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葵
“花兒”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優(yōu)秀民間歌曲。廣泛流傳于我國西北甘、寧、青、新四省區(qū)的回、漢、撒拉、東鄉(xiāng)、保安、裕固、土、藏八個民族當中。過去“花兒”的傳承,全靠民間“花兒”歌手們口傳心授來進行。隨著歷史的發(fā)展,這一傳承形式越來越不利于“花兒”這一古老民歌的發(fā)展,有些地方的民間歌手已到了青黃不接甚至斷代的窘地。因此,要使“花兒”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學校音樂教育這塊陣地,從培養(yǎng)未來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入手,將“花兒”正式納入到高校音樂教學中。
一、“花兒”的民族聲樂教學
1.在演唱發(fā)聲方面。在“花兒”演唱中,不同民族都有許多裝飾音、襯腔、襯字等不同的演唱風格和特點,在“花兒”的傳承發(fā)展中,“花兒”的發(fā)聲方法逐步形成了自己較為獨特的特點。
(1)尖音唱法:也稱高音唱法(假聲),多為男聲所用。純假聲唱法從生理上說是一種違背發(fā)聲功能的不自然的唱法,純假聲唱法呼吸淺,聲音得不到支持,氣息沒有一條暢達的道路,聲音雖高,吐字不清,甚至有聲無字。
(2)蒼音唱法;也稱“滿口腔”(真聲)。撒拉族“花兒”演唱采用的是“蒼音唱法”,曲調音域不寬、淳厚樸實、行腔平穩(wěn)、節(jié)奏規(guī)整,旋律優(yōu)美婉轉,具有柔和甜美的特點。全部采用真聲唱法,不能適應音域較寬,旋律起伏較大的曲調,也不能發(fā)揮歌唱者發(fā)聲器官的全部功能。
(3)尖蒼音唱法:即真假聲相結合,高音區(qū)用假聲,中低聲用真聲,是融尖音、蒼音兩種優(yōu)勢為一體且演唱較為普遍的方法。真假聲相結合的唱法,從演唱“花兒”的聲樂技藝上來說,應該是“花兒”的根本唱法。
“花兒”的三種唱法,哪種科學,哪種不科學,主要是通過“花兒”歌手的演唱,實踐的檢驗,經(jīng)過一番苦心的分析研究,才能得出較正確的結論來。
2.在潤腔方面。在音色處理和用嗓方法上,回族、撒拉族、土族等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演唱技巧?!盎▋骸钡臐櫱缓茇S富且極具獨特的藝術感染力,是“花兒”演唱中的特殊技巧,主要有倚音、滑音、顫音、抖音、哭音、嗖音等?;刈逄厥獾摹邦澔ㄒ簟笔怯脷庀⒋虺鰜淼囊环N聲音,它具有輕快、靈活、明亮的特點,在進行速度和振動密度上更快、更密、更響,在行腔過程中不斷出現(xiàn),具有獨特的風格。撒拉族“花兒”在潤腔方法和裝飾音的使用上,吸收了藏族民歌“拉伊”(情歌)的特點,運用了藏族民歌中的波音、顫音及華彩性的裝飾音,具有藏族酒曲和山歌的風格,形成撒拉族“花兒”獨特的聲音韻味,演唱感情真摯、富有感染力。土族在潤腔方法和裝飾音的使用上,在每一句的結束時,采用了下滑音的潤腔特點。
3.在咬字方面。“花兒”中的詞,很富于詩意。且保留了口語化的鄉(xiāng)土色彩,每句歌詞,朗朗上口,字里行間,韻味十足。唱哪個民族的“花兒”,就用哪個民族的基本語音??茖W的“花兒”唱法,應該有聲有字,咬字正確,吐調清楚,在字、聲之中體現(xiàn)濃郁的地方風格和特有的民族色彩,唱出“花兒”的風味,咬出方言字聲的特色,把字與字之間的聲韻咬準。特別是曲中的襯字,“啊”“哎”“呀”“喲”等。咬字、吐詞注意不要太過,過重了會破壞聲音的美感?!盎▋骸毖莩械囊ё?,關鍵在于唇、齒、舌之間,嘴唇不能過緊或過松,舌尖要靈活,舌、齒音要緊密配合。這樣,送出去的詞句字字利落、句句灑脫,人們聽得清清楚楚,感到歌的詞好,曲美,味正?;刈濉盎▋骸痹谝ё稚辖〗輨倓?、口腔有力。在襯詞處理上語言性強、吐字輕巧靈活、富有彈性、粗獷奔放,具有民族地域及方言特點,體現(xiàn)了感情的自然流露和口語化。
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咬字發(fā)音特點,因為它決定著“花兒”演唱的音色和原汁原味的把握,以體現(xiàn)不同民族“花兒”的演唱特征,這樣才能使本土優(yōu)秀民歌得到傳承。
二、“花兒”教學的多樣性
1.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盎▋骸苯虒W內容豐富、種類較多,教師可以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和各種手段,采用高質量的音響示范,運用影視放映可視形象,制作課件、VCD、CD、攝影照片、圖表投影等有聲有色的授課方式,使“花兒”教學更為直觀和感性。同時,教師把平時收集、整理的資料,包括藝術實踐、田野調查、“花兒”采風中所收集的本土地道的原汁原味的錄音、錄像讓學生欣賞和聆聽,引發(fā)學生對學習“花兒”的興趣和愛好,感受和體驗家鄉(xiāng)音樂文化之美,使之真正成為欣賞美、感覺美、表現(xiàn)美的主體,這對于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音樂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邀請民間“花兒”演唱家進課堂??梢哉埫耖g“花兒”藝人進課堂傳經(jīng)送寶,進行示范教學和講座。采用師生和民間藝術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教師講解或請翻譯,民間藝人做“花兒”演唱示范,講解“花兒”曲令中的方言土語,教師把收集、整理的“花兒”曲令打印成歌單發(fā)到學生手中。民間演唱家原汁原味的演唱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和內容,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本土“花兒”演唱的發(fā)聲特點和演唱方法,感受民歌演唱中粗獷、淳樸、優(yōu)美、流暢、富有本土音樂藝術魅力的演唱風格。
