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翠容, 武文彬, 左 勇, 徐 永
(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北京 100095)
基于成像式照度測量的菲涅爾光學助降系統(tǒng)設計
唐翠容, 武文彬, 左 勇, 徐 永
(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北京 100095)
為了解決菲涅爾光學助降系統(tǒng)的檢測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成像式照度探測法的菲涅爾燈發(fā)光強度測量方案,并研制了成像式照度探測裝置。試驗結果表明該裝置可遠距離對大口徑、大發(fā)光角度的菲涅爾燈進行發(fā)光強度的探測,滿足菲涅爾光學助降系統(tǒng)檢測裝置測量的要求。
計量學;光學助降系統(tǒng);菲涅爾透鏡;成像式照度探測裝置
菲涅爾光學助降系統(tǒng)(Fresnel Lens Optical Landing System,F(xiàn)LOLS)是當代航母上典型的光學著艦引導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的檢測和校準研究對保證艦載機的著艦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FLOLS作為基本的目視助降設備,最顯著的優(yōu)點就是在空中提供了光學下滑道,所謂的光學下滑道是指菲涅爾透鏡光學助降系統(tǒng)發(fā)出的相對海平面保持一定傾斜角的5層光波束[2],讓著艦變得相對安全。
菲涅爾燈發(fā)光強度檢測系統(tǒng)要求可遠距離對大口徑、大發(fā)光角度的菲涅爾燈進行發(fā)光強度的探測,得到光強的空間分布,并且具有測量速度高和消除背景光干擾的特點。具體技術指標:光強測量范圍為0~5000 cd;測量分辨率為4 cd;雜光衰減率為80%;口徑>0.5 m;水平角度測量范圍>20°;垂直角度測量范圍>20°[3]。
3.1 總體測量方案
菲涅爾燈的發(fā)光強度檢測系統(tǒng)大多采用了大口徑的反射鏡,使檢測系統(tǒng)設備承重、空間需求大,而且反射鏡的面形誤差、安裝精度對系統(tǒng)的檢測精度影響非常大。而選用旋轉燈具的方式可以更方便來進行光強檢測。
如圖1所示,菲涅爾燈安裝在二維轉動平臺上,照度探測系統(tǒng)由3個部分組成:(1)分光成像模塊,包含成像透鏡與分光棱鏡,分別將菲涅爾燈成像并分光;(2)圖像采集模塊,包括CCD與顯示器,用于顯示菲涅爾燈的像并瞄準對中;(3)照度探測模塊,包括照度探頭、信號放大、A/D轉換和計算機,照度探頭采集到菲涅爾燈發(fā)出的光,通過信號放大、模數(shù)轉換,最后傳送給計算機進行數(shù)據處理和相關光度參數(shù)的分析。
圖1 菲涅爾燈發(fā)光強度測量方案示意圖
3.2 成像式照度探測方案分析
為了使菲涅爾燈發(fā)光強度測量達到一定的精度,以及分布曲線測量準確性達到一定的高度,需要測量的相對距離越遠越好。光強度的測量通常是通過照度測量實現(xiàn)的[4],菲涅爾燈發(fā)光強度與測量距離的關系為:I=El2,發(fā)光強度正比于距離的平方和照度,可見距離越遠,照度越小,對照度探測的精度要求也越高。而成像式照度探測就能滿足上述要求,具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1)提高到達照度探頭的光通量(SA/SB倍,SA為成像透鏡的通光面積,SB為照度探頭的光敏面面積)。由于測量距離較遠,用照度計直接測量時,到達照度探頭的光線少,光電流小,在照度探頭靈敏度一定的情況下,測量得到的照度精度較低;(2)提高檢測系統(tǒng)對雜散光的抗干擾能力。由于雜散光是光度計測量中影響測試精度重要的因素,而成像式照度探測結構只有視場中的物發(fā)出的光才能到達照度探頭,同時對于雜散光,若將光學系統(tǒng)內表面做了發(fā)黑處理或者加工消雜光螺紋,則雜散光被鏡管吸收,可有效地避免雜散光的干擾;(3)系統(tǒng)簡化,便于使用。由于測量和對焦共用一個光學系統(tǒng),使系統(tǒng)簡化。采用CCD進行瞄準時,CCD的中心和照度探頭的中心都在光軸上,不用隨距離變化修正瞄準軸,便于使用。
4.1 光學設計
