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云
摘 要:高中物理是一門科學課程,是指引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途徑之一。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是依靠單純的文本解讀或文本記憶所能完成的,它必須依靠多種多樣的練習和訓練來幫助理解和消化,并進一步探尋其更加深刻的意義和內涵。本文以習題教學的“留白”為線索,提出了習題教學的三個基本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 習題教學 留白
高中物理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課程,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探索和學習物質的基本結構特征、相互作用關系、運動規(guī)律和特征以及一系列的實驗方法和操作規(guī)范,而這些知識或技能的習得不是憑借教師的“一言堂”或者學生的“主觀努力”就能獲得的,它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必須通過題型豐富、數(shù)量適宜、難度適中的習題來幫助學生通透理解、深入探究。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獨立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如果教師的習題教學還仿效知識教學那套,全盤托出,那這種枯燥且無活力的講學會使高中生陷入思維封閉狀態(tài),毀壞學生構建物理知識架構的根基。因此,在科學選擇習題進行教學的同時,教師的講解應當盡量給學生留下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讓習題所產(chǎn)生的“留白”激起高中生探索物理知識的欲望,讓師生在平和的氣氛中各司其職,共同致力于習題的開發(fā)和研究之中。
一、在提問處留白,擦出思維火花
習題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經(jīng)進行了獨立思考和獨立演算的基礎上的,是流淌著學生思維過程的相互行為,更是滲透著學生解題思想和心理表達的心靈交互活動。所以,習題的教學應當是師生互動的教與學,不應完全割裂學生做與教師講的聯(lián)系。而提問是聯(lián)結這兩個獨立行為的基本橋梁和紐帶,是幫助高中物理教師了解學生習題解答情況最為基本的途徑。因此,要提高高中物理習題教學的有效性,讓留白在習題中盡情演繹,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提問契機,在習題提問處巧設留白,以此激發(fā)學生探究物理習題的欲望。
例如,教學習題(如圖1):有兩個斜面BA和EA,假設它們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現(xiàn)有一個質點要分別放置在BA、EA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到底端,你能判斷出質點沿斜面EA滑動到底端與沿斜面BA滑動到底端時,哪個動能大?哪個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較多嗎?
這道題考查的是學生對于動能計算問題、做功問題、摩擦力問題以及對于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因此,教師在講解這道題前,可以設置這樣的留白:“從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動能和摩擦力以及做功是本道題的三個關鍵詞,老師相信,如果大家能夠回顧一下課本中的這些知識,這道題就能迎刃而解了?!边@樣,不僅提示了學生本道題的切入口,而且還隱約告訴學生解題思路,引起學生的無限遐想。
二、在講解時留白,燃起主動烈火
高中物理是與科學和邏輯打交道的學科,習題的完成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轉化思想。這種特質使得學生往往由于某一個知識點認識不清,或者由于某一處思路出現(xiàn)短路而陷入解題“絕境”,沉浸在“百思不得其解”之中不能解脫,但這種現(xiàn)象只是暫時的,學生可能由于教師的一絲點撥或同伴的一句話就能“大徹大悟”。所以,教師在對習題進行講解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基本解題現(xiàn)狀,不滔滔不絕地進行單向講解,也不無所作為讓學生活在荒蕪之中,而是要充分解剖習題特征,關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習題講解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巧設留白,不僅可以起到促進學生思考和探索的作用,還能讓學生充分體驗“一語驚醒夢中人”的快樂。
例如,教學習題:假設質量為s的物體置于質量為M的物體上面,且兩個物體保持相對靜止,沿著傾斜度為θ的光滑斜面下滑,問:M與m之間有沒有摩擦力?
解答這道題時,如果學生疏忽大意,沒有正確找出兩個物體的接觸面在哪里就草草進入解題環(huán)節(jié),那解答的結果往往是“M與m之間沒有摩擦力”。因此,教師在講解時,可以設置一些留白,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解題誤區(qū),糾正解題思路。如:“同學們,根據(jù)題目我們可以輕松畫出示意圖,那么要正確解答本題,我們首先應當要做的是,找出這兩個物體之間摩擦力的接觸面在哪里?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和思考,看看你所找的接觸面是否正確呢?”
三、在練習時留白,體驗求知過程
某一個物理知識點的習得不是依靠教師講解,也不是靠一道道的習題完成的。教師的知識講解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問題解決的理論模型,習題的訓練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探究知識的依托,要完全掌握某一個物理知識或技能,還需要通過習題講解后的變式練習來完成。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當結合知識點以及學生完成習題的情況,科學設置練習,為練習留下一個個奇妙而又富于探索性的留白,讓學生根據(jù)習題演算及教師講評結果,再次體驗物理求知的過程,填充留白留下的知識空白,并從中獲取無限歡樂。
例如,課堂教學習題:如圖2所示,有一個滑塊以v=3.0 m/s的速度滑上傾角為θ=37°的斜面,已知滑塊質量為m=2.0 kg,滑塊和這個傾斜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40。求:滑塊的加速度; 滑塊上滑的最大高度是多少?(假設sin 37°=0.60,cos 37°=0.80,不計空氣阻力)
教師在科學設疑、巧妙留白中引導學生一步步解題后,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在此題的基礎上添加問號留給學生課下探索,延長學生的思維,擴寬學生的想象空間。如:“既然我們能算出這兩道題,那如果要求‘滑塊在斜面底端時重力的瞬時功率,你會算嗎? 假設滑塊能夠上滑10 m,滑塊的質量和初速度以及傾斜角θ不變,你能算出動摩擦因數(shù)μ是多少嗎?”
總之,單純的講解、單純的灌輸、單純的探究等封閉式教學行為無法幫助高中生正確、全面地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恰到好處的“留白”能夠開發(fā)學生潛在的智能因素,促進學生自主、自覺地探究習題以及習題背后的科學內涵和素養(yǎng),讓學生在“留白”追索中漸漸接近物理學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胡錦.高中物理習題課教學有效性調查研究[D].西南大學,2012.
[2]馬建華.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習題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