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躍增
摘要:“成也信仰,敗也信仰”,是對一大代表迥異人生歸宿的最好概括,十三位代表播下了相同的革命希望,收獲的卻是不盡相同的人生結果:堅守共產(chǎn)主義信仰,收獲紅色碩果順理成章;喪失共產(chǎn)主義信仰,吞下黑色苦果在所難免。以史為鑒,今天面對八千多萬的黨員群體,再小的問題也是大問題,其信仰危機的警鐘已敲響,該怎樣堅守信仰,是當代每一個黨員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一大代表;迥異之路;當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之際講話時深刻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在黨”。[1]上世紀五十年代對于世界而言是一個及其不平凡的世紀,因為在世紀中葉,誕生了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締造這一奇跡的正式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自成立至今,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人民由奴隸變?yōu)橹魅?,國家的命運由“被宰割”變?yōu)樽约褐髟?,如今又正大踏步走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金光大道上。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是開展各項工作的主心骨,值此在黨誕辰94周年之際,翻閱歷史的畫卷,細細回味黨史,追尋先驅,認真探析建黨先輩們迥異人生之路,并以此為鑒,這對于我們當代黨員可謂啟示頗多、意義非凡。
一、相關情況概述
(一)一次偉大的會議
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槍響,給苦難的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李大釗、陳獨秀和毛澤東等人最先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把她與中國正在發(fā)展的工人運動結合,先輩們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講解革命道理,組織工人斗爭。在此基礎上各地先后紛紛成立了一些黨的早期組織,積極開展工作,這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如此一來,正式成立黨的條件基本成熟,于是1921年6月,在上海小組的通知號召下,各地代表陸續(xù)趕到上海,于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后改為嘉興南湖)召開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下簡稱“一大”)。一大的召開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從此煥然一新。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從建黨開始就旗幟鮮明地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以共產(chǎn)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
(二)兩條迥異之路
上世紀20年代是一個艱苦卓絕、民不聊生的苦難時代,毛澤東等十三位黨代表心中懷揣救國救民、尋求革命真理的希望,他們意氣風發(fā),志同道合,不畏艱難險阻,代表全國53名黨員出席了一大。代表們在那樣一個多災多難的年代,共同播下革命的火種,渴望收獲的是救國救民的紅色碩果。然而,革命之路充滿了諸多未知,革命的考驗不時充斥著死亡的氣息,十三位代表十三條心路歷程,可謂大浪淘沙,人生幾何?面對生與死的抉擇,代表們演繹出了兩個迥異的歸宿:毛澤東、董必武不畏艱險,兢兢業(yè)業(yè),數(shù)十年如一日無私奉獻,終成為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王盡美滿懷革命熱情,卻不料英年病逝;李漢俊、李達雖脫黨但信仰堅定,始終心系黨和人民事業(yè);何叔衡、鄧恩銘、陳潭秋血染疆場,用生命詮釋什么是“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劉仁靜、包惠僧雖誤入歧途,但在有生之年仍做到了“浪子回頭”,充分展示了我們黨成熟穩(wěn)重的黨員品質;陳公博、周佛海、張國燾背信棄義,叛黨投敵,是黨和人民的罪人。從十三位代表的人生旅程來看,有些人的一生是光明磊落、革命正義的一生,他們堅定信念,忠于信仰,不畏艱險歷經(jīng)磨難,終修成革命正果;但也有幾位如同魯迅先生所說,“因為終極目的的不同,在行進時,也時時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頹唐,有人叛變”,[2]他們喪失革命信仰,投機倒把,屈服考驗,最終淪為歷史的罪人。真可謂是在革命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將名利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才有希望達到革命的頂點。
二、對代表們迥異之路的淺析
出席一大的十三位代表有著迥異的人生經(jīng)歷,即使時間過去了九十多年,但現(xiàn)在看來,他們的經(jīng)歷對后人而言仍不失為一本珍貴的教科書。因為代表們原本都是滿腔熱血、一心救國的黨的創(chuàng)始人,為什么在后來的斗爭中會使自己的人生之路發(fā)生那么大的變化?這值得我們深思探索。革命的道路是曲折漫長的,這條路上充斥著名與利、生與死等形形色色的考驗,代表們的進退沉浮,時刻提醒著后輩勿忘教訓。
