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
會計假賬,是指會計人員或有關當事人為了給個人或本單位竊取資財而采用非法手段進行會計處理的一種舞弊行為。
一、假賬的形成
假賬的形成過程,主要經歷假賬醞釀、決策、實施三個階段。
1、假賬醞釀階段。由于競爭和經濟生存的需要;社會和政治方面的需要;自我權利,財富方面的需要,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刺激引發(fā)造假賬動機。
2、形成目標。不同類型的會計假賬有不同的目標,其目標為謀取非法收益,如貪污、盜竊公共錢財;合伙進行會計造假賬,以取得非法收益進行私分。
3、選擇手段。假賬的目標確認以后,要通過一定的手段來達到目標,造假賬的行為人,一般以弄虛作假、偽裝粉飾,欺上瞞下等非法手段來達到目的。
二、會計假賬的確認
1、從是否真實方面確認。“真實”是財務收支記錄反映客觀實際的一種表現(xiàn)。會計準則的“真實性原則”要求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fā)生的經濟業(yè)務為依據(jù),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會計核算必須以實際發(fā)生的經濟業(yè)務為依據(jù),有其真實性,會計計量或陳述應當忠實表達其所要計量的經濟事項。(2)會計信息應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不偏不倚,有其可靠性。(3)會計信息能依據(jù)其產生的資料來復查,并驗證其提供形成過程的結果,即會計信息具有可驗證性。
2、從是否合法方面確認。合法,是會計核算、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濟活動遵循國家有關法規(guī)的一種表現(xiàn)。這些法律、法規(guī)是確認經濟活動是否合法和有無假賬的依據(jù)。如會計法、經濟合同法、預算法、現(xiàn)金管理條例等。
3、從動機與后果方面確認。假賬的發(fā)生,是出于蓄意的不良企圖而進行的違法違紀行為,以獲得經濟上或其他方面的利益為目的,其結果必然是使國家或單位的財產遭受損失。假賬有掩蓋真相欺騙他人的特性,由于掩飾真實情況,會計上造假記錄,使國家和投資者受騙受害,使公共財產遭受損失。因此,檢查人員可以從假賬造成結果方面來確認。
除上述從是否真實、合法、后果方面確認以外,還要有足夠的證據(jù)。檢查人員通過審查原始憑證、會計賬表、合同、電子計算機的軟盤。包括會議記錄等獲取證據(jù),而證據(jù)的作用在于確認經濟活動及其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程度。
三、假賬的制止
假賬的制止,就是通過追究財務造假者的行政責任和法律責任等強制性手段,來制止造假行為,一方面使其不能再犯不敢再犯,另一方面也以法律的威懾力量,來制止其他單位的效仿。其重點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有關人員的法制觀念
假賬是其造假行為人的一種故意違法亂紀行為,究其原因更多的是一些單位領導人法制觀念不強,有意制造虛假會計信息,追求名利。所以,要預防假賬的發(fā)生,首先要強化單位領導人和會計人員的法制觀念。
2、健全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是單位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保護財產安全,實現(xiàn)經營方針和目標的手段。假賬的發(fā)生與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很大的關系,因為內部控制制度本身的功能就是預防問題的發(fā)生,保證會計資料和其他經濟資料的真實、正確和可靠。內部控制制度按工作范圍分類,可以分為內部管理制度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內部管理控制制度是用以提高經營效率,用于行政和業(yè)務管理方面的方法、措施和程度,如材料供應、產品生產、產品銷售、勞動組織等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保證會計信息可信性,用于會計業(yè)務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如營業(yè)收入、應收賬款、購貨和應付賬款、現(xiàn)金、存貨、固定資產、遞延資產和無形資產、投資、籌資及權益的內部控制制度等。
3、加強對單位的經濟監(jiān)督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單位的經濟活動要遵循價值規(guī)律的要求,并要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規(guī)制度,維護財經法紀。同時,市場也有其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必須加強和改善國家對經濟的調控。因此,國家除了要用司法、行政手段和經濟杠桿進行調控以外,還要建立經濟監(jiān)督系統(tǒng),加強對單位的經濟監(jiān)督,查處假賬。經濟監(jiān)督系統(tǒng)由審計、財政、銀行、稅務等經濟監(jiān)督形式共同組成。健全經濟監(jiān)督系統(tǒng),就是要明確各種經濟監(jiān)督形式的任務,劃清它們各自的職責范圍,加強對單位會計賬目的檢查,公開揭示會計信息。鏟除假賬需要多方面、多層次的艱苦努力,但最為根本的是按照《會計法》的規(guī)定直接查處制造者,拔掉造假“工具”;其次,要規(guī)范會計產品的“銷售市場”,一切“上市”的會計產品都需出具“質檢證書(審計機關或社會審計組織出具的審計意見)”,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會計假賬的發(fā)生。(作者單位:衡水市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