“起凡脫俗之人境”。從王屋山石牌樓進(jìn)入約500米,右邊有愚公移山雕像,左邊為愚公場院,可聽到清新優(yōu)雅的“王屋琴書”,時任國務(wù)院副總理方毅題寫的“中華愚公村”五個大字格外奪目。沿前面的小有河谷向北,便是古代帝王朝拜天壇的駐蹕之所迎恩宮,周圍群山環(huán)抱、綠樹掩映,門前紫微溪潺潺流過,宮院建筑依山就勢,色彩明麗、高低錯落,蔚為壯觀。迎恩宮北邊的蟠桃坡下,有一株國內(nèi)罕見的大銀杏樹,高45.7米,樹圍9.4米,經(jīng)歷2000多年的風(fēng)霜,依然枝葉繁茂、生機(jī)盎然。樹下,一脈清泉穿石而出,涓涓細(xì)流長年不涸,且水質(zhì)清冽甘甜,被人尊稱為“不老泉”,泉水含有豐富的鉀、鋰、鈷、鐵、錳等多種礦物質(zhì)和稀有元素,為天然優(yōu)質(zhì)礦泉水。北邊百米是紫微宮,在王屋洞天福地說中,其所處位置與天上紫微星相對應(yīng),再向北半山腰處為十方院遺跡,相傳為軒轅黃帝訪廣成子之地。
接下來,便到了天壇神路,從這里至天壇山頂,被道教稱為“隔塵俗與天通之道境”。天壇神路是一條曲折盤旋長約4公里、相對高差950米的山脊,沿途有許多小廟,如看山廟、二仙廟、土地廟、雷公廟、電母廟等,古色古香、各具特色。徒步登上山頂需近3個小時,若乘坐天壇山索道,10分鐘可到達(dá)日精峰,再徒步半小時就能登上山頂?!敖^頂橫臨日,孤峰半倚天。徘徊拜真老,萬里見風(fēng)煙?!碧瞥娙吮R照鄰的《登王屋山》,描繪出了天壇峰的奇絕風(fēng)光,令人頓生超凡脫俗之感。登頂覽勝,看萬千物象,求隱問道,見層云舒卷,那種雄奇、壯美與寥廓,那份超然、靜謐與灑脫,無不給人以思想上的震撼、心靈上的凈化。山頂上,建筑飄逸、道觀宏偉、香火裊裊,黃帝設(shè)壇祭天和王母布道受法的神奇故事,不僅在古代被道教推崇為“神仙朝會之所”,也是今天不少人仰慕的神圣之地。
2.愚公移山雕塑
天壇山以北,被道教尊崇為“天外有天之仙境”,因這里峰險(xiǎn)谷幽、人跡罕至、洞奇潭深,十分符合道者思想中的仙境。王母洞和靈山洞位于天壇山北側(cè)的垂簪峰下,洞穴奇古,深邃莫測。王母洞依山向陽,傳為王母修道之處,洞門高處有溪水下瀉,金光燦燦,名曰仙酒池。靈山洞位于七寶峰山腰,洞中套洞、縱橫交錯,潛行盤旋、宛若迷宮,據(jù)說洞底與王母洞相連。王母洞、靈山洞北,有一座五峰凸起的高峰,形如五斗并立,故名五斗峰,在古代風(fēng)水學(xué)中,該峰為天壇山的“玄武”之山,山勢雄險(xiǎn)、威儀分明。五斗峰集“臺、峰、崖、壑、谷、瀑”于一體,人行其間,仰觀處處高山,俯視步步深谷,上有云霧繚繞,下有溪水盤曲,仿佛一幅壯美靈秀的山水畫卷。
王屋山植被茂密、林木蔥蘢,春季繁花似錦、百草吐芳,夏季佳木繁陰、欣欣向榮,秋季層林盡染、紅葉滿山,冬季青松傲雪、銀裝素裹。四時風(fēng)華奇絕,紫虛陽臺、浩浩煙渺;幾多遠(yuǎn)客覓雅,萬千物象、盤旋忘歸。
“玉洞仙何在,爐香客自焚?!背休d歷史的厚重,開啟未來的繁榮。今天的王屋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山水風(fēng)光與文化遺存珠圓玉潤,以獨(dú)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著她的雄奇靈秀、深邃神秘和萬千風(fēng)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