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融
云水教育
——靈感的源頭(創(chuàng)作談)
□陳 融
陳融,出生于新疆。曾在《青年文學》《星星詩刊》,香港《當代文藝》《明報》,臺灣《幼獅文藝》等刊物發(fā)表詩歌、散文、小說。著有散文集四部。作品入選多種選刊選集。
《云水飄渺書》緣起于數(shù)年前。對這個題材,曾經(jīng)想象醞釀了許久,原本計劃寫作一部長篇,結果是興致勃發(fā)開始,卻因缺乏較為充分的準備,或者說缺乏駕馭一部長篇的能力,在進行了幾萬字后不了了之地停滯下來,一停就是幾年。但我對這個幾乎就要成為廢品的海邊傾訴故事,始終沒有忘懷,其實我一直在等待和它有個好的姻緣。
今年春天的四五月份,我又翻出原先寫作的幾萬字,重新進行了新的架構,于是變成了現(xiàn)在的《云水飄渺書》。由于不太會講故事,我把它寫得散文不像散文,小說不像小說。雖然對什么樣的小說是好小說,心里一片明鏡,但對自己寫成的這樣一篇兩萬字露頭的小中篇仍心存疑惑:它究竟會有怎樣的命運?因為這種寫法在有些小說家看來是吃力不討好的,被消隱了的故事情節(jié),通過散文的敘述語言緩慢袒露冰山一角,卻很快又在消隱中結束了,就連標題都氤氳著模糊之氣和無邊界的意味。當然,還因為大家早已看慣了熟悉的小說模式,對小說在N種寫法之外究竟還能有NN種寫法漸漸失去了耐心和寬宏之心。
《云水飄渺書》里故事發(fā)生與結束都在海邊,水和云對我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教育,就對小說男女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教育。在一個許多人忙著反智的時代,男女主人最終在大海的真相面前,選擇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坦承各自的命運。命運的好與壞不是最重要,而對真相的承擔與敬畏則是當代都市人最需要修習的。
現(xiàn)在,我在等待了不算多長的時間后,迎來了這篇小說的好姻緣。它能通過《星火·中短篇小說》這塊寶地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我相信對小說文本的多元評價畢竟是存在的,甚至反襯出我過去的疑慮多少有些矯情。
對這本雜志的敬意無需遮掩,現(xiàn)在該我反問自己了:你有一直“獨立”下去的勇氣嗎,你有等待的更強耐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