成像式照度探測系統(tǒng)包含兩個接收元件,分別是CCD和照度探頭。CCD的尺寸選擇不能過大或過小,選用1/2″(6.4 mm×4.8 mm)的CCD,光斑大小約占CCD的1/14,使用時,能在視場范圍內較好地搜索菲涅爾燈所在位置以及對準。同樣對于照度探頭尺寸的選擇不能過大或過小,綜合考慮本系統(tǒng)的成像放大倍率以及光源的尺寸,選擇尺寸2.7 mm ×2.7mm的照度探頭。照度探頭光通量接收面、顯示器以及菲涅爾燈的像對應的位置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成像式照度探測光路
檢測儀器工作距離為10~400 m,如果使用同一種焦距的成像透鏡,那么在遠距離測量時,光斑非常小。由于探測器接收面上,各個位置的響應度存在差異,光斑過小時測量誤差大。基于上述分析,采用3種不同焦距的透鏡,焦距分別為:40 mm、160 mm、300mm,測量距離分別為:近場光度標定和目標搜索、50~200m、100~400m。
對于焦距為40 mm的透鏡,相對孔徑D/f′=7/20,孔徑D=14mm,對于物距s=13.3m,尺寸為DL×DL=500mm×500mm的菲涅爾燈在CCD和探測器上成像,像斑邊長滿足
對于500mm×500mm的菲涅爾燈,使用焦距f′=160mm的鏡頭,測量距離s為50~200m時,CCD
即CCD與照度探頭上的光斑邊長與照度探頭上的光斑邊長
同理使用焦距f′=300 mm的鏡頭,測量距離s為100~400m時,CCD與照度探頭上的光斑邊長
因此,照度測量由f160和f300鏡頭完成,f40鏡頭主要進行近距離光度標定,以及遠距離測量時用于菲涅爾燈搜索和對準。
由于測量的菲涅爾燈具有多種顏色[5],需采用消色差正膠合透鏡,可以使菲涅爾燈發(fā)出的不同顏色的光在像面上的球差最小,保證成像質量。設計的3種不同焦距的消色差雙膠合透鏡參數(shù)見表1。
表1 消色差正透鏡設計參數(shù)mm
4.2 結構設計
照度探測系統(tǒng)的結構如圖3所示,鏡筒與管座之間采用梯形螺紋連接。梯形螺紋螺距大,能夠實現(xiàn)3種不同焦距的透鏡快速的裝卸;同時,梯形螺紋能夠實現(xiàn)調焦的功能。
圖3 成像式照度探測系統(tǒng)結構圖
為了保證照度探測角度精度,要求菲涅爾燈的中心與探測系統(tǒng)的光軸同高,因此使用高度可調的三角架來支撐檢測裝置和調整探測系統(tǒng)光軸的高度。照度探測中的轉接模塊用于安裝分光棱鏡,并連接CCD和照度計,用于成像顯示和照度探測。
成像式照度探測,配備3種焦距的成像鏡頭,有4種測量檔位狀態(tài)。試驗中使用大動態(tài)點光源用作成像式照度探測裝置的輻射源,其具有輻射發(fā)光強度高,發(fā)光強度可調和色溫不變等特點,通過水平、俯仰調節(jié)機構,對準被測光源,光電采集探頭進行照度探測,經數(shù)模轉換后由串口輸出測量結果。
5.1 發(fā)光強度測量動態(tài)范圍試驗
成像照度計的發(fā)光強度動態(tài)范圍試驗結果為在各個檔位最大讀數(shù)Dm均為3209。由成像照度探測各檔的最大讀數(shù)Dm得出發(fā)光強度測量的動態(tài)范圍Dm∶1。所以,成像照度計各檔發(fā)光強度測量的動態(tài)范圍均為3 209∶1,大于要求的測量動態(tài)范圍5 000∶4=1250∶1。
5.2 照度和發(fā)光強度分辨率試驗
設各檔的照度量程Em及最大度數(shù)Dm,由式(1)計算各檔的照度分辨率:
設定測量距離l,可由式(2)計算發(fā)光強度的測量分辨率:
各檔的照度分辨率ΔE及不同測量距離下發(fā)光強度的量程Im和發(fā)光強度測量分辨率ΔI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成像照度計的發(fā)光強度量程和分辨率不僅與檔位有關,也與測量距離密切相關。對于不同的測量距離,應選擇合適的檔位進行測量。當被測目標較遠時應選擇較為靈敏的檔位,如×1檔以提高分辨率;當被測目標較近時應選擇較高檔位,如×1000檔,以擴大測量范圍。
表2 不同測量距離時量程與分辨率
5.3 照度測量重復性試驗
由5次標定數(shù)據統(tǒng)計出成像照度計同一讀數(shù)對應的照度重復性曲線如圖4所示,
圖4 成像照度計5次標定試驗結果
其中Ei為各次標準照度計讀數(shù)。
5.4 雜光衰減率
主要試驗成像照度計中遮光罩及鏡筒的消雜光能力,分析環(huán)境雜散光對測量精度的影響。成像照度計讀數(shù)E1=13,非成像照度計讀數(shù)E2=1 965,得到的雜光衰減率為:
由圖4可以看出,成像照度計讀數(shù)在0~2 500范圍內,標準照度E與成像照度計讀數(shù)D間基本線性。若僅使用0~2 500之間的線性區(qū)域,其測量動態(tài)范圍也可達2 500∶1,為要求測量動態(tài)范圍5 000 cd∶4 cd=1 250∶1的2倍,足以滿足要求。在成像照度計讀數(shù)D為0~2 500的近似線性區(qū)間內(約占全量程的80%),照度E測量的平均重復性由公式(3)得出為0.14 lx。