第一,尋求革命真理,唯有抱定“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堅定信念,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事業(yè)犧牲一切,置之死地而后生,方可沿著既定的革命目標不斷前行。毛主席曾告誡過革命者,“要奮斗就會有犧牲”,革命不是兒戲,而是為國為民的圣神事業(yè),這條道路上荊棘密布,危機四伏。為了革命,無數(shù)先輩殺身成仁舍生取義,毫不吝嗇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生死存亡對于一個真正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來說就是“家常便飯”,一大代表陳潭秋等同志血灑戰(zhàn)場英勇就義便是一個佐證,雖壯志未酬,但贏得了黨和人民的認可尊重。相反,諸如陳公博、周佛海之輩,貪生怕死茍且偷生,對革命不忠,對人民不誠,其結果可嘆可笑。當代詩人臧克家曾寫過一首名為《有的人》的詩,寫道“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犧牲的人雖死猶存,為個人利益茍且于世的人雖存猶死。
第二,投身波瀾壯闊的革命事業(yè),始終需要堅定的革命理想來指引前路,始終需要從維護同人民的“魚水關系”中汲取營養(yǎng)。從一大代表們的進退沉浮來看,走向革命對立面的陳公博等人,在名利生死的引誘下,逐步淡化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漸漸熄滅心中的革命圣火,在個人利益和人民利益上斤斤計較,重個人輕集體,甚至為了自我利益不惜出賣國家、出賣人民的利益,最終落得罵名背身、遺臭萬年。馬克思、恩格斯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shù)人的,或者為少數(shù)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chǎn)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運動。”[3]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無產(chǎn)階級政黨,始終視革命信仰為靈魂,視人民利益為生命,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當今全面深化改革的和平年代,所有黨員都務必倍加清醒,只有堅守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信念,只有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去奮斗,不畏艱險,埋頭實干,一步一個腳印,才有可能走向最終的勝利。相反,缺乏信念,忘記宗旨,迷失方向,終將葬身歷史的洪流。
第三,革命事業(yè)犯錯在所難免,關鍵是要知錯改錯。中國共產(chǎn)黨在神州大地上帶領中國勞苦大眾進行斗爭,本身就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創(chuàng)舉,其間的艱辛曲折是可想而知的??梢哉f,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的斗爭史,就是一部探索史、勵志史。因此在革命途中走彎路、犯錯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關鍵是犯錯后要知錯改錯。在十三位代表中,劉仁靜等人都是歷經(jīng)曲折迷途知返的代表,他們敢于擔當,勇于認錯改錯,在早年雖走了錯路,但在有生之年始終心系黨和人民事業(yè),終究是為國為民發(fā)揮了自己的余熱,可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因而其前途同樣是光明的,其歸宿同樣是光輝的、為后人稱道的。相反,犯錯不知錯、不改錯,總是把生死名利看做自己的價值目標,總是以感情取代理智,多行不義一意孤行,不到懸崖誓不回,其結果往往只能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終將以悲劇的形式結束自己的人生。
三、一大代表迥異人生之路的當代價值啟示
(一)對一大代表之路的總結
九十多年過去了,但現(xiàn)在我們談起一大代表,心中依然五味雜陳。我們?yōu)檫^去回眸,為歷史駐足,希望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東西。綜合以上啟示分析,無論是一大代表能否做到為國為民大無畏,敢于犧牲一切;能否做到心懷理想,情系人民;能否做到在革命道路上不斷探索,犯錯后及時改錯等,毫不夸張地說,這完全在于能否自始至終堅守了共產(chǎn)主義信仰。從一大十三位代表的人生軌跡來看,他們“成也信仰,敗也信仰”,無一例外地證明了這一點?!俺梢残叛?,敗也信仰”,是對一大代表迥異人生歸宿的最好概括,十三位代表播下了相同的革命希望,收獲的卻是不盡相同的人生結果:堅守共產(chǎn)主義信仰,收獲紅色碩果順理成章;喪失共產(chǎn)主義信仰,吞下黑色苦果在所難免。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如此,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也如此,對于一大代表如此,對于今天生活在新時期的幸福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