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星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從文中找出中心意思“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并體會“珍貴”背后蘊藏的對童年的留戀、對生活的樂觀、母親的愛心等多種情感。
2.學習課文的陌生化表達形式,體驗“我”淋雨及淋一勺水的感覺,并能夠遷移運用。
【學習板塊一】激活策略
1.讀法導入。
師(出示帶果核的水果):切開水果,能夠看到里邊的什么?(核)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這個水果,那么,它的“核”是什么呢?
師(出示洋蔥頭):認識它嗎?我們剝洋蔥,剝到最后,有果核嗎?雖然沒有“核”,但總有一層,讓我們感動得熱淚盈眶。
2. 快速默讀,尋找“內(nèi)核”。
師:用60秒快速默讀《水》,看看這篇文章的“核”是什么,找到一個詞或者一句話。
生:“水,成了村里最珍貴的東西。”
師:這句話最重要的詞是什么?
生:珍貴。(師板書:珍貴)
【學習板塊二】體驗感覺
1.默讀課文,找詞句并思考。
師:作者馬朝虎出生在一個缺水的地方,那里的人對水的感覺和我們是不一樣的。默讀課文,看看課文中的哪些詞句特別有新鮮感,它傳遞出了什么特殊的感覺?
(生默讀、圈畫、思考)
2.師生交流,朗讀與對話。
生:我找到了這句:“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p>
(師生合作朗讀第1自然段)
師:有意思的表達就在這樣的情景中產(chǎn)生。還有嗎?
生:“下雨天是村子里每個人都期盼的日子?!?/p>
師:文中第2自然段寫了村里的人們雨中洗澡的感覺——“就像過節(jié)一樣”。 你在雨中洗過澡嗎?(生搖頭)你在雨中光溜溜地洗過澡嗎?(生搖頭)你見過一個村子的人洗澡的狂歡嗎?
生:沒見過。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學生朗讀第2自然段)
師:這是洗澡的狂歡,也是語言的狂歡!繼續(xù)說說還有哪些詞句有新鮮的感受。
生:我找到了這句:“母親用一把大鎖鎖住了水窖,也鎖住了我們對水的渴望。而掛在她腰帶上的那把鑰匙,則象征著權(quán)威、幸福和痛快?!?/p>
師:水窖是實在的事物,渴望是一種心情,一虛一實,由同一個動詞連起來,一句有意味的話語就產(chǎn)生了!每一次語言的使用,都是一種創(chuàng)造。
生:我覺得四兄弟淋一勺水的描寫特別新鮮。
師:一勺水從頭上澆下來,多尋常的事啊,作者卻用了200多個字,寫得淋漓盡致。
(教師穿插引領(lǐng),學生朗讀)
生:(讀)我們四兄弟,像四根將要被曬干的狗尾巴草一樣,從小到大,排在了母親的跟前。
師:我們排在了母親的跟前,終于——
生:(讀)母親輕輕一笑,從腰帶上取下鑰匙,打開了水窖。一縷水的氣息撲面而來,我們都倒抽了一口涼氣。
師:水,接觸皮膚的一剎那——
生:(讀)頓時,藏于地下的水的清涼,再加上縷縷輕風,讓我們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來。
師:多么美妙的感覺啊——
生:(讀)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了我們的臉……地上幾乎沒有一滴被浪費掉的水。
師:請推薦班里的好聲音來朗讀一次。好聲音除了音質(zhì)好,還要不回讀,有感情。(被推薦的學生朗讀)
師:你覺得哪些詞句寫得很特別,甚至有“不講理”的地方,表達了哪種特殊的感受,請小組討論一下,提出你們的疑惑。
3.小組討論,提出質(zhì)疑。
(小組討論,教師巡視,選幾個小組代表在黑板上板書)
小組1:地上怎么可能一滴水都不浪費呢?
小組2:一勺水怎么會像小溪流呢?
小組3:水流得很快,為什么用了這么多“滑過”?
小組4:撫摸毛孔怎么能張開嘴巴?
4.師生對話,解疑答疑。
師:請大家選擇其中一個問題來談談你的理解。
生:我選“一勺水怎么會像小溪流呢?”作者認為水很珍貴,希望它像小溪一樣源源不斷。
生:毛孔能張開嘴巴,這樣就把對水的渴望,把淋水的舒服、暢快寫出來了。
師:說得好,請把“渴望”“舒服”“暢快”幾個詞寫在黑板上。
生:用了這么多“滑過”,說明作者對淋水非常享受。
師:好!請把“享受”寫在黑板上。這是作者回味和留戀小時候記憶深刻的事情,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生:他們的生活很艱苦,但他們很樂觀。
師:請把“回味、留戀、樂觀”寫在黑板上。
生: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
師:那一勺水,盛滿了快樂、滿足、幸福;那一勺水,盛滿了母親的關(guān)愛、希望;那一勺水,飽含了辛酸、苦楚,也包含著對生活的信心。
【學習板塊三】表達感覺
1.表達個人的閱讀感受。
師:讀完這篇文章,你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水很珍貴,我們必須要珍惜它,不能隨便浪費水。
生:如果不珍惜水,世界上最后的一滴水,就是人類的眼淚。
2.表達對讀法與寫法的感悟。
師:關(guān)于如何讀書,如何寫作,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學到了反襯的手法。
師:什么是反襯?例如這篇文章,雖然兒時缺水的生活很苦,但作者的回憶是甜蜜快樂的,寫的是雨中洗澡之樂,淋一勺水的舒服,這就是以樂寫苦。
生:我學到了夸張的寫法。例如把一勺水夸張成一條小溪流。
生:這句還用了比喻的手法。
師:明明是水少,卻寫得那樣多;明明流得快,卻寫得那樣慢;明明毛孔不能發(fā)出聲音,卻說聽到了吮吸的聲音。這種“慢鏡頭”的表達、看似矛盾的表達,傳達出特殊的感情!
師:請大家也學習運用慢鏡頭的寫法,寫一種感覺,例如霧霾散盡后的感覺。
3.首尾呼應,學習小結(jié)。
師:一篇文章,它可以像一個蘋果,有一個“核”藏在語言里;又可以像洋蔥頭,需要一層一層地剝。水是珍貴的,和水一樣珍貴的,是對語言的敏感。
(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qū)教研室 214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