根據提出的基于成像式照度探測法的菲涅爾燈發(fā)光強度測量方案,研制了成像式照度探測裝置。通過試驗結果表明,成像式照度測量發(fā)光強度的測量范圍及分辨率與測量距離有關,隨測量距離的增大測量范圍增大,同時測量分辨率降低;反之,隨測量距離的減小測量范圍減小,同時測量分辨率提高。要求的測量動態(tài)范圍(測量范圍上限:測量分辨率)為1 250∶1,成像式照度探測裝置測量動態(tài)范圍為3 209∶1,其中線性區(qū)測量動態(tài)范圍為2 500∶1,優(yōu)于相關技術指標要求;線性區(qū)范圍內,光照度測量的重復性為0.14 lx;雜光衰減率大于99%,均滿足菲涅爾光學助降系統(tǒng)檢測裝置技術指標的要求。
[1] 彭秀艷,趙希人.艦載機起降指導技術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機電設備,2006,23(2):12-15.
[2] Carrier Qualification Flight Procedures[EB].http://navyflightmanuals.tpub.com/P-1238/P-12380001. htm,2012-05-08.
[3] 楊一棟.艦載飛機著艦引導與控制[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
[4] 金偉其,胡威捷.輻射度、光度與色度及其測量[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5] 胡恩勇.光波束著艦引導系統(tǒng)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
MeasurementMethods of Fresnel Lens Optical Landing System Based on Imaging Illum ination Detection
TANG Cui-rong, WUWen-bin, ZUO Yong, XU Yong
(Changcheng Institute of Metrology&Measurement,Beijing100095,China)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measuring the Fresnel Lensoptical landing system,ameasurementmethod which isbased on imaging illumination detection isproposed.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of themeasurement requirement,an imaging illumination detector is designed.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such detector,has high measuring speed and elim inate background light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tics,can measure the luminous intensity of fresnel lens optical system which has long-distance and large divergence angle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measurement detector.
Metrology;Optical landing system;Fresnel lens;Imaging illumination detector
TB96
A
1000-1158(2014)04-0327-04
10.3969/j.issn.1000-1158.2014.04.05
2012-06-20;
2012-12-18
“十一五”國防科技工業(yè)技術基礎科研項目(J052009B002)
唐翠容(1961-),女,北京人,中航工業(yè)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工程師,主要從事幾何量計量測試工作。hit99335@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