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_本刊記者
“官不好當”說明權力正回歸本位
——本刊專訪著名反腐敗問題研究專家郭學德教授
訪談_本刊記者
十八大之后特別是“八項規(guī)定”實施之后,官員的飯局少了,應酬少了,福利少了,“灰色收入”少了,“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中共十八大后反腐倡廉大局有了哪些明顯變化?對官員和官場又產生了哪些深刻的影響?強力反腐和特權約束下,為何有些官員大喊“官不好當”?近日,本刊記者(以下簡稱“記”)就此類熱點、焦點問題,對著名反腐敗問題研究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承擔者、中共河南省委黨校副校長、河南行政學院副院長郭學德教授(以下簡稱“郭”)進行了專訪。
記: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反復強調“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對“官員”和“官場”進行了整肅,取得了顯著效果。請問您如何評價目前官員和官場的變化?
郭:正如你所說,十八大之后,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中央以落實“八項規(guī)定”為切入點,以改進領導干部工作作風為突破口,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風,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嚴肅黨的紀律,大力整肅“官場”,反腐倡廉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領導干部的工作作風、生活作風和官場風氣正在悄然發(fā)生變化。正如有的官員所講:十八大之后特別是“八項規(guī)定”實施之后,官員的飯局少了,應酬少了,福利少了,“灰色收入”少了,“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另外,一些社會現象的變化也可以折射出十八大之后黨風、社會風氣的變化。例如,社會高檔煙酒銷售額大幅下滑,銷售價格大幅度下降;高檔酒店門庭清冷,營業(yè)額大幅度下滑;高端禮品行業(yè)生意清淡,遭受重創(chuàng),等等。上述變化都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了官員和官場的變化??偲饋碇v,黨的十八大之后,領導干部作風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官場風氣也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人民群眾對中國的反腐敗斗爭的前景充滿了信心,對中國共產黨在十八大提出的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潔政治充滿了希望。當然,對“官員”和“官場”的整治,應當把它放到十八大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腐倡廉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這個大背景下去認識、去分析、去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夠正確認識黨對“官員”,特別是“官場”特權進行整治的深層次原因。
記:大家都知道,領導干部作風之所以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是因為中央領導班子的率先垂范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它同樣離不開群眾的監(jiān)督。
郭:是的。官場風氣的轉變,領導示范和高層推動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落實“八項規(guī)定”要求方面,還是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及整治“四風”、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等方面,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領導都堅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頭踐行。自上而下,很快形成了務實、清廉、節(jié)儉的新的工作作風和新的社會風尚,并且顯示出了良好的發(fā)展趨勢和光明前景。
當然,官場變化的方向是要讓官員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這就離不開群眾對公權力的監(jiān)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轉變作風,要以人民滿意為標準;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群眾評議和社會監(jiān)督。可以說,依靠人民群眾積極參與開展反腐敗斗爭,讓人民群眾起來監(jiān)督官員和監(jiān)督權力,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開展反腐敗斗爭的一大特點。此外,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建立完善懲治預防腐敗體系,強調對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也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開展反腐敗斗爭的一個特點。
記:習近平在十八屆中紀委二次全會上曾明確提出: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您認為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與腐敗是一種什么關系?是否反對腐敗就必須反對特權現象?
郭:特權現象與腐敗現象緊密相連、相互影響,而且在當代中國,在許多情況下,特權本身就是一種腐敗。例如,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官員把自己手中的權力作為一種特權,在一些事情上搞“暗箱操作”“后臺運作”,使?jié)撘?guī)則大行其道,違規(guī)“綠燈”大開,結果就出現了干部選拔中的“火箭提升”、公務員招聘中的“蘿卜招聘”以及“開著寶馬住經濟適用房的‘低收入者’”等等令人難以理解的怪現象。又如,一些官員以權壓法,執(zhí)法犯法,隨意執(zhí)法,甚至徇私枉法,利用手中的權力謀財、謀事、謀官、謀色,假公濟私,以權謀私等。再如,一些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力,公車私用,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甚至大肆揮霍公款,追求高檔消費,追求物質享受,追求奢靡腐化,等等。上述種種特權現象本身就是一種腐敗現象,而且是一種難以治理的腐敗現象。
特權現象不僅本身就是一種腐敗現象,而且特權現象還是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例如,一些官員特權思想嚴重,當官做老爺,高高在上,獨斷專行,驕橫跋扈,結果就會為權力尋租提供條件,為以權謀私創(chuàng)造便利。例如,湖南郴州市原紀委書記曾錦春,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yè)等一大批腐敗官員,就是在特權思想支配下走向貪腐深淵的典型。又如,一些官員特權思想嚴重,貪圖享樂,平時熱衷于迎來送往,沉溺于燈紅酒綠,流連于歌廳舞場,迷戀于聲色犬馬,結果最終由于貪腐無度、作風敗壞、生活糜爛、道德淪喪而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因此,反腐敗必須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治理腐敗必須治理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否則,反腐敗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目的。
記: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整治官員和官場的措施,特別是限制官員特權的一些舉措,得到了廣大人們群眾的拍手稱贊;但是,也有一些人對此大為不滿,甚至還有怨聲和罵聲;還有一些人牢騷滿腹,說現在“官不好當了”“做官沒意思了”。您對此有什么看法?
