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園
她是一位85后,出生在廣東省增城的一個鄉(xiāng)村。父母在當?shù)卣鶎硬块T工作,微薄的薪水免強撐起一個家。但父母非常愛她,努力給她創(chuàng)造最好的學習條件。她從小就喜歡看外國電影,聽外語對她來說就像欣賞一首首美妙的音樂,常常陶醉其中。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結(jié)緣了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附設外語學校。一天,她在家看《現(xiàn)代小學生報》時,看到廣外外校的招生廣告,她立即決定報名試試。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一個月后,她居然考上了,全家人都為她感到高興。可面對12萬元高昂的學費,全家人又陷入了窘迫。12萬元在當時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更何況是工薪家庭。為了讓女兒入讀廣外外校,爸爸忍痛賣掉了新買的摩托車,媽媽又以低于票面的價格賣掉了手上的投資證券,加上向親朋好友借的和自家多年的積蓄,總算湊夠了這筆錢。當年父母不惜一切代價供她上廣外外校的事感動了十里八村。
1997年8月,12歲的她帶著巨額學費,含著淚水正式入讀廣外外校。從小就懂得生活艱辛的她,很快就在眾多同齡孩子當中脫穎而出。她的沉穩(wěn)大氣、才思敏捷、老成干練及出眾的語言天賦,令老師不得不對她刮目相看。第一年,她就被選拔到廣東電視臺為“靈格風”——兒童英語系列教材進行英語配音;第二年被選拔參加廣州市英語競賽,獲二等獎;第三年中考分數(shù)超出了廣州任何一所重點高中,許多重點高中都向她伸出了橄欖枝。但她執(zhí)著于喜愛的外語,仍然選擇留下。用她的話說:“我覺得這個學校更適合我。”
高中三年,她又多次獲獎,其中2002年被選拔到中央電視臺參加外語辯論競賽。一年后,也就是2003年她被保送“北京外國語大學”就讀西班牙語專業(yè)。2004年,她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八系辯論賽中奪得最佳辯手獎。
面對諸多喜人的成績,勤奮好學的她并沒有因此而滿足、驕傲。在2006年11月開考的全國公務員統(tǒng)一考試中,她報考了外交部和新華社總社。經(jīng)過筆試、面試、專業(yè)測試等環(huán)節(jié),過五關(guān)斬六將,在數(shù)十萬名考生中再次脫穎而出,她最終以總分113.6分的成績成為外交部錄用的3名公務員之一。2007年7月,她正式成為一名外交官,擔任外交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司國家級翻譯。
她就是國家級女翻譯——姚雯敏,2013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偕夫人彭麗媛出訪拉美時,那位緊隨其后的“神秘女性”。
面對記者的采訪,姚雯敏說自己的工作需要特別地謹慎。她十分懊悔地談到自己曾隨國家領(lǐng)導人出訪巴西,工作時翻譯錯一個單詞的事。此后她就意識到出訪前要做足功課,比如要了解專業(yè)詞匯,了解每位領(lǐng)導人的語言風格,或者他最近關(guān)注哪些熱點?像習近平主席就喜歡用古詩詞。領(lǐng)導人是不會事先跟翻譯溝通的,只有依靠翻譯平時多看新聞或者通過別的同事介紹情況,分享經(jīng)驗。除此之外,工作之余還要不斷充電,看古典書,包括《孫子兵法》《論語》《大學》等。
當記者問:“你對自己的出名怎么看?”姚雯敏略一沉思,認真地說:“其實,出名只是個副產(chǎn)品,鏡頭并不是沖著我來的,我只是剛好出現(xiàn)在鏡頭里而已。我覺得現(xiàn)在的生活還是跟學生時代一樣,因為工作專業(yè)性比較強,到現(xiàn)在還要背單詞,我要盡量把遇到的不懂的詞語的概率降到最低。”
“機會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一開始都是普通人,但只要你樂觀自信,勇于拼搏,努力進取,平凡的人生終將會發(fā)出耀眼的光芒。就像姚雯敏,從一個鄉(xiāng)村鄰家女孩到國家級女翻譯,她奮斗了整整10年。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