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娜•日介甫
摘要:目的:通過探討原因不明心律失常與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及心電圖心肌缺血部位與冠脈病變的相關性,旨在為臨床全面準確診斷心臟疾病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心律失?;颊?13例,應用心電圖與冠狀動脈造影對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冠狀動脈硬化情況進行記錄和對比。結果:心律失常引發(fā)心絞痛患者冠狀動脈發(fā)病率為91.09%,顯著高于無心絞痛患者組,且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多發(fā),但是患者未發(fā)生典型心絞痛時冠狀動脈病變發(fā)生率低。
關鍵詞:心律失常;冠狀動脈造影
【中圖分類號】R54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5-0060-01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近年來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臨床發(fā)病率呈現(xiàn)顯著上升的趨勢,給患者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同時由于心律失常可能與冠狀動脈病變密切相關[1],本研究通過探討原因不明心律失常與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及心電圖心肌缺血部位與冠脈病變的相關性,旨在為全面診斷心臟疾病提供理論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心律失常患者213例,根據(jù)患者表現(xiàn)分為A組和B組,A組患者112例,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54例,年齡為47-81歲,平均年齡為(64.33±1.01)歲,病程為3個月-4年,平均病程為(2.11±0.28)年,患者表現(xiàn)為心律失常,不伴典型心絞痛和心電圖缺血改變,患者表現(xiàn)為胸部刺痛、悶脹痛或燒灼痛,持續(xù)時間數(shù)秒或數(shù)小時;B組患者101例,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4例,年齡為43-78歲,平均年齡為(53.92±1.14)歲,病程為3個月-5年,平均病程為(2.35±0.17)年,患者有不同程度心絞痛,其中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47例,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5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應用常規(guī)心電圖、24 h動態(tài)心電圖、血壓、血脂和血糖的常規(guī)檢測,并給予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采用Judkins法[2],對患者右側股動脈進行穿刺,入JL、JR和pigtail導管,并進行多體位投照,對左右冠狀動脈注入造影劑使其顯影,判定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并由經驗豐富的醫(yī)師進行評估診斷,血管內徑狹窄>50%定為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1.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應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百分率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2 結果
A組112例患者中經冠狀動脈造影診斷冠狀動脈病變患者17例,均為單支動脈病變,其中左前降支60%狹窄11例,右冠狀動脈70%狹窄6例,冠狀動脈病變陽性率為15.18%,其中病變中室性早搏7例,陣發(fā)性房顫10例。B組101例患者中冠狀動脈病變92例,陽性率為91.09%,其中單支冠狀動脈病變33例,雙支側冠狀動脈病變17例,三支病變14例,左前降支60%狹窄12例,右冠狀動脈70%狹窄10例,狹窄80%以上6例,其中病變中房顫左回旋支病變33例,室性早搏29例,竇性心動過緩伴Ⅱ度房室傳導阻滯31例,竇房結綜合征11例,B組冠狀動脈病變率顯著高于A組,且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
心肌缺血與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心電圖顯示前壁部位缺血81例,造影結果顯示左前降支病變39例,右冠狀動脈病變36例,左回旋支病變17例,前壁缺血的心電圖預測敏感性80.15%,特異性92.06%,心電圖下壁部位缺血77例,造影結果顯示左前降支病變28例,右冠狀動脈病變26例,左回旋支病變19例,后壁缺血的心電圖預測敏感性81.33%,特異性91.19%,其中右冠狀動脈病變在心電圖上易出現(xiàn)下壁部位心梗,左冠狀動脈回旋支病變時主要在心電圖上表現(xiàn)下壁與正后壁部位。
表1兩組心律失?;颊吖跔顒用}病變情況比較
組別 總例數(shù)(n) 冠狀動脈病變例數(shù)(n) 冠狀動脈病變陽性率(%) 病變類型
A組 112 17 15.18% 室性早搏、陣發(fā)性房顫
B組 101 92 91.09% 房顫左回旋支病變、室性早搏、竇性心動過緩伴Ⅱ度房室傳導阻滯、竇房結綜合征
P值 P>0.05 P<0.05 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冠心病導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不斷增多,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在臨床上經常診斷為冠心病,隨著動態(tài)心電圖臨床應用的廣泛,心律失常和冠心病檢出率顯著增加,病因主要是局部心肌缺血缺氧,導致心肌受損引起心電不穩(wěn)定[4]。本研究通過應用冠狀動脈造影術檢查心律失常患者,結果表明無典型心絞痛和心肌缺血患者陽性率為15.18%,而典型心絞痛和心肌缺血患者冠狀動脈造影陽性為91.09%,組間比較差異顯著且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前壁和下壁心肌缺血對于預測左前降支和右冠狀動脈狹窄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主要原因可能是左前降支冠狀動脈為左室前壁供血,病變導致左室異位興奮點自律性增高,發(fā)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右冠狀動脈為竇房結和房室結供血,病變時發(fā)生緩慢心律失常。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臨床多表現(xiàn)為心律失常,但是無典型心絞痛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發(fā)生率低,典型心絞痛患者大多伴有冠狀動脈病變,臨床對于冠心病引起心律失常并伴有典型心絞痛患者應警惕冠狀動脈病變,及時給予患者全面治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同時提高臨床搶救效率。
參考文獻
[1] 方存明, 嚴國平. 心電圖與冠狀動脈造影結果臨床對比分析[J]. 現(xiàn)代電生理學雜志, 2006, 13(4):223-224.
[2] 王湘娟, 李忠銀. 平板運動負荷試驗中室性心律失常與冠狀動脈病變關系的研究[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09, 4(18): 11-12.
[3] 孫娜, 王恩榮, 楊文燦, 等. 心律失常與冠狀動脈造影的臨床對照研究[J]. 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3, 15(1): 53-54.
[4] 楊麗霞, 張崇德, 崔萍, 等. 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與冠狀動脈造影的臨床對照研究[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04, 18(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