3.成立“花兒”合唱團。成立“花兒”合唱團,定期舉辦有關“花兒”的匯報音樂會、比賽和省內外的演出活動,把本土優(yōu)秀民歌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欣賞、了解和喜愛“花兒”。合唱團參加省內外各類演出和比賽以及民族節(jié)日和民俗活動,開闊學生的眼界,將課堂上所學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國的民族音樂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取得自己應有的音樂藝術地位。
4.定期進行田野采風活動。按照學校音樂教育教學計劃的要求,定期讓學生走出課堂到民間地頭去感受“花兒”演唱的氛圍,進行藝術實踐、民族音樂采風、田野調查等活動,并長期、持久地與民間藝人保持一種緊密的聯(lián)系,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收集、挖掘、整理寶貴的“花兒”音樂資源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教師要充分利用身邊音樂鄉(xiāng)土資源作為學生的學習、實踐、課題、論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今后的音樂創(chuàng)作提供原始的理論依據(jù)作一番調查研究。通過親身體驗,探究本土“花兒”音樂文化,從而產(chǎn)生學習興趣,包括民族歷史、地理、風情、民俗文化、節(jié)日等,把課堂上所學知識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通過田野采風進行實地考察,有目的、有步驟地拜訪民間藝術家進行感情交流,解惑答疑,了解本土音樂多元的傳統(tǒng)文化背景以及民族心理、生理、思維、行為方式、音樂的起源與傳承,保護和搶救本土民族音樂文化遺產(chǎn),以及賴以生存、發(fā)展、走向未來的文化根基。
三、加強“花兒”教材建設
編寫本土音樂特色教材是高等院校在教學中突出民族音樂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想立足于本土音樂文化,開創(chuàng)音樂教學特色,首先應有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作為編寫教材的依據(jù)與參考。由學校組織專家和當?shù)亍盎▋骸彼囆g家共同編輯出版“花兒”教材,避免教材的單一性。本土音樂教材可以滲透于不同音樂課堂中,如視唱練耳課中可選擇和增加“花兒”曲令中典型調式、節(jié)奏型和旋律性的音樂片段,和聲課中可增加“花兒”的多聲音樂,鋼琴課教學中可以編配一些“花兒”歌曲。除了編寫教材之外,教師可以公開出版一些學術價值較高的、有關“花兒”方面的專著,配備與教材同步的音像資料,制作跟課程有關的課件、VCD、CD光碟等聲像教材,教材要有代表性、地方性、具有推廣和欣賞價值,使教學更為直觀和感性。
四、提高教師素質和業(yè)務水平
教師要統(tǒng)一教學思想,制定出相應的“花兒”曲目庫,內容有傳統(tǒng)“花兒”及新創(chuàng)作的作品。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演唱能力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選擇曲目,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一些他們所喜愛的“花兒”曲令,從而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花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聘請一些有關專家、教授、演員定期為學生舉辦各種講課,充分利用音像資料和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圖文并茂,讓學生欣賞到大量的“花兒”作品,分析把握各類作品的曲式結構、演唱風格和特點。
隨著20世紀學校教育的興起,地方高等院校應該擔負起傳承和弘揚“花兒”民族音樂文化的重任。通過構建“花兒”音樂特色課程,為民族地區(qū)培養(yǎng)和輸送合格、高質量的音樂人才。合理調整課程及教學內容,對于推動我國高校民族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