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禾
孔子認為忠信是做人的根本。忠,就是做事盡心盡力,盡職盡責。信就是待人堅守承諾,取信于人。在古代,忠多指官員對君主忠誠,信一般意味著平等的人際關系,是維系交往的紐帶。古代中國有三種主要的關系,即家庭的、社會的和政治的。其中,孝悌是講家庭關系的,信是講社會關系的,忠是講政治關系的。在家里要孝悌,在外邊要誠信,做事要忠誠。這三種規(guī)范確立了整個社會的倫理秩序。
1.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罕》)
【注釋】毋,不要。憚,怕。
【解說】這里孔子講到做人的一般原則,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和品行太低的人交往,自己有了錯不要怕改正??鬃佣啻沃v過主忠信。主忠信,就是做人要以忠信為根本。曾子說過: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就是對孔子的繼承。一個人在社會上,無論是做人做事,都要有基本的原則。古人認為,忠信就是這樣的原則。
2.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學而》)
【注釋】子夏,孔子的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
【解說】子夏說,要尊重賢者,遠離美色。孝敬父母要盡力,事君要盡職,對朋友要有信。這些做到了,就是真的學到了。事君,能致其身,這是對忠的解釋。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是對信的解釋。孝親,信友,忠君,從內(nèi)向外逐步實現(xiàn),擔負起家庭和社會的責任。這是孔門的共識。
3.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
【注釋】定公,即魯定公,魯國君主。
【解說】魯定公問孔子,君臣之間是不是就是君役使臣,臣服事君呢?如果是這樣,那么君臣就是一種單向的關系,君只有權利,沒有義務;臣只有義務,沒有權利。孔子回答說,恐怕不是這樣。君主可以役使臣子,但是要依禮而行;臣子則要以忠誠之心來服事君主。從儒家的角度來看,君和臣都是一種角色,要各盡其職。臣子要忠于君,君也要行君道。君臣這種政治關系,最終還是要由道義來規(guī)范。
4.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憲問》)
【注釋】犯,冒犯。
【解說】儒家講臣子對君主要有原則,不能逢君之惡。所以子路問事君之道的時候,孔子告訴他,不要欺瞞上級,但是上級有錯的時候,要敢于冒犯他,去指出錯誤。這才是真正的忠。古代有很多諍臣,比如商代的比干,明代的海瑞。這些人,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社會的良心。他們能夠堅守道義原則,批評君主的過失,這是臣子的楷模。
5.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保ā额仠Y》)
【注釋】子張,孔子的弟子。姓顓孫,名師,字子張。
【解說】子張問如何處理政事,孔子回答說:處理日常事務不要倦怠,有所行動則要盡忠職守。這是一個好官員的標準。楚國有一個高官,叫做子文。他幾次任職,又遭撤職,每次交代業(yè)務都盡職盡責,毫無怨言??鬃诱f這就是忠。現(xiàn)代人除了作公務員,還有很多其他的工作。無論是做什么,盡職盡責都是起碼的要求。在這個意義上說,忠在今天依然需要堅持。
6.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為政》)
【注釋】輗,音ní。軏,音yuè。這兩個都是古代大車上的關鍵部件,沒有了就無法行駛。
【解說】信,簡單說就是說話算數(shù)。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不像家庭成員或者上下級關系,雙方的信任建立在是否堅守承諾上。這看起來細小,實際非常關鍵。我們不再相信一個人,就是因為這個人說了話卻不兌現(xiàn)。父母對孩子這樣,孩子就不再相信父母;老師對學生這樣,學生就不會相信老師;政府對民眾這樣,民眾就不會相信政府。反過來,也是一樣。所以孔子說,守信是做人的關鍵,不能輕忽。
7.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顏淵》)
【解說】這一章節(jié)里子貢問為政,孔子做了全面的回答。經(jīng)濟上要富足,軍事力量要發(fā)展,民眾對政府要有信心,這是良好政治的內(nèi)涵。那么三者中哪一條最根本呢?孔子說,軍事力量次于經(jīng)濟發(fā)展,經(jīng)濟發(fā)展次于民眾信任。因為,主政者做到信,民眾才會信任政府。
【總結】
做人的根本在于忠信,這是儒家的信條,也是中國社會的共識,得到普遍尊重。五四運動以來,一些學者批評儒家倫理,反對忠。從《論語》來看,忠的本意就是盡心做事,這在什么時候都不錯。即使是今天,對于官員和軍人,忠于國家也是基本的要求。至于一般的人,所謂忠,就是要敬業(yè)。至于信,就是做人要守信,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要靠信賴維護。忠信,是古人經(jīng)過長時間積淀總結出來的道德法則,值得今天的人細細體會。
【國學人物志】
主政者守信
一
周成王小的時候,拿了一個桐樹葉,跟弟弟說:我封你為君。這事被周公知道了,成王就說,我這是開玩笑呢。周公說:“天子無戲言,否則就會失信?!弊罱K,成王真的封了弟弟做唐君。
二
晉文公曾攻打一座城池,他和部下約定十天為限。可馬上快到十天了,還沒有攻下,他就告訴部下明天撤退。晚上探子跑來,說城里的人準備投降了,大家就勸晉文公再等幾天。晉文公說:“既然約定了十天,就要守信?!钡诙爝€是撤兵了。晉文公最終得到了民眾的支持,成就了霸業(yè)。
【討論吧】你聽過古代忠臣的故事嗎?你怎么評價他們呢?你有沒有失信的時候呢?如果失信于人,該如何彌補呢?
(作者系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古典文學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