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我女兒8歲的時候,挑了一把100鎊的2/4小提琴開始上樂器課。女兒練琴,我們從來沒干涉過,一切都是從興趣出發(fā)。學到三四級,老師推薦她上一個星期日音樂學校。這個學校費用很高,不過政府按照家庭收入給補貼,補貼非常高,所以有音樂潛能的孩子即使家庭付不起費用,照樣可以上這個學校。女兒通過了考試,考的是潛能而不是當時的級別。這個學校成了女兒的第二個家,她喜歡那個地方,一幫摯友情投意合,一起演出,一起上課,一起出去吃飯,每年送走一批上大學的還要死要活地哭一場。
學到八級,女兒的學生小提琴不夠用了。我?guī)е退睦蠋熯h途到一家琴行去選琴。去琴行之前,我首先要和女兒取得共識:我們有一個預算,超過預算,不管多好的琴,堅決不買,連試都不試。我們把預算定得很低,原因是小提琴價格沒邊,幾萬、幾十萬鎊的不少,幾百萬磅的也有。然后,我們電話告知琴行我們的預算。
到了琴行,店主已經(jīng)將所有可選的十幾個小提琴擺在桌面,價碼都去掉了,只有無序號碼,以免在選琴時心理上受價碼的影響。每一把小提琴都是有歷史、有生命和有個性的,因為每一個拉琴的人都是不同的,所以人挑琴往往是琴挑主。女兒挑中了一把100年的老琴,這把琴女兒拉得隨心所欲、音質(zhì)甜美,而老師選中的另一把新琴到了她手上音質(zhì)就有點變。但新琴如果用一些年也會出性格,琴聲也會有變化,所以有潛力。沒料到的是店主事先悄悄將一把超出預算一點點的小提琴混在里邊,就是女兒挑出的那一把。他隨即向我道歉,允許我們將兩把琴帶回家試用兩周,決定取舍。女兒決定如果在拿回的兩把琴中選中了老琴,她就用自己的零花錢湊足價格。
無論孩子在任何方面有潛能,我們都不會無限制地投資。這源自一個西方的理念:父母的錢不是子女的錢。這個理念根深蒂固,所以西方啃老現(xiàn)象少,也不會出現(xiàn)年輕人大把花父母的錢,毫不在乎。記得有人提過一個家境比較好的孩子被媽媽送到鄉(xiāng)下吃苦,希望他能學會珍惜和努力。孩子問當?shù)氐男『⑺麄優(yōu)槭裁茨敲磁?,答:“為了住大城市的大房子,過好生活?!庇谑呛⒆訂枊寢專骸斑@些現(xiàn)在都有了,干嘛還要努力?”我也問過女兒這個問題,她連想都不想就答:“大房子好生活是父母掙來的,我將來得去掙自己的?!背:团畠撼鋈ベ徫?,因工作和其他應(yīng)酬,我會買一些高檔一些的服飾,女兒不會艷羨,她買的都相對低價。如果真有好吃的東西不夠吃了,我們也要平均分開,而不會都留給孩子。我們希望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先學會尊重自己的父母和家人。
女兒至今對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但決定不上音樂學院。孩子們將來要從事的職業(yè)很可能現(xiàn)在還不存在,我們所能做的是保護他們的興趣,給他們多提供體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