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霞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臨床護理干預對于高血壓患者血壓管理的療效。方法:選擇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接受治療的100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比組兩組,每組患者5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接受心理和行為以及藥物等方面的干預措施,而對比組患者則是接受常規(guī)的護理以及藥物治療,經(jīng)過三個月治療,對血壓值的變化開展統(tǒng)計分析,對患者血壓管理情況進行分析結果:接受護理干預高血壓患者能夠基本掌握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對藥物的依從性也明顯好于對比組患者,且血壓管理控制情況好于對比組結論: 通過臨床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保健意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情緒,同時增強藥物依從性,確保血壓得到控制??傊o理干預配合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比單純藥物治療效果較優(yōu)。
關鍵詞: 高血壓; 療效觀察; 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5-0255-01
盡管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不合理,且老齡化加劇,高血壓的發(fā)病率上升明顯。高血壓是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更是發(fā)生冠心病或者腦卒中死亡重要原因[1]。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高達11.25%,約有 2 億高血壓患者,而血壓管理控制較好的只有5-8%。大多數(shù)患者對高血壓危害性并不十分清楚,另外,受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影響,特別是不良生活習慣影響,使患者服藥也不能明顯的改善血壓,血壓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近幾年,我院開展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取得不錯效果。本文將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分析,研究護理干預對高血壓的效果。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接受治療的100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比組兩組,每組患者50例。其中觀察組有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齡在54歲至82歲之間,平均67歲;11例小學文化,14例初中,9例高中,16例大專及以上。對照組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在56歲至81歲之間,平均70歲;小學文化11例,初中16例,高中11例,大專及以上有12例。兩組患者年齡、 性別、文化程度和原發(fā)性高血壓分級無有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選擇100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比組兩組,每組患者5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接受心理和行為以及藥物等方面的干預措施,而對比組患者則是接受常規(guī)的護理以及藥物治療,經(jīng)過三個月治療,對血壓值的變化開展統(tǒng)計分析,對患者血壓管理情況進行分析。
1.2.1 心理干預:
對于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一般缺乏疾病認識,擔心治療效果以及預后恢復。需要強化患者的心理干預,即要求在入院后,醫(yī)護人員與患者交流溝通,掌握心理狀態(tài),確保患者對高血壓的危害性以及治療控制效果有所了解,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度,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減輕壓力,保持患者心理平衡。
1.2.2 用藥干預:
一般高血壓患者需要的是終生服藥,過程比較的漫長,期間患者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由于耐受性不同,規(guī)律性不同等情況,難以保證患者的規(guī)律合理用藥。因此要針對患者病情開展個體化和特異化指導,確?;颊呖茖W、合理的用藥。并提醒患者自覺按時、按量服藥,做到正確用藥。
1.2.3 運動干預:
指導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勞逸結合,鼓勵適當運動,如練氣功、太極拳等,建議適當慢跑或快走運動,常散步等,同時,運動前引導患者做好熱身運動,鼓勵患者勤做深呼吸,運動地點一定要保證環(huán)境好,并且運動量要在患者身體承受能力范圍內(nèi),做一些有氧運動以及耐力運動等,控制好每日的運動時間,一般每天運動兩個小時最佳[2]。
1.2.4 飲食干預:
提醒高血壓患者減少鈉鹽的攝入量,高血壓患者飲食要以低脂肪和低鹽為佳,食鹽攝入量每天不得超過 6克。吃食物要盡量清淡,多吃果蔬,油炸和動物的內(nèi)臟、蛋黃等要少吃或者不吃,這類食物膽固醇含量較高。同時注意少吃一些甜食,做到戒煙戒酒多喝水,尤其是肥胖患者,要加強飲食教育,減少飲食熱量。
1.2.5 生活習慣干預:
使患者自覺的改變自身的生活中不良的習慣,比如戒煙限酒;堅持大便,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時間。
1.3 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
采用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x±s)來表示。
2 結果
接受護理干預高血壓患者能夠基本掌握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對藥物的依從性也明顯好于對比組患者,且血壓管理控制情況好于對比組。觀察組經(jīng)過護理干預之后,收縮壓下降值平均為(33.1±9.5)mm汞柱, 舒張壓下降平均值則為(13.4±3.6)mm汞柱,對比組患者的收縮壓下降的平均值為(25.3 ±8. 9)mm汞柱, 舒張壓下降的平均值為(6. 0 ±3. 2)mm汞柱, 詳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比較(x±S)
組別 n 收縮壓平均下降(mmHg) 舒張壓平均下降(mmHg)
觀察組 50 32.1±8.5* 14.4±4.6*
對比組 50 24.3 ±7. 9 5. 0 ±4. 2
p值 <0.01 <0.01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 01。
3 討論
高血壓高危因素較多,且高血壓在我國具有"三高、三低"的特點,高發(fā)病率、病死率和致殘率,低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3]。容易引起心、腦、腎以及大血管并發(fā)癥使病情更為復雜。通過分析,觀察組對疾病認知提高很大,對危險因素可以積極主動控制,服藥依從性好,血壓管理控制在理想范圍,干預護理作為一種管理模式在慢性疾病治療中逐漸得到發(fā)展,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決心和恒心,通過維持較高的生活質量,讓患者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積極配合治療,是取得令人滿意治療效果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增武, 武陽豐, 趙連成, 等. 中國中年代群高血壓患病率及知曉率控制率的演變趨勢[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4, 25(5):407.
[2] 曾素琴. 686 例老年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J]. 護理研究, 2008, 22(4C):1068.
[3] 侯娟麗,王小蘭,羅小蘭.行為干預在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