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悟·
以“愛”的名義
一對母子的交鋒,令人百感交集。用心良苦的母親,以“愛”的名義,在糾結中教子前行:省吃儉用,苦心孤詣,以致委曲求全,歇斯底里,只為孩子能夠有一個美好的前程。這已成了中國式父母的縮影,其心可哀,其情可敬。只是,在這其間無從規(guī)避的包辦與強迫,卻必然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剝奪孩子本已稀缺的自由。
真正明智的愛的教育,是對孩子獨立人格的尊重,以及自由選擇的認可。作為父母、師長和社會,我們可以引導與指導,卻不該越俎代庖,一包到底。除非大是大非,不妨讓他們獨自面對,經歷風雨與陽光,收獲失敗與榮譽。生活是最好的教材,生命是一次單程之旅,既然沒有彩排,何不讓孩子自己教育自己!
(讀2013年12月[下]《自己教育自己》)
邢劍良(河北)
·面面俱“道”·
“四打”干部當休矣
“上午開會打盹,中午吃飯打嗝,下午上班打哈,晚上加班打牌?!贝怂膽B(tài)官員被群眾謂之為“四打”干部。一組惟妙惟肖的漫畫,真實地記錄了當下某些干部的工作“狀況”和生活“軌跡”,勾勒出他們丑陋的官場生態(tài)。其實在現(xiàn)實中,某些飽食終日、尸位素餐、在位不為、在崗不作的干部,豈止這“四打”?上班對著電腦“打游戲”、用單位座機“打私人電話”等的干部大有人在。他們八小時內“打不起精神”,八小時外卻“大打出手”;為私為己,分外工作“打”得火熱,為公為民,分內工作不是“打盹”就是“打哈”。如此“四打”或“多打”干部,極大地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必然為群眾所厭惡唾棄。
(讀2013年12月[下]封面《某君四態(tài)》)
曾 誠(廣東)