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金希
威震四海,安我劉公
撰文/攝影/金希
2014 年7月25日,威海正準備舉行甲午戰(zhàn)爭120周年的紀念活動。
2014年7月25日,臺風“麥德姆”光臨了少有臺風的威海市,威海普降暴雨,7月25日23時,“麥德姆”在黃海北部變?yōu)闇貛庑?,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
兩件事情,注定了這一天的威海并不平凡。而120年前的這天,在威海的丁汝昌大概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手下號稱“亞洲第一艦隊”的北洋水師竟會在接下來的半年多時間內魂飛魄散。
8月的威海,陽光明媚。城市的角角落落,都再也看不到一絲“麥德姆”光顧的痕跡,似乎“麥德姆”的到來,就是為了讓甲午戰(zhàn)爭120周年紀念日變得更有意義一點。
從劉公島望向大陸,威海市區(qū)清晰可見
環(huán)翠區(qū),占地374平方千米,是威海市的中心?,F(xiàn)在,這里四季常青,碧海藍天。威海市也憑借環(huán)翠區(qū)的美麗環(huán)境先后被評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級衛(wèi)生城市、全國綠化造林十佳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首批國家環(huán)保模范城市。在1996年還被聯(lián)合國評為全球100個改善人居環(huán)境最佳范例之一。而過去,它確實是名副其實的沿海重鎮(zhèn)。設立了威海衛(wèi),威海自此被賦予了威震海疆、保衛(wèi)家園的意義。威海衛(wèi)城外用磚石、內實夯土,明清時期多次維修。直到現(xiàn)在,還存有西墻斷續(xù)3段共百余米,斷續(xù)的城墻,也印證了威海衛(wèi)崢嶸的歲月。
國殤
甲午戰(zhàn)爭的大部分痕跡,也都可以在環(huán)翠區(qū)找到。因為環(huán)翠區(qū)包圍著去往劉公島——北洋水師基地的碼頭。碼頭北邊不遠,一艘按照原貌1∶1比例復制的“定遠”艦靜靜地停靠在岸邊。艦內完全還原了“定遠”號的模樣。黃海海戰(zhàn)中,“定遠”號身中無數(shù)炮彈,被多艘日艦圍攻數(shù)小時,卻屹立不沉。若北洋水師的炮彈多一點,質量再好一點,黃海海戰(zhàn)的勝負,真的還很難說。
劉公島,昔日北洋海軍的基地,從定遠艦模型望去清晰可見。從旅游碼頭,幾分鐘就有一班去往劉公島的渡輪。島上郁郁蔥蔥的植被,完全將劉公島變成了綠色的生態(tài)基地。在1985年之前,劉公島的風景少有人知,一直都被當作軍事禁區(qū)而對外封閉。1894年的黃海海戰(zhàn),就是在劉公島東邊的海域進行的。
正值暑期,來島旅游的人絡繹不絕。從早晨8點開始,去往劉公島的渡船就班班滿載。在渡船上,望著漸漸遠離的威海衛(wèi),以及逐漸駛近的劉公島,想著120年前那場史詩海戰(zhàn),心中竟也能涌起不少保家衛(wèi)國之氣。
登上劉公島,迎面就是某海軍部隊駐扎的基地。雖然劉公島已經(jīng)是著名的旅游勝地,但海軍部隊還是長年駐扎在這里,像是在為北洋水師的先烈們守護著最后的安息之地。走路幾分鐘,就能來到這里的甲午戰(zhàn)爭博物館的陳列館。7月25日,威海的甲午戰(zhàn)爭120周年的紀念活動就是在這里舉行。當時,有400名北海艦隊的水兵戰(zhàn)士在這里舉行了集體簽名宣誓、艦艇鳴笛、瞻仰憑吊等活動。