特權現象與腐敗現象緊密相連、相互影響,而且在當代中國,在許多情況下,特權本身就是一種腐敗。
郭:首先,黨中央對“官員”和“官場”的治理,特別是對限制“官員”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發(fā)自內心的真正擁護,是得民心的。這從國家統計局2013年11月所作的一項民意調查中可以得到反映。據國家統計局2013年11月在21個?。▍^(qū)、市)開展的民意調查顯示,通過十八大以后一年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糾“四風”、治貪腐、抓實效、正風紀等舉措,有87.3%的群眾認為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與以往相比有好轉,有77.1%的群眾認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有力度。其次,一些人認為“官不好當了”“做官沒意思了”,正說明了十八大以后新一屆黨中央所采取的治貪反腐的舉措產生了實效,說明了權力正在回歸本位,即從原來權力被一些人視為自己擁有的“特權”,而向“權力”為民所有、為民服務回歸。干部感覺“官不好當了”,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老百姓日子好過了。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在河北調研時所講的:“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對我們的感覺就好一點?!?/p>
當前,我國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工作進入深水區(qū)和攻堅期,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凸顯與疊加。由于受到過度??苹?、技術化、商業(yè)化的醫(yī)學文化及醫(yī)學范式、對人文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影響,醫(yī)患關系緊張已成為我國現階段一個突出的社會矛盾[2]。醫(yī)務人員收紅包、拿回扣、亂收費問題屢禁不止;醫(yī)患糾紛乃至惡性傷醫(yī)事件頻發(fā)?!半p輸”的醫(yī)患關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對醫(yī)生是依賴而不是信任。這種狀況不僅使整個醫(yī)務界聲譽受損,更從根本上折射出高等醫(yī)學教育對于人文素養(yǎng)和人的健康生命的尊重欠缺。加強和改進醫(yī)學院校人文教育,重塑醫(yī)學人文精神,乃化解醫(yī)患矛盾、進而構建和諧醫(yī)患關系的根本所在。
總之,黨的十八大之后,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的黨風廉政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官員”的作風和“官場”的風氣正在發(fā)生可喜的變化,只要我們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風,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就一定能夠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潔政治。
記:據了解,您在20年前的1994年就主持完成了一項關于“公賄腐敗”問題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并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重視,您如何看待當前中央關于嚴禁公款送禮等舉措?
郭:1994年我主持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名稱為《公賄問題及對策研究》,我當時給“公賄”下的定義為:公賄是指黨政機關、國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可簡稱為“公有制單位”),為了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的利益(包括正當利益和不正當利益),由“集體”決定或以“集體”和“單位”的名義,用公款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集體經濟組織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從事公務的人員進行賄賂的行為?!肮V”包括三個關鍵構成要素:一是“公有制單位”;二是“公款”;三是“賄賂”。在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公賄”的典型表現如一些地方政府和單位,為了爭取項目或下撥財政資金或某種榮譽稱號等“利益”而“跑部錢進”、進京送“寶”。
當然,“公賄”的具體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五花八門,如有直接用公款向上級領導部門及相關人員送錢送物行賄的;有以“感謝費”“勞務費”“咨詢費”等名義用公款向有關部門和相關人員行賄的;有在節(jié)日期間以“看望”“慰問”形式向有關部門和相關人員送禮行賄的,等等。還有一些“公賄”,表面上或者名義上是為了部門和單位的利益,實際上為了個人的私利,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應當說,在20世紀90 年代初,在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渡階段,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公賄”之風盛行。實事求是地說,在當前,特別是在“八項規(guī)定”實施之前,在官場仍然存在一些“公賄”現象,所以,反腐敗斗爭必須持續(xù)深入開展下去。
記:當前存在哪些“公賄”現象?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為了消除上述腐敗現象,十八大之后,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具體來講,一是提出明確要求,嚴明政治紀律。中紀委發(fā)布了一系列關于堅決剎住公款送禮等不正之風的通知,并要求各級領導機關、領導干部嚴格遵守,否則嚴肅追究責任。二是進行監(jiān)督檢查,對典型案件進行公開曝光。三是鼓勵群眾舉報,加強全社會的監(jiān)督。上述措施的實施,較好地解決了多年來未能有效解決的問題。對此,大家都有一種直觀的、深刻的感受,如2013年中秋節(jié)、春節(jié)期間,公款送禮的現象大大減少了,公款吃請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人物簡介》》
郭學德,中共河南省委黨校副校長、教授、法學理論首席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首屆河南省優(yōu)秀青年社科專家。兼任河南省法學會副會長,河南省紀律檢查委員會、鄭州大學廉政評價研究中心、河南大學廉政研究中心特約理論研究員。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專注于中國社會轉型期的腐敗和廉政建設問題研究,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首席專家”和課題負責人共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項、參與6項,其中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發(fā)表學術論文120余篇;獨著、主編、參編、翻譯出版的專著、論著、譯著、教材30余部;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獎19項、廳局級獎60余項,其中獲省部級一等獎5項。在研究成果中,郭學德第一次提出和闡釋了“公賄”和“法人腐敗”的概念及內涵,填補了國內理論界在該領域研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