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倩
【摘要】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原動力,對提高課堂效益十分重要。師生關系融洽,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調(diào)動起學生極大的熱情去參與學習;反之,不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苦學,使學生厭學,則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更談不上課堂效益的提高。和諧師生關系,還應注意提高自身素質(zhì),用自己的身心去影響,用自己的激情去誘發(fā),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使學生和你協(xié)調(diào)一致,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努力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因人制宜“融情”因地制宜“入境”因時制宜“強基”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212-02 蘇聯(lián)教育家列·符·贊科夫曾說:“不應當把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而充實的精神生活理解成連續(xù)不斷的緊張狀態(tài)。”我認為所謂學生的生活并不是指讓每一個人單獨地去苦思冥想,而是教師與學生一起交談自己的想法,這里面有游戲的成份、有爭論聲、也有笑聲……。當然,在課堂上的生活,畢竟是以學習為主的一種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學習生活,它就會是既自由自在,又豐富多彩的。幾年的教學生涯,讓我感觸頗多,總感到自己在教學上有缺陷?!皩W校很少教會我們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性”、“課堂氛圍、師生互動、情感交流需要加強”等學生的心聲時常在我的耳邊響起。難道這不是當今整個教育界所面臨的問題嗎?難道不應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嗎?
解決這些問題,我認為應該注意把握以下三個方面:
一、因人制宜注重“融情”。
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區(qū)別于父子和母女,區(qū)別于兄弟姐妹,區(qū)別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動中不可忽視。無數(shù)的教育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越和諧,教學效果就越好,反之,教學效果就愈差。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感到:建立和諧的教與愉快的學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樂學教育和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首要前提,建立和諧融洽、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是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活動,但很大程度上又取決于教師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第一要尊重學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取得學生對你的信賴,教育教學才能走向自由。例如:當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有困難,老師此時一定要用心去點撥學生啟發(fā)思維,切不可簡單生硬地要求學生坐下,一定要給學生回答正確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體會出掌握知識后的快樂。第二要熱愛學生。野蠻產(chǎn)生野蠻,仁愛產(chǎn)生仁愛,這是教育的真理。沒有教師的摯愛,也就不可能有學生的樂學,因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思想、情感、知識的綜合載體。第三要了解學生。沒有對學生的思想、心理和行為的觀察與了解,何以指導學生的學習,樂學也就只能是緣木求魚。教師必須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水平,分別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對每個學生都要有相應的標準,讓他們跳一跳,夠一夠,達到在原有的起點,切合自己的實際來有所提高.
二、因地制宜注重“入境”。
美好的情境,可使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感染力,激發(fā)出思維的極大活力,為學生樂學創(chuàng)造條件。第一要設境。教師要在講授對話、課文時,巧妙構思,隨之介紹一些外國的風土人情、文化背景,名人軼事,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正像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那樣:當教師像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在教學中要從“學會”到“會學”轉化,指導學法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這也是高中英語教學大綱中的目標之一。例如:對話教學,老師可先帶學生共同操練;然后讓學生自己模仿練習,還可以讓他們表演小品。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鞏固所學的知識。
三、因時制宜注重“強基”。
“打鐵還需自身硬”。提高課堂效率還應注意提高自身素質(zhì),用自己的身心去影響,用自己的激情去誘發(fā),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使師生協(xié)調(diào)一致,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努力提高學習效率。一要善于積累?!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自踏入師范院校之門就將此作為我一生守奉的信條。教師是學生的楷模,你得有淵博的知識,做到既專又博。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而面對今天思維敏銳的學生,僅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有一缸水、一湖水,甚至是一江水。陶行知曾說過: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處于新時代的青少年學生,知識面寬,善于質(zhì)疑,探究能力強,教師只有具備淵博的學識、廣闊的視野,方可臨場不懼、游刃有余;只有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積極進取,才能擔當起培育英才的重任。同時,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作為教師不能滿足于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改變原有的知識結構,更新和充實學科體系,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fā)展的需要。除了精通所授學科知識之外,還應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基礎上,具有收集運用各種信息的能力,并能熟練掌握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二要勇于實踐。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學科教學的好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技藝和教學風格,有效地推行素質(zhì)教育。教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只有具備精湛的教學技藝,有獨特的教學風格才是學生喜歡的好老師。具備精湛的教學技藝的老師,面對鮮活的教學內(nèi)容,能巧妙自然切入;獨特的思路似一潭清泉,潤澤著學生的心田。巧妙的設計能讓學生豁然開朗,茅塞頓開,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敏銳的思維;個性的見解能讓學生學會思考,不會人云亦云。面對變化多端的教學課堂,只有技術精湛方可游刃有余,也會讓學生佩服之極。三要敢于創(chuàng)新。面對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時代,教育的環(huán)境不會始終不變,教育對象也不會完全相同,教師應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具有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總之,建立和諧的教與愉快的學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樂學教育和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首要前提,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很大程度上又取決于教師的理智、情感、教育方法和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列·符·贊科夫(蘇聯(lián)):《教學中的直觀性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2]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