陳列館門內,“國殤”兩個大字分外醒目,也讓人肅然。館內1000多幅甲午戰(zhàn)爭的歷史圖片和300多件艦船文物,把人們帶回到那個屈辱慘痛的歷史記憶中。豐島海戰(zhàn)、大東溝海戰(zhàn)、日軍花園口登陸、旅順大屠殺、北洋水師覆滅……雖是照片和文物,卻如同電影,讓人不勝唏噓。
出了陳列館,游客們便紛紛走上山路,去參觀這里美麗的博覽園。而往遠處的道路看去,卻再也沒有游客的蹤跡。顯然,大部分游客并非以甲午戰(zhàn)爭120周年為契機來到這里。相對于沉重的國難歷史,看一看美麗的風景能讓人的心情更加愉快。
順路而下,可以看到英式的別墅。1900年,英國強租了威海衛(wèi)為租界。在租占的這段時間,由英商開辦的泰貿洋行在這里建造了一些商住別墅,供夏季來威海衛(wèi)的英國海軍以及僑民避暑之用。從別墅向陸地方向張望,威海市區(qū)清晰可見。劉公島雖有烈日,但卻絲毫不炎熱。即使是最熱的時候,氣溫也只是靠近30攝氏度,涼爽的海風驅散了熱浪,讓這里分外舒適。
旗頂山炮臺上的克虜伯大炮
路漫漫,景色依舊,蜿蜒的道路似乎再也找不到甲午戰(zhàn)爭的影子,但就以為這條路將會一無所獲時,道路卻陡然地升高了坡度,路的盡頭,是一架布滿銹斑的炮臺。東泓炮臺,作為劉公島昔日的守護者,靜靜地站立在這里。旅游勝地,并未給她帶來一絲的吵鬧。順著炮口的方向看去,竟是威海。昔日威海衛(wèi)之戰(zhàn),劉公島已成孤島,想必當時的對岸,已是蝗蟲般的日軍。也許,東泓炮臺開出的最后一炮,正是炮手家鄉(xiāng)的方向吧……
返回到甲午戰(zhàn)爭陳列館前,路還是那條路,心情卻沉重了不少。仰頭望去,山上矗立著一座雄偉挺拔的豐碑。順石階而上,到了近前,正是1988年為紀念北洋海軍成立100周年而建的北洋海軍忠魂碑。七個金黃大字在陽光下分外奪目,碑身猶如一把鋒利的寶劍,直刺天空,象征著中華民族反抗異邦侵略的不屈英魂。下部碑文兩側,有著北洋海軍奮勇殺敵、浴血而戰(zhàn)的浮雕。
北洋海軍忠魂碑并沒有立在劉公島的最高點。劉公島的制高點,是旗頂山的山頂。山頂上,有著劉公島最大的炮臺——旗頂山炮臺。1890年建成的炮臺,分為地下掩體和地上炮位兩部分,布有德國克虜伯公司產(chǎn)的24厘米口徑大炮4門,有效射程6000米,能支援全島各處炮臺。炮臺南側山崖,劈建了兵舍與彈藥庫。這里作為旗頂山的最高點,視野極好。若是站上炮位,全島一覽無余。當年威海衛(wèi)之戰(zhàn)最后失守的地方也是這里。畫面復原,劉公島殺聲震天,對岸的家鄉(xiāng)已經(jīng)被攻占,島上也不斷有同胞被日軍所殺,看著不斷倒下的戰(zhàn)友和如狼似虎上山的敵人,海面上卻是虎視眈眈的日軍軍艦,想必若是旗頂山炮臺的守軍,也會生死無懼,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
從別墅眺望威海市區(qū)
島的另一側,是甲午戰(zhàn)爭博物館的正館。博物館館址設在北洋海軍的提督署,舊時北洋海軍的辦公地和指揮所。丁汝昌的寓所,就在提督衙門外西南200米處。博物館中,幾留了提督署當時的原貌。提督署的后院,赫然擺放著1986年打撈出水的“濟遠”艦前雙主炮。黑洞洞的炮口和斑駁的鐵銹,訴說著當年的慘烈戰(zhàn)斗。
甲午戰(zhàn)爭,只是中國數(shù)千年來對外戰(zhàn)爭的一場,但對中國的影響卻尤為深遠。需要我們祭奠的、思考的、傳承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如今的威海,早已風平浪靜,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武裝巨艦。立在劉公島上的和平碑仿佛也保佑著威海衛(wèi)。120年前的甲午風云,希望永遠不要再光顧中華大地……
英商建造的英式別墅
→北洋水師提督署的議事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